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式围堰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399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潜移式围堰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可用于中、深水下隧道施工的潜移式围堰体,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隧道施工通常建造周期长,投入设备多,且对环境的影响巨大。因此,缩短施工周期,改善施工环境,减少环境影响一直是隧道行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可用于隧道施工的移动式围堰体,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解决如何在中、深水条件下建造隧道的技术难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潜移式围堰体,其结构是施工体、拆除体和建造体由倒扣的盒体依次围成;所述的倒扣的盒体,其结构包括舱体、侧隔断、左端隔断、右端隔断和密封装置,其中舱体安装在侧隔断的上方,左端隔断和右端隔断分别安装在所述舱体的两端,所述盒体的两端还安装有用于盒体之间对接的拼接单元,所述拼接单元上安装有密封
目.ο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可缩短施工周期;在宽水域不影响航路通行;可以实现长距离、超长距离的隧道施工,对环境影响小。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现有围堰明挖法的堰体截面图。
[0007]图2是盒体11的主视图。
[0008]图3是盒体11的俯视图。
[0009]图4是潜移式围堰体俯视图。
[0010]图5是图4中B-B截面视图。
[0011]图6是潜移式围堰体主视图。
[0012]图7是潜移式围堰明挖法中移走拆除体2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0013]图8是潜移式围堰明挖法中施工体I和拆除体2隔离的状态示意图。
[0014]图9是潜移式围堰明挖法中放下拆除体2两侧的A全端面隔断8a和B全端面隔断8b,提升拆除体2左侧的仿形端面隔断9的状态示意图。
[0015]图10是潜移式围堰明挖法中拆除体2逐渐拔出的状态示意图。
[0016]图11是拆除体2上浮过程中的受力图。
[0017]图12是潜移式围堰体中拆除体2拔出后的状态示意图。
[0018]图13是建造建造体3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0019]图14是建造体3初步插入土壤后的示意图。
[0020]图15是图14的截面视图。
[0021]图16是建造体3所受的压力示意图。
[0022]图17是建造体3压入土壤后的示意图。
[0023]图18是建造体3变为新的施工体I示意图。
[0024]图19是全端面隔断8的主视图。
[0025]图20是全端面隔断8的轴侧视图。
[0026]图21是仿形端面隔断9的主视图。
[0027]图22是全端面隔断8或仿形端面隔断9的仰视图。
[0028]图中I是施工体、2是拆除体、3是建造体、4是舱体、5是左端隔断、6是右端隔断、7是侧隔断、8是全端面隔断、8-1是隔断、8-2是矩形体、9是仿形端面隔断、9-1是隔断、9_2是矩形体、9-3是仿形边、10是拼接单元、11是盒体、12是密闭腔、13是隔断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4、图6所示,潜移式围堰体,其结构是施工体(1)、拆除体(2)和建造体(3)由倒扣的盒体(11)依次围成。
[0030]所述倒扣的盒体11,其结构包括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右端隔断6和密封装置,其中舱体4安装在侧隔断7的上方,左端隔断5和右端隔断6分别安装在所述舱体4的两端。
[0031]所述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和右端隔断6之间密封,所述左端隔断5内安装有A全端面隔断8a和仿形端面隔断9,右端隔断6内安装有B全端面隔断Sb。
[0032]所述A全端面隔断8a、B全端面隔断Sb和仿形端面隔断9的上部各安装有一套隔断升降装置13。
[0033]所述盒体11的两端还安装有用于盒体11之间对接的拼接单元。
[0034]所述拼接单元上安装有密封装置。
实施例
[0035]用潜移式围堰明挖法进行隧道施工,
[0036]如图2?图22所示,适用中、深水条件的潜移式围堰明挖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I)围成潜移式围堰体:使用倒扣的盒体11 (如图2、图3所示)依次围成施工体1、拆除体2和建造体3 ;
[0038]2)挖去施工体I内的泥土,建造隧道;
[0039]3)移走拆除体2:如图4所示,拆除体2和施工体I贯通,隧道已完成拆除体2处的施工,拆除体2内的全端面隔断8和仿形端面隔断9的状态如图7所示;步骤包括:
[0040]①隔离施工体I和拆除体2 ;
[0041]如图8所示,压入施工体I左侧的仿形端面隔断9,对仿形端面隔断9周围进行填充,使施工体I和拆除体2隔离;
[0042]②拔出拆除体2;包括
[0043]a放下拆除体2两侧的A全端面隔断8a和B全端面隔断8b,如图9所示;
[0044]b提升拆除体2左侧的仿形端面隔断9,如图9所示;
[0045]c排出舱体4内水,向拆除体2下部通入气体,使拆除体2所受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从而使拆除体2上浮,如图11所示;
[0046]d拆除体2上浮过程中,两侧的A全端面隔断8a和B全端面隔断Sb也随之不断放下,直至拔出拆除体2,如图12所示;
[0047]4)建造建造体3:包括
[0048]①建造体3与施工体I对接:将建造体3运送到施工体I的右侧,并使建造体3和施工体I的拼接单元对接,如图13所示;
[0049]②下沉建造体3:放下建造体3左右两侧的A全端面隔断8a和B全端面隔断8b ;排出舱体4内的空气,并向舱体4内充水,建造体3逐渐下沉并初步插入土壤,使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右端隔断6和土壤形成密闭腔12,如图14、图15所示;
[0050]③建造体3压入土层:排出建造体3下部密闭腔12内的水,使密闭腔12内局部形成负压,由于建造体3向下的合力远大于建造体3向上的合力,受力图如图16所示,因此,排水的过程中,建造体3在向下的合力作用下逐步压入土层,直至设定位置,如图17所示;
[0051]④建造体3与施工体I贯通:继续排出密闭腔及盒体11连接处的水,提升建造体3左侧的A全端面隔断8a和施工体I右侧的B全端面隔断8b,建造体3与施工体I贯通,此时,建造体3变为新的施工体1,如图18所示;
[0052]5)重复步骤2)至4),直至完成隧道施工。
[0053]步骤3)移走拆除体的步骤中,脱离后的拆除体2可作为新的建造体3重复使用。
[0054]如图2?图5所示,倒扣的盒体11,其结构包括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右端隔断6和密封装置,所述舱体4安装在侧隔断7的上方,左端隔断5和右端隔断6分别安装在所述舱体4的两端,所述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和右端隔断6之间密封,所述左端隔断5内安装有A全端面隔断8a和仿形端面隔断9,右端隔断6内安装有B全端面隔断Sb,所述A全端面隔断8a、B全端面隔断Sb和仿形端面隔断9的上部各安装有一套隔断升降装置13,所述盒体11的两端还安装有用于盒体11之间对接的拼接单元,所述拼接单元上安装有密封装置,当盒体11两端的全端面隔断8放下时,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和右端隔断6共同围成所述倒扣的盒体11。
[0055]盒体11的作用是为了形成隧道建造的施工空间。
[0056]舱体4的作用是通过充气增加盒体11的浮力或通过注水增加盒体11的重力。
[0057]左端隔断5的作用是用于隔离盒体11后端的水和土壤。
[0058]右端隔断6的作用是用于隔离盒体11前端的水和土壤。
[0059]隔断升降装置13的作用是提升或放下A全端面隔断8a、B全端面隔断Sb和仿形端面隔断9。
[0060]密封装置的作用是使盒体13与盒体13之间密封。
[0061]所述侧隔断7是板粧,用于隔离侧隔断7两侧的水和土壤,以便进行土壤挖掘和隧道的施工。
[0062]所述拼接单元用于盒体13与盒体13之间的拼接,拼接单元内可安装密封装置。
[0063]所述全端面隔断8与仿形端面隔断9,如图19?图22所示,全端面隔断8用于隔离盒体11前端或后端的水和土壤;仿形端面隔断9用于隔离盒体后端的水和土壤。
[0064]所述全端面隔断8,其结构包括隔断8-1、矩形体8-2,所述隔断8_1安装在矩形体
8-2的下部。
[0065]所述仿形端面隔断9与全端面隔断8的结构大致相同,如图21所示,包括隔断
9-1、矩形体9-2,区别在于所述仿形端面隔断9的下部有仿形边9-3,所述仿形边9-3紧贴隧道外轮廓的两侧和顶部。
[0066]隔断8-1或隔断9-1的作用是隔离盒体11前端或后端的水和土壤。
[0067]矩形体8-2或矩形体9-2的作用是:为便于隔断8_1或隔断9_1的拔出或压入,即在拔出或压入时,提供均匀的拔出力或压入力。
[0068]仿形边9-3的作用是为了仿形端面隔断9在隔离施工体后端的水和土壤时,避免与隧道产生干涉。
【主权项】
1.潜移式围堰体,其特征是施工体(I)、拆除体(2)和建造体(3 )由倒扣的盒体(11)依次围成;所述的倒扣的盒体(11),其结构包括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右端隔断(6)和密封装置,其中舱体(4)安装在侧隔断(7)的上方,左端隔断(5)和右端隔断(6)分别安装在所述舱体(4)的两端,所述盒体(11)的两端还安装有用于盒体(11)之间对接的拼接单元,所述拼接单元上安装有密封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移式围堰体,其特征是所述的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和右端隔断(6)之间密封,所述左端隔断(5)内安装有A全端面隔断(8a)和仿形端面隔断(9),右端隔断(6)内安装有B全端面隔断(Sb)。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移式围堰体,其特征是所述的A全端面隔断(8a)、B全端面隔断(Sb)和仿形端面隔断(9)的上部各安装有一套隔断升降装置(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潜移式围堰体,其结构是施工体(1)、拆除体(2)和建造体(3)由倒扣的盒体(11)依次围成。优点:可缩短施工周期;在宽水域不影响航路通行;可以实现长距离、超长距离的隧道施工,对环境影响小。
【IPC分类】E02D19/04
【公开号】CN204676573
【申请号】CN201520198857
【发明人】王燏斌
【申请人】王燏斌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