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获取安全饮用水的方法

文档序号:39082450发布日期:2024-08-17 23:08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获取安全饮用水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淡水制取,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获取安全饮用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本发明涉及淡水制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获取安全饮用水的方法。

2、光催化生产过氧化氢技术是以水和氧气为原料,以太阳能为能源,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的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清洁无毒等优点。并且,所得过氧化氢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绿色氧化剂,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杀灭细菌和病毒,从而能够确保水质安全。

3、cn114016570a公开了一种吸附-冷凝式空气取水装置。该装置用于连续取水,包括:壳体、空气过滤网、分离式吸附床、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接水盘、储水器、水过滤器、风机以及电机。但是,该装置制造、安装都较复杂,难以实现便携化的利用。并且,所述水过滤器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进而得到饮用水,存在潜在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没有得到有效去除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获取安全饮用水的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快速获取安全饮用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吸附剂置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吸附大气中的水蒸气,吸附结束,再将吸附水蒸气后的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吸附剂置于空气取水-光催化装置的空气取水系统中进行解吸,得到水蒸气,冷凝后得到的冷凝水在空气取水-光催化装置的光催化系统中进行光催化反应,得到淡水;所述冷凝的条件满足:温度为2~6℃;

3、所述空气取水系统包括:

4、透明取水腔室1,所述透明取水腔室1的左侧壁设置有翻盖,所述透明取水腔室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提供吸附水蒸气后的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吸附剂发生解吸所需温度的加热板2,所述透明取水腔室1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接收冷凝水的集水槽7,且所述集水槽7由隔板6和所述透明取水腔室1的右侧壁形成;

5、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采用半导体制冷技术,且设置在所述透明取水腔室1顶部的外侧,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制冷片3、散热片4、散热风扇5,所述制冷片3用于确保所述透明取水腔室1顶部的温度保持在2~6℃,所述散热片4用于制冷片3的热端散热;,所述散热风扇(5)用于强化散热;所述冷凝组件的表面温度为2~6℃;

6、所述光催化系统包括:

7、光催化组件8,所述光催化组件8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12、水流通道层13、光催化反应层,所述透明盖板12用于接受光辐射,所述水流通道层13通过阀门、进水管10与所述集水槽7连通,所述光催化反应层包括用于固定光催化剂的基板14和用于发生光催化反应的催化层15;

8、储水罐9,所述储水罐9用于接收光催化反应得到的淡水,所述储水罐9通过阀门、出水管11与所述水流通道层13连通。

9、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10、(1)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且成本低,为实现随时随地获取淡水提供了可能。

11、(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耦合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和光催化产过氧化氢消毒技术,能够实现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地从空气中提取淡水,为自然水资源匮乏或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提供了一种持续可行、环境友好的饮用水解决方案。

12、(3)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取水系统一体化,具有简单便捷等优点,且在空气取水系统中,冷凝组件能够有效降低冷凝表面温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获取安全饮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吸附剂置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吸附大气中的水蒸气,吸附结束,再将吸附水蒸气后的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吸附剂置于空气取水-光催化装置的空气取水系统中进行解吸,得到水蒸气,冷凝后得到的冷凝水在空气取水-光催化装置的光催化系统中进行光催化反应,得到淡水;所述冷凝的条件满足:温度为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解吸的条件至少满足:温度为6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空气取水-光催化装置中,所述制冷片(3)所在水平面与所述加热板(2)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空气取水-光催化装置中,所述水流通道层(13)为折板通道,且通过蠕动泵控制所述水流通道层(13)中水流方向。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淡水制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获取安全饮用水的方法。该方法:将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吸附剂置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吸附大气中的水蒸气,吸附结束,再将吸附水蒸气后的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吸附剂置于空气取水‑光催化装置的空气取水系统中进行解吸,得到水蒸气,冷凝后得到的冷凝水在空气取水‑光催化装置的光催化系统中进行光催化反应,得到淡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且成本低,为实现随时随地获取淡水提供了可能,且能够实现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地从空气中提取淡水,为自然水资源匮乏或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提供了一种持续可行、环境友好的饮用水解决方案。

技术研发人员:楚文海,丁纪梦,叶程,贺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济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