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合折线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761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合折线挡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插合折线挡墙,包括制造折线挡墙的插合桩成桩机和圆柱桩成桩机;制造多个间隔一个插合桩距离的水泥土圆柱桩,在每两个圆柱桩之间的间距内、用插合桩成桩机按照上述插合桩成桩机的工作方式分别制造一个水泥土插合桩,在奇数个圆柱桩的前部、用插合桩成桩机按照上述插合桩成桩机的工作方式分别制造一个水泥土插合桩,如此形成多个水泥土圆柱桩与相邻的水泥土圆柱桩之间的水泥土插合桩以及奇数个水泥土圆柱桩前部的水泥土插合桩相互圆弧插合形成的折线挡墙,用于建筑物基础的挡土、防渗漏。
【专利说明】
一种插合折线挡墙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粧体,特别是一种建筑基础工程中使用的插合粧与圆柱粧相互插合形成的一种插合折线挡墙。
【背景技术】
[0002]水泥土成粧机是通过动力驱动多个钻头转动,多个钻头在转动过程中将钻头下部的泥土切削与水泥浆搅拌成水泥土粧,目前,建筑基础工程中用于挡土、防渗的水泥土粧都是通过多个水泥土圆柱搭接而成。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合粧与圆柱粧相互圆弧插合形成的一种插合折线挡墙。
[0004]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插合折线挡墙,包括制造折线挡墙的插合粧成粧机和圆柱粧成粧机。
[0005]插合粧成粧机包括如下结构:主杆一下端固定电动机三外壳上端,电动机三下端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个钻搅头,主杆一下部左侧固定有支架一,支架一的左端下部固定于支撑一的上端,支撑一的下端固定于电动机一外壳的中间,电动机一的前端转动轴固定有前半凹腰圆柱一,电动机一的后端转动轴固定有后半凹腰圆柱一;主杆一下部右侧固定有支架二,支架二的右端下部固定于支撑二的上端,支撑二的下端固定于电动机二外壳的中间,电动机二的前端转动轴固定有前半凹腰圆柱二,电动机二的后端转动轴固定有后半凹腰圆柱二;前半凹腰圆柱一和后半凹腰圆柱一对合成一个凹腰圆柱一,凹腰圆柱一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前半凹腰圆柱二和后半凹腰圆柱二对合成一个凹腰圆柱二,凹腰圆柱二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
[0006]圆柱粧成粧机包括如下结构:主杆二的下端固定电动机四的上端,电动机四下端的输出轴固定有钻头。
[0007]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特点:
本发明可制造多个水泥土圆柱粧与相邻的水泥土圆柱粧之间的水泥土插合粧以及奇数个水泥土圆柱粧前部的水泥土插合粧相互圆弧插合形成的折线挡墙,用于建筑物基础的挡土、防渗漏。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插合粧成粧机的前视图;
图2为插合粧成粧机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A—A视图;
图4为圆柱粧成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多个由插合粧与圆柱粧相互组合成的折线挡墙的横截面图。
[0009]图中:1、主杆一,2、支撑一,3、支撑二,4、前半凹腰圆柱一,5、前半凹腰圆柱二,6、电动机一,7、电动机二,8、搅刀,9、后半凹腰圆柱一,10、后半凹腰圆柱二,11、转动轴,12、支架一,13、支架二,14、电动机三,15、钻搅头;21、主杆二,22、电动机四,23、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0]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插合粧成粧机和圆柱粧成粧机。
[0011]插合粧成粧机包括图1、图2、图3中的结构;具体结构如下:主杆一I下端固定电动机三14外壳上端,电动机三下端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个钻搅头15,主杆一下部左侧固定有支架一12,支架一的左端下部固定于支撑一 2的上端,支撑一的下端固定于电动机一 6外壳的中间,电动机一的前端转动轴11固定有前半凹腰圆柱一4,电动机一的后端转动轴11固定有后半凹腰圆柱一 9;主杆一下部右侧固定有支架二 13,支架二的右端下部固定于支撑二 3的上端,支撑二的下端固定于电动机二7外壳的中间,电动机二的前端转动轴11固定有前半凹腰圆柱二5,电动机二的后端转动轴固定有后半凹腰圆柱二 10;前半凹腰圆柱一和后半凹腰圆柱一对合成一个凹腰圆柱一,凹腰圆柱一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8;前半凹腰圆柱二和后半凹腰圆柱二对合成一个凹腰圆柱二,凹腰圆柱二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
[0012]插合粧成粧机的工作方式为:工作时注浆栗对凹腰圆柱一和凹腰圆柱二之间的部位以及钻搅头下端分别注入水泥浆,电动机三工作时驱动其下端的钻搅头转动,电动机一工作时驱动前半凹腰圆柱一和后半凹腰圆柱一正转,电动机二工作时驱动前半凹腰圆柱二和后半凹腰圆柱二反转;钻搅头在转动过程中将钻搅头下端的土体切削,前半凹腰圆柱一、后半凹腰圆柱一以及前半凹腰圆柱二、后半凹腰圆柱二在转动中将其下端的土体切削搅拌;前半凹腰圆柱一、后半凹腰圆柱一在转动中将左端切削搅拌成凹圆弧头,前半凹腰圆柱二、后半凹腰圆柱二在转动中将右端切削搅拌成凹圆弧头;主杆一在向下压进过程中形成一个左右两端分别带有凹圆弧头的水泥土插合粧。
[0013]圆柱粧成粧机包括图4中的结构;具体结构包括:主杆二21的下端固定电动机四22的上端,电动机四下端的输出轴固定有钻头23。
[0014]圆柱粧成粧机的具体工作方式为:工作时注浆栗对钻头注入水泥浆,电动机四驱动钻头旋转,钻头在旋转过程中将钻头下端的土体切削搅拌,主杆二在压进过程中形成水泥土圆柱粧。
[0015]圆柱粧的凸圆弧与插合粧左右两端的凹圆弧吻合。
[0016]插合粧成粧机与圆柱粧成粧机联合工作制造折线挡墙的工作过程为:在需要成粧的位置,用圆柱粧成粧机按照上述圆柱粧成粧机的工作方式制造第一个水泥土圆柱粧,在此圆柱粧的右后侧、间隔一个插合粧的距离制造第二个水泥土圆柱粧,在第二个圆柱粧右前侧、间隔一个插合粧的距离制造第三个水泥土圆柱粧,在第三个圆柱粧右后侧、间隔一个插合粧的距离制造第四个水泥土圆柱粧,如此制造多个间隔一个插合粧距离的水泥土圆柱粧,当两边的水泥土圆柱粧的水泥土强度达到一定时,再在每两个圆柱粧之间的间距内、用插合粧成粧机按照上述插合粧成粧机的工作方式分别制造一个水泥土插合粧,使每个水泥土插合粧左右两端的凹圆弧分别吻合于左右两端的水泥土圆柱粧的外圆;在奇数个圆柱粧的前部、用插合粧成粧机按照上述插合粧成粧机的工作方式分别制造一个水泥土插合粧,使奇数个圆柱粧前部的水泥土插合粧后端的凹圆弧吻合于此圆柱粧的外圆;如此形成多个水泥土圆柱粧与相邻的水泥土圆柱粧之间的水泥土插合粧以及奇数个水泥土圆柱粧前部的水泥土插合粧相互圆弧插合形成的折线挡墙,用于建筑物基础的挡土、防渗漏。
【主权项】
1.一种插合折线挡墙,包括制造折线挡墙的插合粧成粧机和圆柱粧成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合粧成粧机的具体结构包括:主杆一(I)下端固定电动机三(14)外壳上端,电动机三下端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个钻搅头(15),主杆一下部左侧固定有支架一(12),支架一的左端下部固定于支撑一(2)的上端,支撑一的下端固定于电动机一(6)外壳的中间,电动机一的前端转动轴(II)固定有前半凹腰圆柱一(4),电动机一的后端转动轴(II)固定有后半凹腰圆柱一(9);主杆一下部右侧固定有支架二(13),支架二的右端下部固定于支撑二(3)的上端,支撑二的下端固定于电动机二 (7)外壳的中间,电动机二的前端转动轴(11)固定有前半凹腰圆柱二(5),电动机二的后端转动轴固定有后半凹腰圆柱二(10);前半凹腰圆柱一和后半凹腰圆柱一对合成一个凹腰圆柱一,凹腰圆柱一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8);前半凹腰圆柱二和后半凹腰圆柱二对合成一个凹腰圆柱二,凹腰圆柱二的侧表面安装有多个搅刀; 所述插合粧成粧机的工作方式为:工作时注浆栗对凹腰圆柱一和凹腰圆柱二之间的部位以及钻搅头下端分别注入水泥浆,电动机三工作时驱动其下端的钻搅头转动,电动机一工作时驱动前半凹腰圆柱一和后半凹腰圆柱一正转,电动机二工作时驱动前半凹腰圆柱二和后半凹腰圆柱二反转;钻搅头在转动过程中将钻搅头下端的土体切削,前半凹腰圆柱一、后半凹腰圆柱一以及前半凹腰圆柱二、后半凹腰圆柱二在转动中将其下端的土体切削搅拌;前半凹腰圆柱一、后半凹腰圆柱一在转动中将左端切削搅拌成凹圆弧头,前半凹腰圆柱二、后半凹腰圆柱二在转动中将右端切削搅拌成凹圆弧头;主杆一在向下压进过程中形成一个左右两端分别带有凹圆弧头的水泥土插合粧; 所述圆柱粧成粧机具体结构包括:主杆二21的下端固定电动机四22的上端,电动机四下端的输出轴固定有钻头23; 所述圆柱粧成粧机的具体工作方式为:工作时注浆栗对钻头注入水泥浆,电动机四驱动钻头旋转,钻头在旋转过程中将钻头下端的土体切削搅拌,主杆二在压进过程中形成水泥土圆柱粧; 所述插合粧成粧机与所述圆柱粧成粧机联合工作制造折线挡墙的工作过程为:在需要成粧的位置,用圆柱粧成粧机按照上述圆柱粧成粧机的工作方式制造第一个水泥土圆柱粧,在此圆柱粧的右后侧、间隔一个插合粧的距离制造第二个水泥土圆柱粧,在第二个圆柱粧右前侧、间隔一个插合粧的距离制造第三个水泥土圆柱粧,在第三个圆柱粧右后侧、间隔一个插合粧的距离制造第四个水泥土圆柱粧,如此制造多个间隔一个插合粧距离的水泥土圆柱粧,当两边的水泥土圆柱粧的水泥土强度达到一定时,再在每两个圆柱粧之间的间距内、用插合粧成粧机按照上述插合粧成粧机的工作方式分别制造一个水泥土插合粧,使每个水泥土插合粧左右两端的凹圆弧分别吻合于左右两端的水泥土圆柱粧的外圆;在奇数个圆柱粧的前部、用插合粧成粧机按照上述插合粧成粧机的工作方式分别制造一个水泥土插合粧,使奇数个圆柱粧前部的水泥土插合粧后端的凹圆弧吻合于此圆柱粧的外圆;如此形成多个水泥土圆柱粧与相邻的水泥土圆柱粧之间的水泥土插合粧以及奇数个水泥土圆柱粧前部的水泥土插合粧相互圆弧插合形成的折线挡墙,用于建筑物基础的挡土、防渗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合折线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粧的凸圆弧与所述插合粧的凹圆弧吻合。
【文档编号】E02D5/46GK106088028SQ201610484726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9日
【发明人】于洋
【申请人】于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