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桥河岸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1、河岸护坡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2、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此外,因设置桥梁而引起河水流向变化,冲刷河岸、危及岸上农田或基础设施时,也须在河岸修建防护建筑物,以维持河岸表层土体的稳定,防止河岸受到侵蚀,发生滑坡等灾害。
3、现有的桥台护坡和河岸护坡通常为自上而下倾斜的斜坡,通过在斜坡上堆叠石块,从而形成防护。然而,由于雨水的冲刷作用,石块和泥土会随着护坡的倾斜方向移动,降低护坡的稳定性,容易诱发灾害,影响到桥梁与路基的安全。
4、可见,目前的桥河岸护坡结构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结构稳定性下降的问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桥河岸护坡结构,提高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损害的发生,保障桥河岸护坡结构的可维护性,并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环保性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河岸护坡结构,包括:
3、背向桥台或朝向河道的呈斜坡状的坡面、基础,所述基础设置在所述坡面的倾斜方向的下部;
4、所述坡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所述基础采用片石混凝土铺砌,所述坡面和所述基础的法向底部均铺设有垫层;所述垫层采用原路面铣刨料铺砌;
5、所述原路面铣刨料包括:原有的破损沥青砂路面使用铣刨机刮下来的沥青石子混合料,作为原路面的材料回填用做垫层。
6、原路面铣刨料作为原路面的材料回填用做垫层,减少了建筑废弃物的排放,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7、所述坡面在倾斜方向的中部设置有阶梯状的检修便道,所述检修便道对护坡结构的维护提供操作空间。
8、进一步地,所述桥河岸护坡结构包括:台前护坡、河岸护坡;所述台前护坡设置在桥台的两侧,位于桥台盖梁的下方;所述河岸护坡设置在河道的两侧。
9、进一步地,所述台前护坡和所述河岸护坡的坡面均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块铺砌。
10、优选地,所述c30混凝土预制块的尺寸为:长×宽×高=24×12×8厘米。
11、进一步地,所述台前护坡和所述河岸护坡的基础均采用c25片石混凝土铺砌。
12、进一步地,所述坡面的坡度比为1:1.5(斜坡的高度与坡的宽度之比值为1比1.5)。
13、进一步地,所述基础的朝向桥台或远离河道的一侧设置有锥度,锥度为4:1。
14、进一步地,所述坡面的厚度为8厘米,所述垫层的厚度为10厘米。
15、进一步地,所述河岸护坡的水平方向设置范围包括:位于桥梁的上下游各50米范围内。
16、进一步地,所述台前护坡的水平方向设置范围包括:位于桥梁底部的范围内。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加固路床底的涵洞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约而合理,整体性强,提高了桥河岸护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了损害的发生,并简化了工艺,通过将原路面铣刨料用于垫层施工,节约了成本以及施工人员的圬工量,提高了建设效率,并且减少了建筑废弃物排放,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成本。
1.一种桥河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向桥台或朝向河道的呈斜坡状的坡面、基础,所述基础设置在所述坡面的倾斜方向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河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台前护坡、河岸护坡;所述台前护坡设置在桥台的两侧,位于桥台盖梁的下方;所述河岸护坡设置在河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河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前护坡和所述河岸护坡的坡面均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块铺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河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前护坡和所述河岸护坡的基础均采用c25片石混凝土铺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河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的坡度比为1: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河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的朝向桥台或远离河道的一侧设置有锥度,锥度为4: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河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的厚度为8厘米,所述垫层的厚度为1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河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岸护坡的设置范围包括:位于桥梁的上下游各50米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河岸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前护坡的水平方向设置范围包括:位于桥梁底部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