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路车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63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扫路车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清扫车,具体涉及一种扫路车的除尘装置。
目前国内外吸扫式式扫路车垃圾箱内除尘均采用了洒水除尘。在清扫灰砂较厚的路面时,垃圾箱内洒水除尘仍不能解决吸尘系统出口排放含尘浓度大、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所以有的吸扫式扫路车还采用了碰撞式或回转式除尘装置,以提高垃圾箱的除尘效率。由于受到垃圾箱结构尺寸的限制,碰撞式或回转式除尘装置除尘效率较低,使得扫路车吸尘系统出口排放含尘浓度大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尘效率高的扫路车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风管、筒体和集尘箱,进风管与筒体连接为切向连接方式,筒体为圆筒型,内壁长度方向设一缝隙,该缝隙为一狭长缝隙,其出口接集尘箱。本实用新型进风管可与垃圾箱相通,亦可装于吸尘通道上。利用气流和尘粒在旋转过程中所获得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尘粉从气流中分离,并抛入集尘箱内,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除尘效率较高,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之A-A剖视图。
图中1--进风管,2-筒体,3-螺旋出风管,4-出口导管, 5-集尘箱, 6-油缸,7-箱门, 8-垃圾箱, 9-缝隙。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给出了该除尘装置安装在扫路车垃圾箱内之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进风管1、筒体2、集尘箱5,进风管1管口与垃圾箱8内重力沉降室相通,另一端与筒体2切向连接,使进入进风管1内的尘粒呈切向进入筒体2内;筒体2为卧置粗短形圆筒,从进风管1进入筒体2内壁的尘粒能获得较大的离心力,可使尘粉从气流中分离。在筒体2内壁长度方向设有一缝隙9,该缝隙9为一狭长缝隙,灰尘通过缝隙9可落入设于其下的集尘箱5内,在垃圾箱8倾翻卸料时,设于扫路车上的油缸6可开启箱门7,将集尘箱5内的灰尘卸干净。
在筒体2侧面,还设有一出口导管4,螺旋出风管3与其相接,出口导管4的作用是保证气流和尘粉在筒体2内旋转,避免气体和尘粒直接排出筒体2。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扫路车在清扫作业过程中,垃圾及灰尘通过吸嘴吸入到垃圾箱8内。粗大垃圾通过重力沉降留在了垃圾箱8内。由于垃圾箱8容积较小,气流速度较高,灰尘不能沉降面从进风管1切向进入筒体2并沿筒体2内壁旋转。由于尘粒质量大于气体,尘粒被甩到筒体2内壁边缘,并通过筒体2上的狭长缝隙9落到集尘箱5内。由于尘粒在筒体2旋转所获得的离心力比其自重大几十倍到上百倍,极小的尘粒都能从气体中分离出来,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效率较碰撞式或回转式装置的除尘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权利要求1.一种扫路车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风管(1)、筒体(2)和集尘箱(5),所述进风管(1)与筒体(2)连接,筒体(2)内壁长度方向设一缝隙(9),缝隙(9)出口接集尘箱(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路车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管(1)与筒体(2)切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路车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2)为一圆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路车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缝隙(9)为一狭长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扫路车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管(1)入口与垃圾箱或吸尘通道相通。
专利摘要一种扫路车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风管、筒体和集尘箱,进风管与筒体切向连接,筒体为圆筒型,内壁长度方向设一缝隙,该缝隙为一狭长缝隙,其出口接集尘箱。本实用新型进风管可与垃圾箱相通,亦可装于吸尘通道上。利用气流和尘粒在旋转过程中所获得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尘粉从气流中分离,并抛入集尘箱内,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除尘效率较高,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E01H1/00GK2455768SQ00252388
公开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7日
发明者肖庆麟, 肖业文 申请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标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