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为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
背景技术:
1、分坑施工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式,当基坑面积超长超大时(原则上单个基坑面积不超过20000㎡),对基坑进行拆分,采用分坑施工的方法,各基坑之间设有分隔墙(钻孔灌注桩或者底下连续墙)。
2、常规的分坑施工工况中,其中一个基坑正负零施工完成且换撑完成后进行另一个基坑的开挖工作,目前的常规的换撑方案是通过混凝土进行换撑。该换成方式是通过第一个基坑地库顶板和中隔墙围檩的混凝土构件作为换撑体系,待第二个基坑施工正负零时,需将该部位混凝土换撑构件凿除,清理难度大,且很容易造成地库顶板的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能够让支撑体系更加方便清理,能够避免因为凿除导致地库顶板渗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包括
3、围檩,用于隔离相邻的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
4、钢板,预埋在围檩上;
5、换撑构件,用于与钢板进行连接,且配合先挖开的第一基坑的支撑面进行支撑。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基坑的支撑面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换撑构件的混凝土柱。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柱对应换撑构件的位置设置有牛腿,且该牛腿对应换撑构件的位置具有支撑斜面,该斜面与换撑构件的端面适配。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牛腿的支撑斜面上预埋有连接板,该连接板用于配合换撑构件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撑构件与连接板焊接或螺栓连接或抵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撑构件与钢板焊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撑构件与钢板通过螺栓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撑构件采用h400x400型钢。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撑构件的数量为若干个,且两个换撑构件构成v形,单独的换撑构件构成i形,i形和v形间隔分布。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预埋钢板的方式结合换撑构件进行支撑,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第一基坑顶部设置地下室顶板之后并通过混凝土换撑来支撑地下室顶板以及围檩。本方案不需要敲除混凝土换撑结构,因此避免了对地下室顶板的损伤,而且本方案的换撑结构不需要在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在进行换撑,可以在第一基坑的中楼板施工完成之后进行换撑,进而开始第二基坑的开挖工作,能够减少第二基坑的等待时间,方便施工流程过渡,换撑之后可以进行第一基坑的地下室顶板施工,施工效率更高,有利于缩短整体工期。并且采用的支撑结构可以进行回收周转,能够重复利用,减少废料产生,更加符合绿色施工。
1.一种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坑的支撑面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换撑构件的混凝土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对应换撑构件的位置设置有牛腿,且该牛腿对应换撑构件的位置具有支撑斜面,该斜面与换撑构件的端面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的支撑斜面上预埋有连接板,该连接板用于配合换撑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构件与连接板焊接或螺栓连接或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构件与钢板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构件与钢板通过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构件采用h400x400型钢。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基坑分坑的可周转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构件的数量为若干个,且两个换撑构件构成v形,单独的换撑构件构成i形,i形和v形间隔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