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护坡砖,特别是一种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
背景技术:
1、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
2、目前使用的护坡方法多种多样,通常采用预制好的混凝土砖将边坡砌起来,在砖中间的空格处种植植物,现有技术的砖体之间多是没有连接关系的,从而容易导致多个砖体的滑坡,给边坡的稳定性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环境和气候变化,实际种植的固土植物往往缺水现象较为严重,存活率不高。
3、护坡砖会随着时间风化,但普通的护坡砖不便于更换,其次,部分护坡砖为达到更好的稳固性,通常会采用长的地钉,但这也就导致了护坡砖在运输上不方便,且运输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其解决了护坡砖维护和运输成本高,且种植的植物容易缺水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其包括第一护坡砖,所述第一护坡砖的四周设有装配头;
5、第二护坡砖,所述第二护坡砖上设有装配槽;
6、在所述第一护坡砖和所述第二护坡砖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护坡砖内的第一蓄水槽会置于所述第二护坡砖的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第一护坡砖的内还设有第二蓄水槽;
7、所述第一蓄水槽和第二蓄水槽内分别设有第二蓄水棉和第一蓄水棉,所述装配槽和所述第二蓄水槽底面分别设有可供植株根系生长的第二渗水孔和第一渗水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护坡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护坡砖的四周设置有所述装配头,所述装配头内设有底面开放的所述第一蓄水槽,所述第一蓄水槽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蓄水棉,所述第一护坡砖的内部设有中空的所述第二蓄水槽,所述第一蓄水槽和所述第二蓄水槽之间通过进水槽连通,所述第一护坡砖的中间设有贯通的第一种植口;所述进水槽的上端设有多个进水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护坡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护坡砖的中间设有贯穿的第二种植口,所述第二种植口的侧面设有所述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底面设有所述第二渗水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种植口上端面和装配槽的上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所述装配头的下底面与第一护坡砖保持相同的距离;
11、当第一护坡砖和第二护坡砖配合在一起时,两者连接处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持平。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装配头呈梯形。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装配头的宽度和装配槽内的宽度一致。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海绵进行储水,通过海绵进行缓慢的渗水,通过植株根系对水的敏感性,使得植株的根系通过第二渗水孔和第一渗水孔进入到砖体内部,从而达到将护坡砖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坡面上;同时,第一护坡砖和第二护坡砖形状平整,便于运输。
1.一种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坡砖(10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护坡砖(101)的四周设置有所述装配头(104),所述装配头(104)内设有底面开放的所述第一蓄水槽(107),所述第一蓄水槽(107)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蓄水棉(110),所述第一护坡砖(101)的内部设有中空的所述第二蓄水槽(108),所述第一蓄水槽(107)和所述第二蓄水槽(108)之间通过进水槽(109)连通,所述第一护坡砖(101)的中间设有贯通的第一种植口(102);所述进水槽(109)的上端设有多个进水孔(1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坡砖(20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护坡砖(201)的中间设有贯穿的第二种植口(202),所述第二种植口(202)的侧面设有所述装配槽(203),所述装配槽(203)的底面设有所述第二渗水孔(2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种植口(202)上端面和装配槽(203)的上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所述装配头(104)的下底面与第一护坡砖(101)保持相同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头(104)呈梯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建筑园林生态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头(104)的宽度和装配槽(203)内的宽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