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03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水龙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利用非接触型传感器来检测物体而自动控制流体流出/关闭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
近年来,利用超音波或红外线等的非接触型传感器来检测物体并能自动地流出或关闭水流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正在普及中。在公共厕所或医院的洗手台采用这种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话,洗干净后的手不必再去关闭水龙头的阀门。
此外,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也被广泛地采用于以不方便操作水龙头的老人、残疾人士为对象的设施,或者使用于沾着肥皂、油污的手而不想直接开关厨房内的水龙头的人。而且,不仅只是供应一般的冷水或热水,也可以适用于流出/关闭其他例如洗手液、消毒液、燃料、食用油等流体方面的用途。
图8是以往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结构说明图。这是利用红外线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来检测位于出口D的正下方的物体,当手伸到出口D的正下方时,立即令电磁阀打开以自动地开始供应洗手用的水。
图8中,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筒体81是在陶制的洗脸盒M的里侧处,插置于洗脸台板P的开孔之中,并且利用螺帽81N从洗脸台板P的里侧加以锁紧而固定在洗脸台板P上。
筒体81的内部设有导水管81P和控制电路84,控制电路84则是包含有一个传感器84A,其可发射红外线并检测来自物体的反射。导水管81P的出口侧的端部以及入口侧的端部是分别利用出口螺帽85以及连接螺帽88A而固定在筒体81上。
控制电路84设于一体成形在筒体81的内侧的凹部中,传感器84A定位固定在筒体81的透明窗81M里。传感器84A是透过透明窗81M将红外线朝向出口D的正下方发射,并且通过透明窗81M检测来自物体的反射。
洗脸台板P下方的狭窄空间(有时会利用装饰板或者门扉与外部隔离)中,配置有电磁阀83以及阀体82。此处,阀体82的入口侧固定于供水管K的端部,阀体82的出口侧与筒体81的下端连结的配管88相连接。配管88的上端利用螺帽88A与导水管81P连接,配管88的下端利用螺帽88B与阀体82相连接。
由以上构造组成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当手伸出到出口D的正下方位置时,传感器84A将会检测到手的存在,此时控制电路84就立即回应传感器84A的输出变化而令电磁阀83动作,以将阀体82由断水状态切换到通水状态。
然后,当结束洗手后将手从出口D的正下方抽离,传感器84A又检测到手的撤离,控制电路84便令电磁阀83再度动作以将阀体82从通水状态切换到断水状态。
如图8所示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问题点在于安装方面较为困难,且安装作业上需要熟练技术以及耗费较多时间。此外,关于控制电路84与电磁阀83间的配线、以及用以将控制电路84连接到电源线的配线等方面则是容易造成漏电或者拌脚等意外事故发生。
即,如图8所示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必须分别实施,将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筒体81安装固定到洗脸板P的操作以及将电磁阀83和阀体82连结到供水管K的操作。
因为筒体81的安装作与阀体82的安装作业各自独立,所以从筒体81的下端到阀体82的出口之间的距离或位置关系也会因为所进行的安装作业而不同,因此有必要利用可挠性材料来形成配管88,以调整距离位置关系上的误差。
但即使是采用可挠性材料,仍必须在现场实施利用配管88来连结导水管81P和阀体82的作业,然而洗脸台板P的背面侧等一般而言都较为狭窄不易进行施工作业,却又必须在这种环境中进行连结工作,因此无法确保连结作业施工上的可靠性,施工后发生漏水的可能性相当高。
又,图8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是利用露出在外部的配线来将电源与控制电路以及电磁阀互相连接,这些配线的接线工作也必须是在现场的配管作业完成后才可实施。即使想要利用单插式(one-touch)接头来谋求简化这些配线,但是露在洗脸台板P的背面侧的配线所造成的不美观事实仍无改变,而且垂下来的配线又会妨碍其他的作业或者清扫作业。而且,有时会因配管漏水、高湿度、结露等因素而造成连接器的接触不良、漏电、或因腐蚀导致断线等现象。
尤其是将既有的洗脸台、洗手台等予以翻新的工程中,欲将以往的手动式水龙头改为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时(请参阅图3),则原本连结到手动式水龙头的配管的大部分皆必须重新更换。若是使用图8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话,必须在洗脸台板P的背面侧,切断供水管K,并且完全撤除从阀体82至贯通洗脸台板P的位置为止的既有的配管之后,重新组装从阀体82至筒体81为止的配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简单且迅速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具有用以流通/关闭经由供给接头所供给的液体流;及出口侧管路,用以将该电磁阀所流通的液体流导引至出口盖以流出到大气中的电磁阀;及供以利用非接触的方式检测被伸到该出口盖15的正下方的物体,并输出表示该物体有无信号的传感器;及用以根据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该电磁阀,以切换该电磁阀的流通/关闭状态的控制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将该电磁阀和出口侧管路和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单元制作成一体;将它们收容于共通的上壳体、下壳体内;制作成可一体地安装于该供给侧接头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把收容该控制电路的盒构造邻接到该出口侧管路的上侧,并且与该出口侧管路形成一体。
前述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当对于该电磁阀和该传感器和该控制电路的电力供应是利用共通的电池来供应时,在由上方组合到该盒构造以包围住该控制电路的盖构造的背面上,一体地形成有一个盒状的电池保持部。
前述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是将该壳体分割成一体地固定有该电磁阀和该出口侧管路和该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的下壳体、以及从上方组合到该下壳体的上壳体所构成,并且制作成只要从下壳体打开上壳体的结构状态下,就可以进行交换该共通的电池。
前述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备有一个直接连结于该阀体以构成与该供给侧管路之间的接头部,并且内藏有可改变流过水面积的阀机构的流量调整机构,同时又将该阀机构的操作部分从该出口侧或者上方来操作的结构形式配置于该壳体的下方外侧。
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是将电磁阀和出口侧管路和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制作成一体,并且将它们收容于共通的壳体内,所以可一体地将其安装于既有(或者新设)的供给侧管路的端部。至少电磁阀与控制电路之间的配线是在壳体内已经连接完成,所以若使用一般的商用电源时,只要连接电源线就可立即用传感器的输出来控制液体流的流通/关闭。若使用电池时,只要接上电池电源就可立即因应传感器的输出来控制液体流的流通/关闭。
电磁阀最好使用平时并不耗电,只在进行流通/关闭切换时才耗电。此外,从当电池消耗时一定要停止出水的所谓“节水功能”的观点来看,最好是使用如实施例所示的利用所供给水的水压只要一些微的耗电就可以维持出水状态的电磁阀。
若使用这种电磁阀的话,即使以小型电池来对电磁阀供电,也可确保具有实用性的电池寿命。而如果对于电磁阀和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的供电是利用“收容于壳体内的共通的电池”的话,则与供电相关的配线皆已经完成配线于壳体内,所以可完全省略掉安装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时所衍生的配线工作。
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因为收容控制电路的盒构造是配置于出口侧管路的上侧,因此出口侧管路的结露不会滴落到控制电路。相对地,图6所示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若冷水流经过导水管62的话,结露很可能会滴落到控制电路64,有时露水的水份会使得传感器64A的透明窗61M起雾而模糊不清。
而且用来收容控制电路的盒构造是与出口侧管路形成一体,两者之间并无间隙,因此不会积水或堆积异物。而控制电路与出口侧管路的一体构造最好是以热传导性较低的树脂来形成。
此外,用来收容控制电路的空间可形成隔热层,所以即使分隔控制电路侧和出口侧管路侧的分隔壁很薄,透过该分隔壁进入壳体内的热量很少,不用担心会结露。
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电磁阀和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皆由共通的电池来供电。该共通的电池又是收容在壳体内,所以与安装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相关的所有配线皆已经在壳体内完成连接。用以覆盖收容有控制电路的盒构造的盖构造的背面侧,即控制电路的相反侧设有一个电池保持部,该共通的电池是以可交换的状态安装在该电池保持部内。
共通的电池是被收容在盒状的电池保持部,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是与收容有控制电路的盒构造和出口侧管路构成一体。这种一体性的构造是可将容易积水或者堆积异物的间隙抑制到最小限度。而电池保持部最好也是以热传导性较低的树脂来形成。
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壳体是分割成上下两个部份,壳体内的功能部份(电磁阀、出口侧管路、传感器、控制电路)是被固定在下部壳体内。当进行交换电池时,将上壳体从下壳体拆离后,从上方取出既有的电池,并装入新的电池,再将上壳体装回到下壳体。
也可制作成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利用铰链来连接两者的各自其中一端,而在于另外的一端设置单插式的锁机构。在于解除锁机构之后,可令上壳体以铰链为中心进行转动。根据这种构造的话,在进行交换电池时,不必将上壳体置于地板或洗脸台板之上。
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可以操作流量调整机构,以控制流进阀体内的流体的流量,因此可将从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出口流出的流体的水流设定成最佳状态。又,流量调整机构的操作部份,在通常安装状态的话,可以从没有障碍物的上方或者前面侧来操作,因此在结束配管、安装作业之后,不必取下壳体就可随意地调整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说明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安装例的说明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安装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附有流量调整器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说明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附设有立型过滤器水龙头的型式的流量调整器的说明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附设有横型过滤器水龙头型式的流量调整器的说明图。
图8是以往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说明图。
图1是后述的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说明图。现结合
图1的各构件的图号说明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而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并不限定在
图1的结构形态。
图1是第1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说明图。图2是
图1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剖面图。此处,电磁阀、出口侧管路、控制电路、电池都被收容在壳体内,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又,壳体分割成上下两个部份,可在提起上侧壳体的状态下进行交换电池。

图1和图2所示,阀体12是被电磁阀13(电磁致动器)所驱动,以控制由供给侧接头10所供给的水流的流通/关闭。阀体12的出口侧是连接到与出口侧管路14E形成一体的控制电路单元14,流经出口侧管路14E的水流是从出口盖15的中央开口流出到大气之中。
控制电路单元14是收容有一个可因传感器14A的输出而切换电磁阀13动作状态的控制电路(印刷电路板14B)。控制电路单元14的上侧,配置有电池盒16,电池盒16是在于控制电路单元14的上表面所形成的盒型凹部加上一个盖体,以将其中所收容的控制电路与外界隔开。
电池盒16中装有锂电池17,当进行交换电池时,将上壳体11A从下壳体11B往上方拔出,在这种状态下,从上方更换电池盒16中的电池,然后再将上壳体11A自上方组装到下壳体11B。另一方面,从控制电路单元14至电磁阀13的配线则利用接头13C来连接。
图2中,电磁阀13(致动器)因通电而将阀部13A往上举,因停止通电而将阀部13A往下押。电磁阀13及阀体12只需要将阀部13A在阀部容积12E内往上举的这点微耗电就可以维持流通过水的状态。
即,用以将阀体12的给水侧12A与出水侧12B之间予以分隔的阀板12G是利用膜片而保持于阀体12的内侧,阀板12G的开闭动作是专门利用阀板12G的表面和背面的压力平衡而被驱动的。
当电磁阀13的阀部13A被押下的状态,经过阀体12的小开口12J漏出到阀体12的背面侧12C的水的静压力可将阀板12按押在出水侧12B的入口。另一方面,当电磁阀13的阀部13A被往上举时,阀板12的背面侧12C的水从孔12D经过阀部容积12E、旁路12F流出到出水侧12B,使得阀体12的背面侧12C的静压力降低以令阀板12G上升,便将给水侧12A直接导通到出水侧12B。
然后,电磁阀13的通电停止后,阀部13A被按下,通过阀体12的小开口12J漏出的水会使阀体12的背面侧12C的静压力上升,而再度将阀体12按押在出水侧12B的入口,以阻断给水侧12A和出水侧12B。
阀体12的出水侧12B是连结在形成于树脂制的控制电路单元14的出口侧管路14E。与出口侧管路14E隔着分隔壁而形成的盒状的收容空间14H之中,收容有装载着因传感器14A的输出而控制电磁阀13的流通/关闭的控制电路的印刷电路板14B。
盒状的收容空间14H的上部,安装着一个兼作为收容空间14H的盖子的树脂制作的电池盒16。电池盒16的收容部16E的其中一端(图中的左侧)配置有一对可对应于锂电池的电极配置的电极16A,而焊接于该电极16A的导线14C则穿过电池盒16连接到印刷电路板14B。
传感器14A包含有可发射红外线的发光二极管(LED)。以及可检测反射光的光电晶体,发光二极管与光电晶体都直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4B。传感器14A隔着与形成于控制电路单元14的出口侧管路14E的直径相当的隧道部而面对透明窗11M。
利用控制电路单元14的收容空间14H、电池盒16的盖子、透明窗11M等的复合作用,将印刷电路板14B与外界隔离。穿过电池盒16设置的发光二极管14D是当电池寿命终了之前会发光以照亮警告板11H,而提醒用户赶快更换电池。
控制电路单元14的出口14J形成有螺纹部,藉由旋入出口盖15而可夹住下壳体11B。出口14J的内侧的出口空间14F收容有莲根状的导板,出口14J的内侧缘部与出口盖15之间,挟装着橡胶衬垫和滤网。
供给侧接头10的内部,在阀体12与供给侧接头10分离的状态下,可从阀体12侧插入安装未经图示的止回阀单元与滤网单元。在安装有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给水配管侧若未设有止回阀单元与滤网单元的话,则规定必须在供给侧接头10的内部安装止回阀单元与滤网单元。
这种构造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是在工厂内先将整个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制作成为一个单元,因此在安装的现场,只要拆下原先的手动式水龙头后,将该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供给侧接头10安装于既有的给水管的母螺部就可完成安装。而且不必调整电路配线、传感器14A立即就可透过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来开始供水洗手。
此外,阀体12至出口盖15之间积存于管内的水量,与图8所示的从阀体82至出口盖85之间积存于管内的水量比较之下,只需要少量即可,因此即使供给热水的时候,可将开始流出来的冷水量减到最少,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让温度稳定保持在原先所调整设定的适当温度。再者,即使令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流出少量的水的时候,可以不必使用原来滞留于管内的水,所以卫生方面较佳。
本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是当物体伸到洗手位置时让水流出,物体撤离时自动止水,但是也可以利用切换设于印刷电路板14B上的滑动开关,以其他动作来达成出水和止水的功能。
即,每次只要将物体置放到洗手位置就会不断反覆地交替进行流通和阻断,一旦开始流出水的话,即使物体已经退出洗手位置,水流仍然不停地流出,欲停止出水,则必须在于退出之后,再度将物体置放于洗手位置。
这种稳藏性功能可供一些需要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设备来选用,例如供专门用来供应热水的厨房的流理台、浴室的浴盆等特别需要流出大量热水的设备来选择使用,因为若使用于这种设备的话,则不需要一直将手(或者物体)置放于洗手位置就可以持续地流出热水,而欲停止出水时,只要再度将物体置放于洗手位置一次就可以令其停止出水。
图3是本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安装例的说明图。图中(a)表示安装顺序,(b)表示原先的状态。此处,显示将设于洗手槽的原先的手动式水龙头更换成本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更换工序。本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在拆下手动式水龙头之后,仍可援用原先的配管所使用的配件部份,以安装上去。
图3(b)中,原先状态的洗手槽30是连结于排水管30D且固定于壁面。手动式水龙头38是使用旋紧用螺帽34固定在洗手槽30,手动式水龙头38的给水侧的端部是以连结用螺帽35N旋紧而连结于原来的水阀37的配管35上。
图3(a)中,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上,预先就选择好可适合原先的手动式水龙头38的规格的给水侧接头10。然后,在关闭原来的水阀37的状态下,分解配管35以取下原来的手动式水龙头38。
然后,在原来安装手动式水龙头38的洗手槽30的孔30H内插入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在穿过橡胶座31、橡胶衬垫32、垫片33的状态下,旋紧螺帽34以将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固定在洗手槽30。
其次,援用原来的配管35、滤网36等,而结束从原来的水阀37至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给水侧接头10的这一段的连结工作。配管35与给水侧接头10之间的间隙,是利用连结用螺帽35N的旋紧作用使得橡胶密封件35G往直径方向膨胀来加以密封。只要将橡胶密封件35G的安装位置在配管35的轴方向上移位的话,则即使位于洗手槽30的背面侧的给水侧接头10的突出量与手动式水龙头38有一点不同的时候,也不用切断配管35而得以援用。
图4是本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安装构造的说明图。图中,(a)为纵型,(b)为横型。
图4中,本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只要将连接在图2的给水侧接头10的阀体12的部份更换的话,就可以将给水侧接头10的安装位置变更到图图2的左侧位置。实际的情形是将电磁阀13制作成共通,而预先准备好不同的阀体12用的交换配件,以配合安装场所的规格来交换不同的交换配件,就可以将纵型变更成横型,横型变更成纵型。
图4(a)是纵型,可如图2所示,利用配置在给水侧接头10的凸缘面的4支螺丝,将给水侧接头10连结于纵型用阀体12的下部。给水侧接头10穿过下壳体11B上的孔而露出到外部,而可与图8的以往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实施同样的纵型安装。
另外,图4(b)是模型,给水侧接头10是连接在横型的阀体的后侧面。此时,上壳体形成有对应于给水侧接头10的U字形沟,所以不受制于给水侧接头10而可以往上方拨取。给水侧接头10是从上壳体的U字形沟往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后方突出,例如可以安装到设于从壁面突出的给水配管的前端的母螺纹部。
无论是纵型或者横型,对于给水侧接头10皆可利用配合安装的场所、状况的各种构造,例如配管用斜面螺纹部、衬垫凸缘、机械式接头、螺丝锁紧型的各种转接头等。
图5是附有流量调整器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说明图。这是在
图1至图3所示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连接上一个薄型的特殊流量调整器。只要操用流量调整器,就可很容易且随意地调整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出水的大小。
图5中,若以
图1至图3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作为标准型的时候,附设有立型过滤器水龙头的型式,是将给水侧接头10置换成流量调整器60而构成。流量调整器60是利用原来用来固定给水侧接头10的4个螺丝孔(形成于阀体12),由下方锁入固定螺丝将其固定。流量调整器60具有与给水侧接头10相同规格的配管连接用的螺纹部67。
流量调整器60是将流量调整螺丝63与过滤器的螺丝盖62配置在前面侧,所以可自前面侧使用螺丝起子来进行流量调整以及交换过滤器而不受洗手槽的框体或者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背面壁面的妨碍。
另外,附设有横型过滤器水龙头的型式,是将给水侧接头10置换成流量调整器70而构成。流量调整器70是与给水侧接头10同样从下方锁入固定螺丝而固定的。流量调整器70设有配管连接用的螺纹部77。
流量调整器70是将过滤器的螺丝盖配置于前面侧,将流量调整螺丝73以朝上的状态配置于背面侧。调整该流量调整螺丝73时,可使用螺丝起子通过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壳体与背后的壁面之间的间隙自上方来进行调整。
图6是附设有立型过滤器水龙头型式的流量调整器的说明图。图中,(a)是剖面图,(b)是侧面图。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与一般的手动式水龙头不同,因不具有流量调整功能,所以必须在给水侧串连一个流量调整阀。
图6(a)、(b)中,配管连接用的螺纹部67是使用与图8的现有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相同的安装方法,也就是将螺纹部67插入到洗脸台板的孔内,从洗脸台板的背面侧将螺帽锁到螺纹部67以固定以及安装流量调整器和实施例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安装方法。螺纹部67的下端是连接到给水管。
螺纹部67的内侧的给水路67A是透过流量调整部65、空间66、过滤器空间64而连接到出水侧60。流量调整部65处,锁入一个流量调整螺丝63,只要增加或减少流量调整螺丝63的锁入量以调整给水路67A与流量调整部65之间的通孔(流水的面积)的话,就可以调整流出到出水侧60的流量。
过滤器空间64中,插入过滤器64F,过滤器64F是利用螺丝盖62而被固定在过滤器空间64的底部。而在连接面61上,设有图中未示的密封环,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阀体(图2的图号12)是直接连接到给水侧。
图7是附设有模型过滤器水龙头型式的流量调整器的说明图。图中,(a)是侧面图,(b)是剖面图,(c)是侧面图。
如图7的(a)-(c)所示,配管连接用的螺纹部77是可以直接连接于自垂直的壁面突出的给水管的末端。螺纹部77的内侧的给水路77A是透过流量调整部75、过滤器空间74而连接到出水侧70。流量调整部75处,锁入一个流量调整螺丝73,只要增加或减少流量调整螺丝73的锁入量以调整给水路77A与流量调整部75之间的通孔(流水的面积)的话,就可以调整流出到出水侧70的流量。
过滤器空间74中,插入过滤器74F,过滤器74F是利用螺丝盖72而被固定在过滤器空间74的底部。而在连接面71上,设有图中未示的密封环,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阀体是直接连接到给水侧。
图6和图7所示的构造的流量调整器是当安装该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给水配管侧未装设有流量调整阀的时候,是以直接连结于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形式连结于给水配管。此时,流量调整器是设计成薄型状,即使流量调整器设置成自壁面或洗脸台板的板面露出的状态,与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组合后的整体外观可趋于简单。而且,在通常的安装状态下,虽然是可以不必打开上壳体,就可进行调整流量,但是必须利用螺丝起子等专用的工具来进行所需的流量调整,可防止不特定的他人随便地变更流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及积极效果。由于其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整体可在工内就组装完成而具有高度可靠性,可以大幅地简化限制繁多的现场安装时的配线以及安装作业。
而且,关于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安装方面,对于给水配管侧几乎没有限制,所以对于新添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设备时,配管设计的自由度很大,此外,若是欲行替换既有的手动式水龙头的时候,则可以援用既有的给水配管,不必变更配管就可完成安装。
此外,与安装场所、配管形式无关,因为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构造共通化的结果,可实行单一机种的大量生产。因此,可因为节省模具的费用而提供廉价的制品,同时也可适用于以产业机器人来进行自动化装配。
此外,当制作成将电磁阀予以省电化,且控制电路和传感器都以共通的电池来驱动,并将共通的电池收容于壳体内,而无需供电用的外部配线的时候,只要拆下原来旧有的水龙头,直接连接上该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便可立即使用。
此时,没有壳体外部的配线,可使得因为配线的腐蚀断线所导致的故障、因接头部份结露所致的漏电的可能性全部都消失,构造上可做成不必再从壳体拉出配线,进而,配置状态的外观更趋于简洁,可以扩大制品形状设计上的自由度。
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因为出口侧管路与用来收容控制电路的盒构造是一体成形,可以削减壳体内所组装的组装数量,可增加螺丝、密封构造的配置上的自由度,可经由各配件的小型化,以及配置上的精巧安排,使得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的外观趋于简洁,以及小型化、轻量化。
此外,出口侧管路配置于控制电路的下方,不会产生因出口侧管路的结露滴落影响控制电路、传感器,而且控制电路的收容空间本身就构成出口侧管路的隔热构造,所以出口侧管路周围的结露量本身就很少。并且,也可减少出口侧管路的材料厚度以节省材料,可便得出口侧管路的隔热构造、覆盖面积都较为减少。
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在出口侧管路的上方隔着控制电路的收容空间配置电池保持部,因此出口侧管路内的流体的热不会影响至电池,所以不可能结露。即,电池是被保持于壳体内最干燥且温度变化最少的位置,因此不会发生因电池接点处的结露所导致的短路、或者因高温所导致的电池寿命缩短的问题。
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只要抬起上壳体就可立即更换电池,因此电池的交换作业非常简单,所需时间也极少。
权利要求1.一种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其具有用以流通/关闭经由供给侧管路(10)所供给的液体流的电磁阀(12、13)及用以将该电磁阀(12、13)所流通的液体流导引至出口部分(15)以流出到大气中的出口侧管路14E及供以利用非接触的方式检测被伸到该出口部分(15)的正下方的物体,并输出表示该物体有无信号的传感器(14A);及用以根据该传感器(14A)的输出信号来控制该电磁阀(12、13),以切换该电磁阀(12、13)的流通/关闭状态的控制电路(14A)。其特征在于将该电磁阀(12、13)和出口侧管路(14E)和传感器(14A)和控制电路(14)制作成一体;将它们收容于其共通的壳体(11A、11B)内;制作成可一体地安装于该供给侧管路(10)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将用以收容该控制电路的盒构造邻接到该出口侧管路的上侧,并且与该出口侧管路形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当该电磁阀和该传感器和该控制电路的电力供应是利用共通的电池来供应时,在于由上方组合到该盒构造以包围住该控制电路的盖构造的背面上,一体地形成有一个盒状的电池保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将该壳体分割成一体地固定有该电磁阀和该出口侧管路和该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的下壳体、以及从上方组合到该下壳体的上壳体所构成的,并且制作成只要在从下壳体打开上壳体的结构状态下,就可以进行交换该共通的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个直接连结于该阀体以构成与该供给侧管路之间的接头部,并且内藏有可改变流过的水的面积的阀机构的流量调整机构,同时又将该阀机构的操作部分以可从该出口侧或者上方来操作的结构形式配置于该壳体的下方外侧。
专利摘要一种传感器控制式自动水龙头,其具有用以流通/关闭经由供给侧管路所供给的液体流的电磁阀及将电磁阀所流通的液体流导引至出口部的出口侧管路及利用非接触的方式检测被伸到出口部分的正下方的物体,并输出表示该物体有无信号的传感器及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电磁阀,以切换电磁阀的流通/关闭状态的控制电路。其中将电磁阀和出口侧管路和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制作成一体,将它们收容于其共通的壳体内;制作成可一体地安装于该供给侧管路的端部。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迅速。
文档编号E03C1/05GK2230002SQ9421553
公开日1996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6日
发明者渡边敏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内库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