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07616发布日期:2024-04-23 11:32阅读:10来源:国知局
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基处理,具体涉及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


背景技术:

1、软土是指以水下沉积的软弱粘性土或淤泥为主的地层,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2、电渗法是一种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电渗法加固软土是在土体两端通以直流电,使土体在短时间内完成渗透排水,并逐渐固结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电渗方法相对其他方法具有固结速度快、不需开挖,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动法是在电渗法的基础上向软土注入盐溶液,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软土的电导性,加速电渗流过程,注入的盐溶液还能通过离子交换改变软土颗粒结构(如双电层厚度),使得土颗粒排列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注入的盐溶液在适合条件下能产生化学沉淀,形成胶结物,从而达到更好的加固效果。

3、然而,当前该方法由于电耗能较大,对软土地基进行整体加固成本较高,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能够解决现有的电动法由于电耗能较大,对软土地基进行整体加固成本较高,无法实现广泛的推广应用的问题。

2、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包括天然土体、电动增强体、挤密芯桩、碎石垫层和加强件;所述电动增强体设置于所述天然土体中部,所述挤密芯桩与所述电动增强体的中部连接;所述碎石垫层设置于所述天然土体、电动增强体及挤密芯桩上;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挤密芯桩内。

3、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包括中心柱和底座,所述中心柱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中部,且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中心柱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竖筋,所述竖筋与所述中心柱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4、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竖筋呈环状分布在所述中心柱的外侧。

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筋和所述中心柱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竖筋外侧设置有多个箍筋,多个所述箍筋沿所述竖筋的垂直方向等间距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柱、底座、竖筋、连接钢筋和箍筋均包覆在所述挤密芯桩内。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动增强体、挤密芯桩、天然土体、碎石垫层,首先将天然土体局部电动加固,形成电动增强体,然后在电动增强体中部设置挤密芯桩,形成挤密电动增强桩,最后在天然土体和挤密电动增强桩的顶部设置碎石垫层,形成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这与传统的对地基整体电动加固相比更加经济节能。

10、2、本实用新型在电动增强体中设置挤密芯桩,一方面,挤密芯桩可以将电动增强桩中的裂缝挤密闭合,降低电阻,提高电动增强桩承载力;另一方面,在挤密芯桩中设置了加强件,芯桩强度较高,进一步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挤密芯桩、电动增强体与天然土体组成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然土体(1)、电动增强体(2)、挤密芯桩(3)、碎石垫层(4)和加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中心柱(51)和底座(52),所述中心柱(51)设置于所述底座(52)的中部,且所述底座(52)朝向所述中心柱(5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竖筋(53),所述竖筋(53)与所述中心柱(51)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竖筋(53)呈环状分布在所述中心柱(51)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连接钢筋(6),所述连接钢筋(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筋(53)和所述中心柱(5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筋(53)外侧设置有多个箍筋(7),多个所述箍筋(7)沿所述竖筋(53)的垂直方向等间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51)、底座(52)、竖筋(53)、连接钢筋(6)和箍筋(7)均包覆在所述挤密芯桩(3)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包括:天然土体、电动增强体、挤密芯桩、碎石垫层和加强件;电动增强体设置于天然土体中部,挤密芯桩与电动增强体的中部连接;碎石垫层设置于天然土体、电动增强体及挤密芯桩上;加强件设置于挤密芯桩内。通过设置电动增强体、挤密芯桩、天然土体、碎石垫层,首先将天然土体局部电动加固,形成电动增强体,然后在电动增强体中部设置挤密芯桩,形成挤密电动增强桩,最后在天然土体和挤密电动增强桩的顶部设置碎石垫层,形成挤密电动增强桩复合地基。这与传统的对地基整体电动加固相比更加经济节能。

技术研发人员:郭彪,明镜,冯永能,张秋,颜枚,郭微,马建雄,张钰,杨元周,刘世杰,李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地图编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1008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