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7278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垃圾填埋场多为山谷型,在垃圾填埋场建设过程的土方开挖、边坡修整过程中,如图1所示,往往会形成一个或多个洼地10,受雨水的影响这些低洼部位常常形成积水20,造成填埋场防渗膜施工中的难题。低洼地长期积水造成的问题如下:
[0003]1、积水长期浸泡场底土体,造成基底土质变软,影响场底土体稳定性;
[0004]2、长期积水会对填埋场场底防渗施工造成妨碍,尤其会影响防渗膜的焊接施工。
[0005]为应对场底低洼积水,目前常用的对策主要有:
[0006]1、排水明沟法:通过对填埋场场底坡度进行调整,集中场底积水,并开挖排水沟,将积水导排至场外。此方法投入较小,施工简便。但存在以下缺陷:(1)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此法实施的前提是地形必须沿某一方向具有持续的坡降,使得水体具备自流的条件,而洼地10与之矛盾。(2)在对洼地进行防渗施工时,需停止使用此导排系统并进行土质基底恢复。如果在此期间下雨则洼地雨水无法外排,从而使得基底软化导致不符合防渗膜铺设要求。(3)此法基底长期积水,铺设防渗膜之前需要对基底土体进行挖开晾晒或换填。因此,此方法适用条件受限。
[0007]2、水栗抽排法:在盆状场底低洼地布置适当数量水栗,当低洼地带积水超过一定标高时开启水栗,将积水抽排至场外。但这种方法对于需要采用防渗膜进行水平防渗的填埋场而言是不合适的。原因如下:(1)防渗膜的铺设顺序一般由高至低,而在低洼处采用栗抽排积水时,栗及管道的搬运、安拆会对坡面已经铺设的防渗膜造成损坏;(2)此法同样会造成基底长期积水,铺设此部位防渗膜之前需要对基底土体进行挖开晾晒或换填。而这些作业同样会对边坡的防渗膜造成破坏;(3)采用栗排水的方式需要人工监控和操作。
[0008]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方案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填埋场防渗膜铺设时低洼积水所产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实时排除洼地积水、避免对场底土体的浸泡、避免洼地积水妨碍后期防渗膜铺设的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包括预埋导排管和铺设在所述洼地的洼地HDPE防渗膜;所述预埋导排管由水平管段和竖直管段构成,水平管段埋在洼地下并导向洼地外,竖直管段的膜下段穿过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和洼地表面并与所述水平管段连通,所述竖直管段的膜上段突出于洼地HDPE防渗膜上且侧面开有多个可供积水进入的排水孔,竖直管段顶端封闭,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与所述竖直管段密封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水平管段以3%?5%的坡度向洼地外铺设。
[0012]优选地,所述竖直管段顶端通过安装端帽封闭。
[0013]优选地,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20mm。
[0014]优选地,所述竖直管段的膜上段的长度为0.5?0.8m。
[0015]优选地,所述排水孔仅设置在竖直管段膜上段的上部。
[0016]优选地,所述排水孔距离其下方的洼地HDPE防渗膜至少0.3m。
[0017]优选地,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的边缘比洼地中的积水向外延伸至少0.5m。
[0018]优选地,所述洼地设有锚固沟,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边缘固定在所述锚固沟中。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构造简单,能实现持续自动导排低洼地段积水,实现积水自动滤渣、清浊分流,不需要人工监测;同时,预铺的HDPE防渗膜能够很好的保护场底土体,避免其被积水浸泡,确保基底密实稳定;在施工后期,将后期防渗膜与洼地预铺的HDPE防渗膜连接成整体,并将积水导流管封闭,即可形成完整的防渗结构,避免了因场底积水导致的防渗膜铺设、焊接困难,避免妨碍低洼地段以外区域防渗层施工。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填埋场洼地积水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示意图,本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包括预埋导排管和铺设在所述洼地10的洼地HDPE防渗膜40,所述洼地10设有锚固沟50,将洼地HDPE防渗膜40边缘锚入锚固沟50内实现固定,以便坡面地表雨水可以顺畅的流入洼地10内进行收集、排除。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40的边缘比洼地10中的积水20向外延伸至少0.5m。
[0024]所述预埋导排管由水平管段31和竖直管段32构成。水平管段31埋在洼地10下并以3%?5%的坡度导向洼地10外,坡度有利于排水。
[0025]竖直管段32的膜下段穿过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40和洼地10最低处表面并与所述水平管段31连通,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40与所述竖直管段32密封防水焊接。所述竖直管段32的膜上段突出于洼地HDPE防渗膜40上,管径和膜上段长度要根据汇水量进行确定。该膜上段侧面开有多个可供积水20进入的排水孔321,钻孔数量保证过水段管道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多打孔。为避免积水20中的沉淀泥浆21堵塞排水孔321,所述排水孔321仅设置在竖直管段32膜上段的上部,所述竖直管段32的膜上段的长度为0.5?0.8m,所述排水孔321距离其下方的洼地HDPE防渗膜40至少0.3m,所述排水孔321的孔径为20mm。所述竖直管段32顶端通过安装端帽33封闭,防止大块杂物进入堵塞管道。
[0026]洼地HDPE防渗膜40安装好后,铺设后期防渗膜60时将后期防渗膜60与洼地HDPE防渗膜40焊接固定即可,无需清理洼地10中的积水20,避免积水对后期防渗膜60安装造成阻碍。
[0027]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能实现持续自动导排低洼地段积水,实现积水自动滤渣、清浊分流,不需要人工监测;同时,预铺的HDPE防渗膜能够很好的保护场底土体,避免其被积水浸泡,确保基底密实稳定;在施工后期,将后期防渗膜60与洼地HDPE防渗膜连接成整体,并将积水导流管封闭,即可形成完整的防渗结构,避免了因场底积水导致的防渗膜铺设、焊接困难,不影响低洼地段以外区域防渗层施工。
【主权项】
1.一种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导排管和铺设在所述洼地(10)的洼地HDPE防渗膜(40); 所述预埋导排管由水平管段(31)和竖直管段(32)构成,水平管段(31)埋在洼地(10)下并导向洼地(10)外,竖直管段(32)的膜下段穿过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40)和洼地(10)表面并与所述水平管段(31)连通,所述竖直管段(32)的膜上段突出于洼地HDPE防渗膜(40)上且侧面开有多个可供积水(20)进入的排水孔(321),竖直管段(32)顶端封闭,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40)与所述竖直管段(32)密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管段(31)以3%?5%的坡度向洼地(10)外铺设。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管段(32)顶端通过安装端帽(33)封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321)的孔径为20mmo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管段(32)的膜上段的长度为0.5?0.8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321)仅设置在竖直管段(32)膜上段的上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321)距离其下方的洼地HDPE防渗膜(40)至少0.3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40)的边缘比洼地(10)中的积水(20)向外延伸至少0.5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洼地(10)设有锚固沟(50),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40)边缘固定在所述锚固沟(50)中。
【专利摘要】一种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包括预埋导排管和铺设在所述洼地(10)的洼地HDPE防渗膜(40);所述预埋导排管由水平管段(31)和竖直管段(32)构成,水平管段(31)埋在洼地(10)下并导向洼地(10)外,竖直管段(32)的膜下段穿过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40)和洼地(10)表面并与所述水平管段(31)连通,所述竖直管段(32)的膜上段突出于洼地HDPE防渗膜(40)上且侧面开有多个可供积水(20)进入的排水孔(321),竖直管段(32)顶端封闭,所述洼地HDPE防渗膜(40)与所述竖直管段(32)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实时排除洼地积水、避免对场底土体的浸泡、避免洼地积水妨碍后期防渗膜铺设的填埋场洼地积水排除结构。
【IPC分类】E02D3/10, E02D27/38
【公开号】CN205077479
【申请号】CN201520848390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深圳市胜义环保有限公司, 周晓晖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