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00809发布日期:2024-05-09 21:44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淤泥输送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1、河道清淤与河床清淤必然产生大量淤泥,这些淤泥一般含水率高、强度低,部分淤泥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被雨水冲刷后容易浸出,从而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对河道、河床清淤时,有必要对清淤后产生的淤泥进行合理的处理处置。

2、现有的淤泥输送方式通常是借助挖掘机在河道中进行清挖淤泥,清挖后的淤泥在河道中累积一定体积后,利用装载车或翻斗车运输至淤泥堆场进行集中处理。

3、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装载车或翻斗车只能在路面上进行运输,无法实现在淤泥中行走,当河道河床较宽时,挖掘机需要多次将清挖的淤泥输送至岸边,才能实现淤泥的收集,操作不便且效率较低,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河床淤泥清挖工作的便捷性,提高河床淤泥清挖工作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车座,所述车座的两侧均绕设有履带;所述车座的水平上端面固定有四组竖直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包括固定于所述车座水平上端面的缸体以及与所述缸体插接滑动的伸出杆,各组所述伸出杆的水平上端面共同设置有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竖直边沿铰接有第二平板;未使用时,所述第二平板翻转盖覆于所述第一平板的水平上端面;使用时,所述第二平板翻转至水平与所述第一平板共同形成同一平面。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见的清淤方式是借助挖掘机在河道里进行淤泥清挖,将河道里的淤泥挖出并堆积于某一临岸位置处,施工人员通过装载车或者翻斗车对集中的淤泥进行收集,再通过陆运的方式将淤泥送往淤泥堆场,使淤泥经过一系列处理再进行排放,以实现对淤泥的回收利用;但在淤泥收集过程中,由于装载车以及翻斗车均不具备在河道淤泥中运输的能力,需要挖掘机多次来回将淤泥输送至某一临岸位置处,再利用装载车或翻斗车对集中的淤泥进行,该施工方式不便捷,施工效率较低;针对现有的清淤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通过在车座的两侧安装有履带,使该输送装置具有在河床上运输的能力,当挖掘机对河道上的淤泥进行清挖使,该输送装置跟随挖掘机在河道内移动,挖掘机直接将淤泥放置于该输送装置上端面,减少了挖掘机来回运输的时间,同时,减少了对集中放置的淤泥进行收集这一步骤,提高了清淤工作的效率;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的铰接设置,扩大的装载淤泥的面积,使该输送装置单次可装载更多淤泥,提高了淤泥的输送效率;当该输送装置不需要作业时,将第二平板翻转盖覆于第一平板的上端面,减少了该输送装置的收纳空间,方便了该输送装置的运输和储存。

5、优选的,所述第二平板远离铰接处的一侧竖直端面上一体成型有翼板,所述翼板远离所述第二平板的一端竖直截面逐渐减小。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翼板远离第二平板的一端竖直截面逐渐减小的设置,当该输送装置上的淤泥需要转移至装载车或翻斗车时,方便了对该输送装置上的淤泥进行倾倒,收口的设置,减少了淤泥在转移过程中掉落的可能,减少了作业人员对掉落的淤泥进行清理的工作,维护了河道的环境。

7、优选的,所述第二平板平摊时,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一平板的水平上端面两侧边沿位置处均竖直设置有挡板,所述翼板的两侧边沿位置处竖直设置有挡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减少了淤泥在该输送装置上再次发滑落的可能,保障了清挖的淤泥在该输送装置上端面的稳定性,提高了淤泥的清挖效率。

9、优选的,所述第二平板盖覆于所述第一平板的上端面时,所述第二平板的上端面铰接有支撑杆。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平板翻转至与第一平板成为同一平面时,支撑杆的设置为第二平板与河道之间提供了支撑,提高了第二平板的稳定性,减少了第二平板在铰接处对第一平板的挤压,保障了第二平板的使用寿命。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与所述第二平板铰接的圆管以及与所述圆管插接滑动的圆杆,所述圆管的圆周侧壁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等间距分布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贯穿插接有与所述圆杆圆周侧壁抵紧固定的插销。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的河道淤泥的含泥量不同,河道对支撑杆的支撑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保障支撑杆对第二平板的支撑强度,将支撑杆设置成可伸缩结构,当河道的淤泥含泥量较低时,调节圆杆与圆管的插接长度,使支撑杆抵接于河道淤泥的稳固位置中,提升了该输送装置的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圆杆的下端部一体成型有支撑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座的设置使支撑杆的下端部扦插于淤泥中,保障了支撑杆支撑作用的稳定性。

1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6、通过通过在车座的两侧安装有履带,当挖掘机对河道上的淤泥进行清挖使,该输送装置跟随挖掘机在河道内移动,挖掘机直接将淤泥放置于该输送装置上端面,减少了挖掘机来回运输的时间;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的铰接设置,扩大的装载淤泥的面积,使该输送装置单次可装载更多淤泥,提高了淤泥的输送效率;当该输送装置不需要作业时,将第二平板翻转盖覆于第一平板的上端面,减少了该输送装置的收纳空间,方便了该输送装置的运输和储存;

17、通过翼板的设置,方便将该输送装置上的淤泥转移至装载车或翻斗车中,减少了转移过程中淤泥的掉落,减少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挡板的设置,保障了清挖的淤泥在该输送装置上的稳定性,减少了淤泥的掉落;

18、通过气缸的设置,当需要进行淤泥倾倒时,调整伸出杆的伸出长度,使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处于倾斜状态,方便了该输送装置上的淤泥进行转移;圆管与圆杆的设置,实现了支撑杆的长度的调节,保障了在不同河道中,支撑杆对第二平板的支撑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车座(1),所述车座(1)的两侧均绕设有履带(2);所述车座(1)的水平上端面固定有四组竖直设置的气缸(3),所述气缸(3)包括固定于所述车座(1)水平上端面的缸体(4)以及与所述缸体(4)插接滑动的伸出杆(5),各组所述伸出杆(5)的水平上端面共同设置有第一平板(6),所述第一平板(6)的一侧竖直边沿铰接有第二平板(7);未使用时,所述第二平板(7)翻转盖覆于所述第一平板(6)的水平上端面;使用时,所述第二平板(7)翻转至水平与所述第一平板(6)共同形成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7)远离铰接处的一侧竖直端面上一体成型有翼板(8),所述翼板(8)远离所述第二平板(7)的一端竖直截面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7)平摊时,所述第一平板(6)与所述第一平板(6)的水平上端面两侧边沿位置处均竖直设置有挡板(9),所述翼板(8)的两侧边沿位置处竖直设置有挡板(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7)盖覆于所述第一平板(6)的上端面时,所述第二平板(7)的上端面铰接有支撑杆(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包括与所述第二平板(7)铰接的圆管(11)以及与所述圆管(11)插接滑动的圆杆(12),所述圆管(11)的圆周侧壁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等间距分布的螺纹孔(13),所述螺纹孔(13)内贯穿插接有与所述圆杆(12)圆周侧壁抵紧固定的插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12)的下端部一体成型有支撑座(14)。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床清淤用淤泥输送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车座,所述车座的两侧均绕设有履带;所述车座的水平上端面固定有四组竖直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包括固定于所述车座水平上端面的缸体以及与所述缸体插接滑动的伸出杆,各组所述伸出杆的水平上端面共同设置有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竖直边沿铰接有第二平板;未使用时,所述第二平板翻转盖覆于所述第一平板的水平上端面;使用时,所述第二平板翻转至水平与所述第一平板共同形成同一平面。本申请提了高河床淤泥清挖工作的便捷性,提高了河床淤泥清挖工作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钟敏敏,吴忠,任瑾,杨岳阳,唐剑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平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5
技术公布日:2024/5/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