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厨房水池漏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的厨房水池漏斗。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要求也逐渐提高。现有的厨房水池漏斗大多呈圆筒状,由一层过滤网制成,容易堵塞,导致下水不畅。即使进行了清理,后续的水流又会将残余杂物带到漏斗的过滤孔处,过滤孔又会被堵塞,排掉一池水需要反复清理漏斗多次,非常麻烦。【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防堵塞的厨房水池漏斗,该水池漏斗结构简单合理,不易堵塞。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防堵塞的厨房水池漏斗,该水池漏斗整体呈圆筒状,水池漏斗包括圆筒本体,圆筒本体的径向横截面呈波浪状;所述圆筒本体包括沿周向方向设置的若干弧形条,弧形条呈弧形,且弧形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圆筒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单个弧形条上沿弧形条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孔。
[0006]较好的,圆筒本体呈波浪状的径向横截面的波峰段和波谷段截面为半圆弧状;所述的若干弧形条等间距设置。
[0007]本实用新型的水池漏斗在圆筒本体的圆周方向设置若干弧形条,并在单个弧形条上沿弧形条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孔,这样就可以使水流状态由传统的直流状改为旋流状,从而使得在过滤过程中,杂物可以一直在漏斗中旋转,不会紧贴小孔造成堵塞,提高了排水效率,大大改善了杂物堵塞漏斗的状况。
[0008]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9]本实用型所述厨房水池漏斗在水流进入漏斗后,水流状态在漏斗中会沿着漏斗壁变成旋流状态,水和杂物会一同处于旋转的状态,杂物不会堵塞住小孔,有效解决了较多杂物易堵塞漏斗孔,水流不畅的现状,提高了排水效率,大大改善了厨房下水管道易堵塞的状况。本实用新型漏斗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厨房水池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12]实施例1
[0013]如图1所示,一种防堵塞的厨房水池漏斗,该水池漏斗整体呈圆筒状,水池漏斗包括圆筒本体1,圆筒本体1的径向横截面呈波浪状(波浪状的波峰段和波谷段截面优选为半圆弧状);所述圆筒本体1包括沿周向方向设置的若干弧形条2,弧形条2呈弧形,且弧形条2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圆筒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单个弧形条2上沿弧形条2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孔3。所述的若干弧形条2等间距设置。
[0014]上述厨房水池漏斗的底部可以不开设孔。为了防止漏斗积累杂物较多或者构筑鸟窝,在上述厨房水池漏斗的顶部安装开设有孔的盖子,可以起到比较好的过滤和保护作用。此外,也可以在上述厨房水池漏斗顶部设置便于拿放的弧形提手。厨房水池下水口的内壁设有环形台,直接将漏斗放于与漏斗大小相适配的下水口内即可,漏斗的底部刚好位于环形台上,此为现有技术,故此不再赘述。
[0015]本实用型所述厨房水池漏斗在水流进入漏斗后,水流状态在漏斗中会沿着漏斗壁变成旋流状态,水和杂物会一同处于旋转的状态,杂物不会堵塞住小孔,有效解决了较多杂物易堵塞漏斗孔,水流不畅的现状,提高了排水效率,大大改善了厨房下水管道易堵塞的状况。本实用新型漏斗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0016]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防堵塞的厨房水池漏斗,其特征在于,该水池漏斗整体呈圆筒状,水池漏斗包括圆筒本体,圆筒本体的径向横截面呈波浪状;所述圆筒本体包括沿周向方向设置的若干弧形条,弧形条呈弧形,且弧形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圆筒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单个弧形条上沿弧形条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的厨房水池漏斗,其特征在于,圆筒本体呈波浪状的径向横截面的波峰段和波谷段截面为半圆弧状;所述的若干弧形条等间距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堵塞的厨房水池漏斗,该水池漏斗整体呈圆筒状,水池漏斗包括圆筒本体,圆筒本体的径向横截面呈波浪状;所述圆筒本体包括沿周向方向设置的若干弧形条,弧形条呈弧形,且弧形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圆筒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单个弧形条上沿弧形条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孔。在水流进入该漏斗后,水流状态在漏斗中会沿着漏斗壁变成旋流状态,水和杂物会一同处于旋转的状态,杂物不会堵塞住小孔,有效解决了较多杂物易堵塞漏斗孔,水流不畅的现状,提高了排水效率,大大改善了厨房下水管道易堵塞的状况。
【IPC分类】E03C1/264
【公开号】CN205100312
【申请号】CN201520893428
【发明人】王龙秀, 张秀金, 程辉
【申请人】郑州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