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边坡防护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边坡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公路建设过程中,会存在高于公路或者低于公路的边坡,为了防止公路边坡出现水土流失,一般需要建设边坡防护系统,如在边坡上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作业后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养护,因此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也可以采用防护砖铺设的方式进行,即采用预先加工好的防护砖在边坡上铺设,虽然也需要进行养护,但是养护所需的周期能够大大短于混凝土浇筑,这样能够减少施工周期。但是,为了方便边坡排水,还需要另外施工增加排水管(可以先铺设排水管,也可以后安装排水管),增加了施工步骤,也相应导致整体施工效率降低,同时增加的排水管一般较为稀疏,否则将严重增加施工建设成本,而这样一来也导致排水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边坡防护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其包括横向和纵向布置在安装基面上的多个防护砖,每一防护砖均具有外露面和与之正对的安装面,安装面上凹陷设置有沿纵向布置的第一通槽,外露面上还凹陷设置有与第一通槽平行的第二通槽;纵向上相邻的两防护砖之间设置有压紧件,且压紧将两防护砖定位在安装基面上,横向上相邻两防护砖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卡块以将彼此连接。
3、上述实施例中,设置的防护砖与现有技术中类似可以预先加工好,然后直接安装横向、纵向铺装即可,不同在于,本方案中的防护砖上设置了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多个防护砖上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在纵向上连通成多个通道供排水使用,起到良好的排水效果,同时也具有较短的施工周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边坡防护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4、进一步地,纵向上的相邻两防护砖之间设置有第二卡块以将彼此连接。
5、进一步地,外露面上设置有第一缺口以供第一卡块容入。
6、进一步地,外露面上设置有第二缺口以供第二卡块容入。
7、进一步地,第二卡块上凹陷设置有与第二通槽相接的第三通槽。
8、进一步地,外露面上还凹陷设置有第三缺口,压紧件包括定位杆以及与定位杆固定连接的压紧帽,压紧帽容入相邻两第三缺口之间,定位杆钉入安装基面内。
9、进一步地,相邻两防护砖之间留有间隙。
10、进一步地,相邻两防护砖之间设置有两压紧件,且第二通槽设置在两压紧件之间。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通过预先加工的防护砖进行施工使得施工周期能够相对更短,养护周期也比混凝土方式更短,同时纵向上的多个防护砖上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在纵向上连通成多个通道供排水使用,起到良好的排水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边坡防护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1.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和纵向布置在安装基面上的多个防护砖,每一所述防护砖均具有外露面和与之正对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凹陷设置有沿纵向布置的第一通槽,所述外露面上还凹陷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槽平行的第二通槽;纵向上相邻的两所述防护砖之间设置有压紧件,且所述压紧将两所述防护砖定位在所述安装基面上,横向上相邻两所述防护砖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卡块以将彼此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纵向上的相邻两所述防护砖之间设置有第二卡块以将彼此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露面上设置有第一缺口以供所述第一卡块容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露面上设置有第二缺口以供所述第二卡块容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块上凹陷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槽相接的第三通槽。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露面上还凹陷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压紧件包括定位杆以及与所述定位杆固定连接的压紧帽,所述压紧帽容入相邻两所述第三缺口之间,所述定位杆钉入所述安装基面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防护砖之间留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防护砖之间设置有两所述压紧件,且所述第二通槽设置在两所述压紧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