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17080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属于市政建材领域,是由井盖、井盖座、第一接触片、备用井盖、红蓝警示灯、第二接触片、弹簧、电瓶、上盖组成的,其特征在于:井盖盖在井盖座上,第一接触片安装在井盖座开槽的一侧,备用井盖安装在井盖座右方的平台上,红蓝警示灯安装在备用井盖上,电瓶安装在井盖座平台的最右端,上盖与井盖座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备用井盖一端与井盖相切,一端通过弹簧与井盖座相连接,备用井盖一侧安装有第二接触片,它与井盖座上的第一接触片相配合。该实用新型具有保护和提醒的功能,达到了保护行人和行车的目的。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具体地说是应用井盖,井盖座,第一接触片,备用井盖,红蓝警示灯,第二接触片,弹簧等构成的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属于市政建材类。【背景技术】
[0002]现在马路上的井盖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井盖经常发生丢失或移位的现象,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尤其在夜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会很大,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井盖丢失或移位后能自动保护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为了避免行车和行人的生命财产损失,我们就迫切需要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但目前市场上没有该类新型井盖保护装置。【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是由井盖、井盖座、第一接触片、备用井盖、红蓝警示灯、第二接触片、弹簧、电瓶、上盖组成的,其特征在于: 井盖盖在井盖座上,第一接触片安装在井盖座开槽的一侧,备用井盖安装在井盖座右方的平台上,红蓝警示灯安装在备用井盖上,电瓶安装在井盖座平台的最右端,上盖与井盖座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
[0005]所述的备用井盖一端与井盖相切,一端通过弹簧与井盖座相连接,备用井盖一侧安装有第二接触片,它与井盖座上的第一接触片相配合。
[0006]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整体机构采用机械结构,工作稳定性高,备用井盖上有红蓝警示灯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整个电路采用电瓶供电,可以避免长距离的供电,节省成本,当井盖丢失或破损时,备用井盖能迅速填充在井坑中,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备用井盖是取不出来的,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盗作用,上方的上盖可以很容易的打开,方便工人日常的维护。【附图说明】
[000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08]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09]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井盖,2、井盖座,3、第一接触片,4、备用井盖,5、红蓝警示灯,6、第二接触片,7、弹簧,8、电瓶,9、上盖。【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是由井盖1、井盖座2、第一接触片3、备用井盖4、红蓝警示灯5、第二接触片6、弹簧7、电瓶8、上盖9组成的,其特征在于:井盖1盖在井盖座2上,第一接触片3安装在井盖座2开槽的一侧,备用井盖4安装在井盖座2右方的平台上, 红蓝警示灯5安装在备用井盖4上,电瓶8安装在井盖座2平台的最右端,上盖9与井盖座2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〇〇12]所述的备用井盖4 一端与井盖1相切,一端通过弹簧7与井盖座2相连接,备用井盖4 一侧安装有第二接触片6,它与井盖座2上的第一接触片3相配合。[〇〇13]当该装置使用时,首先给电瓶8充满电,将整个装置安装好,当井盖1丢失或移位时,备用井盖4在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前进到井盖1的位置,将整个井坑盖住,这时第一接触片3与第二接触片6相接触,整个电路通电,使得红蓝警示灯5不停地闪烁,警示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该装置具有保护和提醒的功能,达到了保护行人和行车的目的。
[0014]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是由井盖、井盖座、第一接触片、备用井盖、红蓝警示灯、第 二接触片、弹簧、电瓶、上盖组成的,其特征在于:井盖盖在井盖座上,第一接触片安装在井 盖座开槽的一侧,备用井盖安装在井盖座右方的平台上,红蓝警示灯安装在备用井盖上,电 瓶安装在井盖座平台的最右端,上盖与井盖座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盖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备用井盖一端与 井盖相切,一端通过弹簧与井盖座相连接,备用井盖一侧安装有第二接触片,它与井盖座上 的第一接触片相配合。
【文档编号】E02D29/14GK205604299SQ201620256236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林亚宁, 李林玲, 赵利欣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