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排水管道,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
背景技术:
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核心是实现控污、防灾、雨水资源化和城市生态修复等综合目标,通过机制建设、规划调控、设计落实、建设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多专业协调与管控,保护和利用城市绿地、水系等空间,优先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和科学地结合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共同构建弹性的雨水基础设施,实现雨水径流,应对极端暴雨和气候变化,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保护或修复城市的生态系统。
2、在海绵城市中,屋顶的雨水通常是通过竖直的雨水管直接排放至海绵城市中的地下管网中,若管道内的水流量过大,则水流容易在管道内部产生涡流,从而降低管道内的水流量,造成屋顶檐槽内所收集的雨水不能被及时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竖管在排水存在的容易产生涡流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包括:
3、排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安装于目标墙壁;
4、侧排水件,连接于所述排水管的底部,所述侧排水件设有侧排水口,所述排水口沿水平方向延伸;
5、导流件,安装于所述侧排水件的内部,并设有导流曲面,所述导流曲面用于将水体导流至所述排水口。
6、可选地,所述导流曲面由预设曲线绕预设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
7、可选地,所述排水口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水口沿所述侧排水件的周向均匀将间隔。
8、可选地,所述侧排水件上设有多个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沿所述侧排水的周向均匀间隔,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间隙形成所述排水口。
9、可选地,还包括:
10、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所述排水管的底部连接,侧排水件连接于所述连接管的底部。
11、可选地,沿竖直方向,所述连接管的内径呈逐渐增大设置。
12、可选地,侧排水件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直径大于所述侧排水件的直径。
13、本申请提供的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包括排水管、侧排水件和导流件,排水管安装于目标墙壁。侧排水件连接于所述排水管的底部,所述侧排水件设有侧排水口,所述排水口沿水平方向延伸,导流件安装于所述侧排水件的内部,并设有导流曲面,所述导流曲面用于将水体导流至所述排水口,通过导流件将排水管中沿竖直方向落下的水体导流至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排水口内,以避免水体在竖直管道中落下时产生涡流,从而保证管道的排水效率。
1.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曲面由预设曲线绕预设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水口沿所述侧排水件的周向均匀将间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排水件上设有多个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沿所述侧排水的周向均匀间隔,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间隙形成所述排水口。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所述连接管的内径呈逐渐增大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城市的渗排机构,其特征在于,侧排水件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直径大于所述侧排水件的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