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36767发布日期:2024-06-06 19:11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浅基坑支护,具体涉及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基坑支护装置,采用三角结构进行固定,利用支撑杆将压力转变为向后的摩擦力,再通过定位桩抵消摩擦力进而保证加固效果,这种支撑方式对支护装置本身的定位要求较高,在使用时,往往需要使用多根较深的定位桩进行定位,才可起到较高的支护效果,使用安装和拆洗方式较为繁琐,故而设计了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用以优化传统基坑支护装置的支撑方式,简化安装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需要使用多根定位桩进行定位,安装方式较为繁琐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底座、旋转板和支撑结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旋转槽,所述旋转板端部两侧对称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用以连接旋转板和旋转槽内壁,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旋转槽内,且支撑结构用以支撑旋转板使其与底座成垂直状态。

3、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弧形支撑杆、螺纹杆和贯穿孔,所述弧形支撑杆设置在旋转槽内,所述旋转板外壁以及旋转槽内壁相对于弧形支撑杆端部的位置均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均垂直于与底座和旋转板表面,所述螺纹杆设置在弧形支撑杆一端,且螺纹杆嵌入至旋转板上的贯穿孔内,并与贯穿孔螺纹连接。

4、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的贯穿孔底部开设有拓展槽,所述弧形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拓展板,所述拓展板嵌入至拓展槽内并与地面接触。

5、优选的,所述旋转板内对称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旋转槽内壁两侧且相对于放置槽入口处对称开设有限制孔,所述拓展板上对称开设有固定孔。

6、优选的,所述旋转槽内部且位于弧形支撑杆之间等间距对称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定位桩,所述定位桩贯穿定位槽并嵌入至土壤中。

7、优选的,所述旋转板后端面两侧对称开设有连接槽,一侧所述连接槽内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对称开设有小孔。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弧形支撑杆、旋转板和贯穿孔等,在使用时,土壤对旋转板施加压力,由于旋转板通过弧形支撑杆与底座连接,压力在弧形支撑杆的引导下转变为对底座底部土壤的向下压力,极大降低了底座的水平摩擦力,进而减少定位桩的使用数量,解决了需要使用多根定位桩进行定位,安装方式较为繁琐的问题。

10、(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放置槽、限制孔和固定孔等,在回收时,可将旋转板嵌入至旋转槽内,并将弧形支撑杆嵌入至限制孔内,并滑动至放置槽内部,通过将螺丝贯穿固定孔内并嵌入底座内部,进而固定拓展板和底座,完成对弧形支撑杆的固定,方便使用者携带设备。



技术特征:

1.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5)、旋转板(1)和支撑结构,所述底座(5)上开设有旋转槽(8),所述旋转板(1)端部两侧对称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用以连接旋转板(1)和旋转槽(8)内壁,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旋转槽(8)内,且支撑结构用以支撑旋转板(1)使其与底座(5)成垂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的贯穿孔(13)底部开设有拓展槽(14),所述弧形支撑杆(4)的另一端安装有拓展板(15),所述拓展板(15)嵌入至拓展槽(14)内并与地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1)内对称开设有放置槽(12),所述旋转槽(8)内壁两侧且相对于放置槽(12)入口处对称开设有限制孔(9),所述拓展板(15)上对称开设有固定孔(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槽(8)内部且位于弧形支撑杆(4)之间等间距对称开设有定位槽(11),所述定位槽(11)内设置有定位桩(6),所述定位桩(6)贯穿定位槽(11)并嵌入至土壤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1)后端面两侧对称开设有连接槽(10),一侧所述连接槽(10)内安装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对称开设有小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浅基坑支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可回收的输变电工程浅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底座、旋转板和支撑结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旋转槽,所述旋转板端部两侧对称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用以连接旋转板和旋转槽内壁,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旋转槽内,且支撑结构用以支撑旋转板使其与底座成垂直状态,本技术设置了弧形支撑杆、旋转板和贯穿孔等,在使用时,土壤对旋转板施加压力,由于旋转板通过弧形支撑杆与底座连接,压力在弧形支撑杆的引导下转变为对底座底部土壤的向下压力,极大降低了底座的水平摩擦力,进而减少定位桩的使用数量,解决了需要使用多根定位桩进行定位,安装方式较为繁琐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杜彬,王润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西青津诚供电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6
技术公布日:2024/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