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rp地基锚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FRP地基锚杆。该结构主要包括上端的树脂锚固端、抗滑倒刺、FRP材料的杆体、橡胶垫环、托盘和带垫片的高强螺母。树脂锚固端主要用于安装锚固锚杆。利用FRP材料粘弹性和弹塑性的特点将结构的拉应力全部转移给杆体,杆体承受较大的应变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由于其抗剪能力较差,在应力集中区锚杆孔处安装橡胶垫环来应对杆体抗剪强度低的缺点。FRP材料的杆体耐腐蚀性好,能适用于各种土质地基的加固处理。该结构受力合理,质量较轻,施工方便,广泛适用于地下工程支护。
【专利说明】
一种FRP地基锚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RP地基锚杆,该结构可以广泛适用各种土质地基的加固工程,尤其适用于腐蚀性土质地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地面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下工程施工所引起的围岩稳定性与建筑物安全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城市市区土地资源紧张,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层建筑需求旺盛。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建筑物的基础也在不断的加深。深部的地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周边的建筑物较密集,这对地基加固技术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锚杆支护是一种最常见的地下工程支护手段,但随着地质条件的复杂化,例如腐蚀性土质和地下水较多的土质,传统的锚杆支护难以在复杂的土质中发挥其应有的承载力,例如传统的螺纹钢锚杆由在腐殖质土质中容易锈蚀破坏等问题。因此,亟需通过新技术来改善锚杆的各项性能,提高其支护结构的承载力,提高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03]本使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RP地基锚杆,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土质地基的加固工程,尤其适用于腐蚀性土质地基。
[0004]一种FRP地基锚杆是由树脂锚固端,抗滑倒刺,杆体,橡胶垫环,托盘和高强螺母组成,其特征在于,树脂锚固端用于安装和固定锚杆;杆体上的抗滑倒刺能有效地防止锚杆从围岩中脱落、移动;杆体采用FRP合成材料,该结构价格低廉,自重较轻,施工方便,耐久性强。
[0005]优选的,高强螺母为带有垫圈的螺母。
[0006]优选的,杆体采用直径为22_的FRP纤维钢筋。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FRP地基锚杆杆体表面的抗滑倒刺能够限定杆体在围岩和土层中的位置,防止滑落;杆体采用FRP纤维钢筋兼有粘弹性和弹塑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应变,使得锚杆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地应力,防止杆体刚性破坏;该结构自重较轻,价格低廉,安装方便,提高了地下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了支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08]图1 一种FRP地基锚杆示意图;
[0009]附图标记:(1)树脂锚固端;(2)抗滑倒刺;(3)杆体;(4)橡胶垫环;(5)托盘;(6)高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1]如图1所示,一种FRP地基锚杆是由树脂锚固端,抗滑倒刺,杆体,橡胶垫环,托盘和高强螺母组成,其特征在于,树脂锚固端用于安装和固定锚杆;杆体上的抗滑倒刺能有效地防止锚杆从围岩中脱落、移动;杆体采用FRP合成材料,该结构价格低廉,自重较轻,施工方便,耐久性强。
[0012]使用时,对已经开挖的工作面进行断面尺寸测量确定锚杆的支护参数,锚杆孔应略大于锚杆的的直径。首先将加工好的FRP纤维钢筋的杆体放入到锚杆孔中,待完全放入时,轻轻敲击杆尾,使得树脂锚固端的树脂锚固剂从三角锥型的锚固端溢出并发挥锚固作用。随后将橡胶垫环套在杆体并置于锚杆孔处,橡胶垫圈能够防止杆体在锚杆孔处受剪切破坏。随后,将托盘安装在杆尾并用带垫片的高强螺母拧紧至设计强度。该结构不同于传统锚杆,抗滑倒刺具有很好的定位作用,能够有效地限制锚杆的位置,对于地基的加固处理,特别是复杂土质具有突破性的进展;杆体采用的FRP合成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质轻而硬,自重较轻,价格低廉,机械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更是极大的提高了该地基锚杆的适用范围。该结构广泛适用于地下工程支护,尤其针对复杂地质。
[0013]作为改进,高强螺母为带有垫圈的螺母。
[0014]作为改进,杆体采用直径为22mm的FRP纤维钢筋。
【主权项】
1.一种FRP地基锚杆,是由树脂锚固端(1)、抗滑倒刺(2)、杆体(3)、橡胶垫环(4)、托盘(5)和高强螺母(6)组成,其特征在于,树脂锚固端(I)用于安装和固定锚杆;杆体(3)上设有限制锚杆移动的抗滑倒刺(2),该结构能有效地增强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FRP地基锚杆,其特征是:高强螺母(6)为带有垫圈的螺母。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FRP地基锚杆,其特征是:杆体(3)采用直径为22mm的FRP纤维钢筋。
【文档编号】E02D5/74GK205421248SQ201620258140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李文胜, 常龙龙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