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21254发布日期:2024-03-25 19:0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具体为一种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1、在软土地层上进行的工程建设,一般需要先对软土进行加强或置换处理后方能承担起上覆荷载,刚性桩复合地基是应用最为普遍的软基处理方法之一,包括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预应力管桩和钢管桩等桩体类型,特别是在软土层厚度深、采用排水固结法无法处理彻底或处理成本很高的地质条件,由于具有处理深度大、施工深度快等优点,刚性桩复合地基往往成为软土地基处理的常用工艺。

2、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包括刚性桩、过渡材料块、素砼和筏板,刚性桩埋设在地下,过渡材料块具有柔韧性,过渡材料块设置在刚性桩的桩顶;素砼设置在过渡材料块的四周;筏板设置在过渡材料块和筏板上。通过在刚性桩复合地基出现差异沉降的路段设计柔韧且具备传力功能的过渡材料块和钢筋混凝土的筏板,既能在路面沉降较小的情况下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又能在路面沉降较大的情况下平衡差异沉降,具有刚柔兼备的特点,保证桩土沉降能协调进行,弱化甚至消除因差异沉降而导致的病害。

3、上述控制结构中由于刚性桩的外侧未进行设置地面支撑结构,受刚性桩复合地基重力的影响会加速刚性桩复合地基的下沉,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具备提升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其下沉的深度等优点,解决了刚性桩的外侧未进行设置地面支撑结构,受刚性桩复合地基重力的影响会加速刚性桩复合地基下沉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设有用以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降低其下沉深度的稳定机构,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设有用以对刚性桩复合地基使其具有刚柔兼备和稳定性的连接机构;

3、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板下表面左右两侧的刚性桩本体,左右侧所述刚性桩本体相对一侧的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固定杆,左右侧所述刚性桩本体外侧且位于连接固定杆的下侧均固定有地面支撑板,所述地面支撑板上表面且位于刚性桩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口,所述固定口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顶端且位于地面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地面支撑板下表面且位于刚性桩本体的外侧固定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下表面且位于刚性桩本体的外侧固定有固定挡板,所述橡胶圈和固定挡板均滑动连接在刚性桩本体的外侧。

4、进一步,左右侧所述刚性桩本体呈对称分布于固定板纵向中轴线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口的内径与固定桩的外径相适配。

5、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提升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其下沉的深度。

6、进一步,所述固定桩在固定口的内部做上下线性移动,左右侧所述地面支撑板呈对称分布于固定板纵向中轴线的左右两侧。

7、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将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支撑,降低其下沉的深度。

8、进一步,所述固定挡板的内径与刚性桩本体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固定挡板在刚性桩本体的内部做上下线性移动。

9、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使刚性桩本体具有刚柔兼备等特点。

10、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固定板外侧的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内腔的顶壁固定有弹性垫层,所述弹性垫层的下表面固定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下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的上表面固定有钢筋混凝土层。

11、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使刚性桩本体具有刚柔等性能,提升刚性桩本体结构的稳定性。

12、进一步,所述弹性垫层为橡胶层,所述弹性板为聚丙烯纤维板。

13、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使刚性桩本体具有柔性性特点,能发生形变。

14、进一步,所述固定板在连接框的内部做上下线性移动,所述固定板位于连接框的纵向中轴线上。

15、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增加刚性桩本体结构的稳定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通过左右侧的刚性桩本体进行插入到地基的内部能提升其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稳定性,同时左右侧刚性桩本体经过连接固定杆进行固定连接,提起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左右侧刚性桩本体插入到地基的内部时,左右侧刚性桩本体外侧固定的固定挡板位于地基的表面,能降低其下沉的深度,当左右侧刚性桩本体在地基的内部下沉的时候,左右侧的橡胶圈具有刚柔兼备的特点,会减小地基沉降的传递到结构的影响,进而可以提升其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其下沉的深度。

18、2、该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通过弹性垫层和弹性板的作用可以减小地基沉降的传递到结构的影响,具有刚柔兼备的特点,保证桩土沉降能协调进行,固定板可以在连接框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提升其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下表面设有用以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降低其下沉深度的稳定机构(2),所述固定板(1)的上表面设有用以对刚性桩复合地基使其具有刚柔兼备和稳定性的连接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侧所述刚性桩本体(201)呈对称分布于固定板(1)纵向中轴线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口(204)的内径与固定桩(205)的外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205)在固定口(204)的内部做上下线性移动,左右侧所述地面支撑板(203)呈对称分布于固定板(1)纵向中轴线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挡板(208)的内径与刚性桩本体(201)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固定挡板(208)在刚性桩本体(201)的内部做上下线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滑动连接在固定板(1)外侧的连接框(301),所述连接框(301)内腔的顶壁固定有弹性垫层(302),所述弹性垫层(302)的下表面固定有弹性板(303),所述弹性板(303)的下表面与固定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301)的上表面固定有钢筋混凝土层(3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层(302)为橡胶层,所述弹性板(303)为聚丙烯纤维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在连接框(301)的内部做上下线性移动,所述固定板(1)位于连接框(301)的纵向中轴线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差异沉降控制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设有用以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降低其下沉深度的稳定机构。该刚性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控制结构,通过左右侧的刚性桩本体进行插入到地基的内部能提升其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稳定性,同时左右侧刚性桩本体经过连接固定杆进行固定连接,提起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左右侧刚性桩本体插入到地基的内部时,左右侧刚性桩本体外侧固定的固定挡板位于地基的表面,能降低其下沉的深度,当左右侧刚性桩本体在地基的内部下沉的时候,左右侧的橡胶圈具有刚柔兼备的特点,会减小地基沉降的传递到结构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沙乃健,郁翀,蔡晓良,殷新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