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可渗透性的铺筑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699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强可渗透性的铺筑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强可渗透性的铺筑路面结构,特别是,涉及的铺筑路面结构允许保持或存留降落在路面上的降雨或降水,使收集的水根据需要渗透进入路基,与此同时能够承受重型车辆交通的高载荷。
背景技术
城市和工业发展导致几乎全部采用不可渗透的材料覆盖自然地表面。这种材料可以用于形成建筑物,如有效地形成建筑屋顶的不可渗透的表面,或者形成道路或公路表面,这是为了便于轮式车辆通过的需要。坚硬的平滑表面可以承受车轮施加的载荷,而不在所有使用交通车辆的区域形成凹坑或车辙。
众所周知,为了避免在降雨过程中集水,在铺筑路面或柏油碎石路面必须设置“落差”,以便路面的水按预定方向流向水收集处和/或导向水道的排水系统,以便在气候恶劣时处理暴雨水。排水系统通常用于应付预计的最大降水,它可能一次次超越极限。通过众所周知的气象分析,例如对降雨的气象分析,虽然在一阶段时间有“平均值”,但是,必须考虑到峰值。根据这种气候现象的出现频率,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峰值越高,出现的频率越低。因此,设计的排水系统用于应付可能出现的峰值降雨,例如三十年一遇或五十年一遇。
随着最近几年来发生的气候变化,证实在过去建造的以假设为基础的排水系统往往不正确的,或者说该系统失效超负荷运行的频率变得很高。要使这种排水系统升级,用于应付增加的排水量价格相当昂贵。
由于机动车在其运行过程中,在大气中产生污染,也会造成其它损害影响。通常,由机动车引起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碳氢化合物橡胶粉末、泥砂尘和其它细小碎石。这些污染物沉积在公路和停车场的表面。在天气良好期间,这些材料汇集在表面,只有在大暴雨期间,这些污染物才被相对集中地冲走。许多污染材料被冲刷进入水道,并且由此进入海洋,因此对海洋和水道造成长期污染。在将污染物释放到自然水道之前,即使部分区域的水流过处理厂,也有一定比例的污染物未经过处理。而且,当然要由地方管理机构支付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过去已经提出了多种建议,提供具有可渗透性的公路和停车场,其采用更自然的方式允许降雨或其它降水流动通过表面进入地下收集区,而不是流过表面进入排水渠。在国际专利申请WO96/12067中公开了这样一种建议,其中描述的铺筑路面系统具有可渗透性的铺筑路面,覆盖着主要由坚硬的球粒组成的基础下卧层,基础下卧层全部铺设在不可渗透膜上,以便为化学溢出物或洪水提供暂时的储存空隙。污染物可以被化学处理或生物降解,从储存区域流出的速率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阀门控制装置来调整。
铺筑路面系统的耐磨表面可以是具有通道的可渗透性的柏油碎石路面,水通过它,或从单独的混凝土和其它这种材料构成的石块之间通过,所述材料或者在自身中具有通道,或者在其间具有通道,从而允许水能够通过而不保留在路面上。基础下卧层由非易碎的颗粒材料制成,当压实时,在颗粒物之间保留一定百分比水的足够的存水空隙。基础下卧层和铺设在下方的不可渗透膜形成有效的地下蓄水池,其能够储存大量的水,但是,其保持自身载荷支撑力和支撑轮式交通车辆。如果路基合适,可以直接将基础下卧层铺设在路基上,而不设置不可渗透的阻隔层,以便在基础下卧层中收集的水可以逐渐渗透进入路基中。
与已知的铺筑路面结构相联系的问题之一是重型载货车辆,例如公路运输货车和类似的车辆通过各单独的车轮,在通过地表面或者停放的地表面上施加的负载大于大部分铺筑路面结构能够支撑的负载量。这导致耐磨表面的局部产生位移,出现车辙和支撑层被压溃。为了使铺筑路面结构合适和有效地起作用,基础下卧层必须被压实到单独的石头或颗粒物相互互锁,以基本上刚性的非塑性的方式固定基础下卧层的表面,但是,除压实操作以外,没有办法可以在极大重载荷条件下,增加防止颗粒物位移的抵抗力。为了使可渗透的铺筑路面起作用,依据的基础是颗粒物的自然性是在它们之间存留空隙,通过这些空隙可以容纳降雨或其它流过的物质。压实到这种程度,即,颗粒物之间的所有空隙都被消除,与此同时增加了负载承受力,这与为了容纳水需要有空隙的要求相抵触。这种早期的布置结构中的基础下卧层对结构强度的限制,使得按这种早期的结构布置形成的铺筑路面结构不适用于通过轮轴施加给定负载的车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寻求提供一种经过改善的具有渗透性的铺筑路面结构,其能够承受较高的负载,而不对基础下卧层的蓄水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不需要在基础下卧层中使用更多的材料。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铺筑路面结构,其在用于车辆交通的区域中具有用于收集和保存,或者至少存留降雨或其他降水的系统,包括具有可渗透性的表面耐磨层,和由刚性不溶解硬颗粒材料组成的铺设在下方的基础下卧层,其特征是一个加强网格被定位于中间位置,与铺设在下方的基础下卧层顶部间隔开,其深度不小于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中的最大颗粒尺寸的1.5倍。
当然,已经知道利用所谓地网格(geogrid)可以稳固散放的大量材料。已知将这种地网格放置在交界面之间,例如,在道路结构的路基和基础下卧层之间。美国交通部、联邦航空管理局有一份关于一般航空机场的网格加强聚集基层的研究报告,其中涉及多种基层的不同结合,以及地网格试验部分的调查研究。地网格由变形的或未变形的网格状聚合物材料形成。网格状聚合物材料的交接处通过交叉的肋条连接在一起。已知地网格可以用于加强基础、土壤、岩石、地面或其它大地技术工程材料,作为人造工程、结构或系统的整体部分。特别是对例如用于铁路轨道路基的地网格砾石的加强、用于聚集铺筑路面的表面的加强和柔性铺筑路面的加强进行了调查研究。术语“柔性铺筑路面”是指铺设在路基上的经过压实的集料层(aggregate layers)上铺有沥青层的结构,其具有相当低的强度,采用CALIFORNIABEARING RATIO(CBR)方法进行测量是1.5~5%。
在另一方面,按照本发明形成的铺筑路面结构通常要求的路基强度是采用CBR方法测量为15%或更高。根据上述调查研究的试验结果显示证明通过在路基和基础下卧层之间的交界面处,即,基础下卧层的底部,使用地网格可以获得最好的改善。如上所述,这是在其它已知应用中采用的地网格的位置,这些位置通常在具有不同自然属性的两层之间的交界面。
相反,按照本发明的铺筑路面结构,地网格不设置在路基和铺设层之间的交界面处,而位于构成基础下卧层的厚度范围之中。已经发现,这种结构足够牢固地束缚基础下卧层中较大的颗粒,允许增加交通车辆的重量,使用具有可渗透性的铺筑路面,不会因基础下卧层中的颗粒产生位移而破坏道路表面。
最好基础下卧层的材料包括具有角度的组成物,这种组成物具有良好限定的边缘,由经过破碎的砾石、岩石、混凝土的非圆颗粒形成,其尺寸范围达100毫米。最好基础下卧层材料中不多于70%的材料尺寸范围在37.5~100毫米,最好铺设在下面的材料中不少于40%的颗粒处于这个范围内。最好加强网格所在的位置与所述基础下卧层的顶面距离不小于基础下卧层厚度的二分之一。通常,在350毫米厚度区域内加强网格所在的位置与所述铺设的基础下卧层的顶面距离在150毫米范围内。对于比这厚的基础下卧层可以采用较大尺寸值设置由相互连接的组成物构成的第二加强网格,第二加强网格所在位置低于所述的加强网格,而且,第二加强网格可以低于基础下卧层的中间位置。最好网格开口的尺寸不大于铺设在下面的基础下卧层中的最大颗粒尺寸。在一个实施例中,网格开口的尺寸不大于所述铺设在下层中的大部分颗粒的尺寸。
为了采用最少的材料获得最好的材料性能,可以考虑在低于加强网格的基础下卧层中包含的颗粒材料一般应该具有大于加强网格上方的基础下卧层中的颗粒尺寸范围。最好在低于加强网格的基础下卧层中的最大颗粒材料尺寸在所述加强网格上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的颗粒中的最大颗粒尺寸的三倍的范围内。同样,最好在低于加强网格的基础下卧层中的最小颗粒材料不小于在所述加强网格上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的最小颗粒尺寸的两倍。
在优选的铺筑路面结构中具有位于表层或耐磨层和所述铺设在下方的基础下卧层之间的颗粒材料的中间层。在所述中间层的颗粒材料的平均颗粒尺寸(粒度)最好小于所述铺设在下方的基础下卧层中组成物的平均颗粒尺寸。这个中间层可以被认为是所谓“垫道层”,在铺设路面结构的过程中,最好在铺设单独的路面砖或组成物形成耐磨表面之前,使中间层表面水平平整。然后,采用振荡器振荡压实砖层,获得最终规则的平整表面。中间层的平均颗粒尺寸范围在2~10毫米,最好是5毫米左右。在一个实施例中,铺设在下方的基础下卧层中的颗粒材料有150K/n的最小10%细小颗粒值。这可以按照标准BRITISHSTANDARD 812 PART 3进行试验,是材料破碎的抵抗力的量度。按照标准BRITISH STANDARD TEST BS1377 TEST 4建立非塑性试验品,测试材料的基本刚度。
加强网格具有呈矩形的网格结构,其基本上沿两个垂直方向延伸,在这两个方向上有基本上相同的对应力的抵抗力。网格的连杆或连接臂在交叉点连接在一起,基本上形成薄层,或者网格可以单独形成一体。在制造过程中,在网格的一个或两个方向预拉伸,以便增加网格的机械强度。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铺设如上所述具有可渗透性的铺筑路面结构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路基;在路基上铺设具有渗透性的地工布(geotextile)或不可渗透的薄膜,施加所述铺设的基础下卧层中的第一阶层或升高层,采用振荡器压实所述升高层,直到终止点,即不能再压实为止,在所述铺设的基础下卧层中的第一阶层或升高层上铺设加强网格,施加所述铺设的基础下卧层中的第二阶层或升高层,采用振荡器压实铺设的基础下卧层,直到终止点,不能再压实为止,在所述铺设的基础下卧层上放置具有可渗透性的地工布,在所述具有可渗透性的地工布上铺设中间层,在不压实条件下使所述中间层水平,在中间层上铺设单独组成物的耐磨层,采用振荡器振荡单独组成物的耐磨层和中间层进入它们的最终位置。
对基础下卧层的压实操作持续进行到所谓“终止点”,即,只要操作产生进一步的结果就继续进行压实操作。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在操作中的主观估计。通过使用一种在商业上可以获得的核密度计能够进行确定等级的测量,借助使用这种仪器可以测量最大压实量的百分比,而不是进行估计。最好压实操作一直进行到在实验室条件下,达到压实容积密度的95%。
在压实基础下卧层之前,最好在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中的第二阶层或“升高层”的上表面铺设由破碎的颗粒材料组成的规则层,在规则层中的颗粒尺寸小于铺设在其下方的基础下卧层中较大颗粒的尺寸,但是,不小于铺设在其下方的基础下卧层中最大颗粒尺寸的15%,以便提供更均匀一致的上表面,从而接收所述具有可渗透性的地工布层。
同样,最好在采用振荡器对耐磨表面的砖层进行振荡压实之前,在耐磨表面的砖层上覆盖一层干净的、单一尺寸、具有角度的石子,其尺寸不大于3毫米。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示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构思形成的具有可渗透性能的铺筑路面的局部剖视图,以便通过渗透到合适的路基来处理汇聚的水。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其适合于再循环水源,以便使渗透的水储存、再使用或控制排入下水道或溪流中。
图3是适用于本发明的铺筑路面结构的格子图案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其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参照图1,通常由标号11表示的铺筑路面结构11包括上层砖层12,这种类型的砖层在本申请人待审批的国际专利申请WO99/64680中已经详细描述,其中公开的内容在本文中作为参考。这种砖层基本上没有渗透性能,但是在一个或多个侧边缘具有沟槽或通道,以便提供从上到下的排水通道。除了在附图中可以看到的上斜面,部分上侧壁沿着上表面和侧表面之间的整个边缘倾斜,由于重型交通工具在砖层面上移动通过,通过砖块的移动而允许在整个表面上具有较小程度的弯曲。这有助于避免砖层破碎,而且通道设置在倾斜表面的邻近处,这有利于从砖层的表面排泄雨水,使雨水通过排泄通道进入下层,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砖块12铺筑在中间层或垫层13上,所述中间层13由尺寸为2~20毫米,最好是5毫米的细颗粒或颗粒材料构成,将中间层13铺筑在土工布薄膜14上,以便获得允许的路面公差,将土工布14铺设在由标号15表示的基础下卧层15上。在铺筑砖层12之前,梳理并且整平垫道层13,将砖层12直接铺筑在垫道层13上,在砖块自身或砖层12和垫道层13之间不灌浆或不设填充物,如砂子,以便在砖层12之间的通道中的雨水向下渗透时,没有细小颗粒材料被冲刷进入路面结构的下层。在铺筑了砖层12之后,使振荡器通过整个路面,使砖固定,并且保证砖块都位于同一表面。在使用振荡器之前或之后,采用细小干净的石子尺寸范围大约为2~3毫米的薄层覆盖已经铺筑砖层12的表面。使这些石子冲刷进入砖之间的缝隙中,这有助于闭锁砖块定位,防止砖块之间产生运动,同时不堵塞水排泄进入下层的通道。
基础下卧层15由被粉碎的具有良好界定边缘的砾石、岩石、混凝土或其它坚硬不溶解颗粒材料组成。基础下卧层15必须质地良好、干净、不易破碎而且不含粘土或其它细小颗粒材料。这种性质允许压实的基础下卧层15的典型厚度范围是350~400毫米,以便达到这种状态,即能够支撑交通车辆例如机动车、卡车或载货车的负载。为此目的,当采用试验条件BS1377 TEST4进行试验时,这种材料必须是非塑性的。而且,当采用试验条件BS812 PART3进行试验时,这种材料还必须有150K/n的最小10%细小颗粒值(a minimum 10%fines value of 150K/n)。在实施这种试验的过程中,样品不能烘干,而应该在进行试验之前,在室温条件下浸入水中48小时。这就保证,当必须使这种材料在有效饱和状态下通过试验时,在湿或干条件下,使材料的性能不发生变化。
在基础下卧层15中的颗粒尺寸可以达到100毫米,达到60%的材料小于37.5毫米,不多于40%的材料大于37.5毫米。达到20%的材料小于20毫米,只有5%的材料小于10毫米。当这种材料被压实时,保证这种材料的渗透性能,而不论在颗粒物之间是否有大比例空隙空间。通常基础下卧层15占据的体积的30%是空隙空间,当其被用于具有渗透性能的铺筑路面时,可用于接收水。
为了能够使基础下卧层结构有比较重的载荷承受能力,可以在结构的中间层铺设加强的网格16,所述网格16与基础下卧层结构的顶部通常的距离是150毫米,在任何情况下,离开基础下卧层的顶部的距离不小于最大颗粒尺寸的1.5倍,以便足以覆盖设置的网格16。在这种情况下,网格距离表面的深度在附图1中由字母D表示,其数值范围在150毫米,虽然这个深度值可以大于这个位置,定位误差在+/-10~15%。基础下卧层15的总厚度通常在350毫米的范围内,如果条件允许或者可以进行支配,基础性下卧层15的总厚度可以稍大或稍小。这可以按照两个步骤的操作进行铺筑,或者在铺筑好下层后再“升高”,在铺设地网格16之前,预先压实下层;然后在下层上铺设上层升高层。最后根据需要的密度要求进行压实。
在基础下卧层15的下方是地工布层17,由所述地工布层17将基础下卧层15和路基18分开,按照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方法进行测量,所述路基18具有至少15%CBR。
地网格16最好采用具有高强度的聚合物塑料材料制造,网格的尺寸通常是40毫米的范围内,在交叉的肋条之间具有加强的连接。网格尺寸值达到100毫米范围也可以使用。如果尺寸小于40毫米,不可能有效地在上层和下层之间获得需要的互锁,或者基础下卧层15的“升高”。
可以相信,通过在基础下卧层15中有效地形成中间层可以获得强化结构的效果,基础下卧层15对于构成基础下卧层15的颗粒之间的相对运动具有的阻力与其它部位相比,阻力更大,这是由于上层或升高部分中的颗粒通过网格中的开口向下凸出,而且位于下层或升高部分中的其他颗粒之间,下层中的部分颗粒也通过网格向上凸出,这样可以引起下方材料的横向位移、及当车辆通过时使颗粒材料向一侧产生位移的由交通工具的车轮施加的力,使产生横向位移的可能性被减小,这是由于设置的中间层的网格肋条拉伸作用下,保持中间层的颗粒材料固定。因为网格定位在距离基础下卧层15顶面的尺寸范围是最大颗粒尺寸的1.5倍,基本上在基础下卧层15中的上层的全部厚度范围获得互锁效果,向网格的下方穿过部分距离,以便在基础下卧层15中的中间层如同刚性材料中的加固层起作用,即使在颗粒之间的空隙空间达到30%。基础下卧层15中的上层或“升高”层被压实到不能再压实,即,这种压实操作一直进行到进一步压实不再产生进一步的效果,或者如果采用核密度计测量密实程度,达到的数值高于实验室中获得最大值的95%。由于材料中存在相当大的石块,尺寸大于100毫米,这些粗造物或者凹坑,甚至使基础下卧层的上表面非常不规则。为了使基础下卧层的表面规则,在使振荡器通过基础下卧层之前或过程中,在基础性下卧层的顶面铺设干净的破碎的石块颗粒的规则层15a,颗粒尺寸不大于20毫米和不小于5毫米。
落在砖层12上表面的降雨或其他降水(当溶化时)通过耐磨层和中间层或垫层13渗透,所述基层的作用是捕获水中携带的污染物。在基础下卧层中的有效贮存体积可以使水汇集在这个区域,然后通过路基逐步扩散,在此实施例中,假定路基形成多孔性结构或者具有足够的断层使水向下渗透进入大地,或者横向通过这样形成的贮存区域的边缘。基础下卧层15中材料的性质是,即使在排水时,材料中的颗粒在贮存空间内保持部分水分,其保证细菌的生长具有合适的湿润气候条件,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土工布14向上迁移,进入垫层13所在的区域,攻击和破坏被阻拦在这里的污染物。因此,本发明的可以作为洪水控制系统的铺筑路面结构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通过生物调解(bioremediation)时降解被阻拦的碳氢化合物或其他污染物,它和起过滤作用的土工布一起净化通过该系统的水。根据估计,如上所述的一平方米铺筑路面结构每年可以降解油70克,而且可以从该结构中排出非饮用水,这种水可以二次使用,例如冲洗卫生间、清洗地板、洗车和灌溉植被。
通过使用图2所示实施例,可以强化收集用于再次使用的水,除位于基础下卧层15和路基18交界面之间的土工布17由非渗透膜19代替以外,图2所示实施例中大部分结构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同,而且铺设在基础性下卧层15下方的非渗透膜19通过结构的侧面到达铺设路面结构的表面,并终止于与耐磨层12的上表面平齐。从歧管收集器21伸出的排水管20可以将由基础下卧层15构成的蓄水池中贮存的水送出,以便二次使用。
附图3中所示的典型的地网格适用于本发明的铺筑路面结构。这种地网格包括整体的网格状结构,纵向肋条22由规则间隔的侧面或横向肋条23分开。在肋条之间的节点或连接点形成较大的凸出物24,通过模制之后肋条被拉伸使分子定向排列,并且增强了肋条的拉伸强度。
另外,在附图4中描绘了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同代号用于表示与图1和2中所示实施例中相同或相应的部分。但是,在这个实施例中,基础下卧层部分在中间地网格16的上方和下方形成,虽然其中材料相同,但是尺寸范围不同,位于下方基础下卧层15L由尺寸范围63~10毫米的石头形成,位于上方的基础下卧层15U的尺寸范围在20~5毫米。在各种情况中,石头的大小按均匀梯度变化,这就是说,在尺寸范围内,所有尺寸的石头具有大致相同的比例,在较大或较小端部范围内没有一种尺寸的石头占较大比例。在此实施例中,和用于附图1和2中所示实施例中的石头相比较,即使在较低层,最大的石头尺寸也比较小,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最小部分的尺寸大于10毫米,而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小于10毫米的颗粒材料达5%。
在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的基础下卧层和路基交界面之间的土工布17由地网格26代替,所述地网格26具有和附图3中所示地网格16相同的性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交通的区域中铺筑路面结构,其具有用于收集和保存降雨或其他降水的系统,包括具有可渗透性的表面耐磨层(12),和由刚性不溶解硬颗粒材料组成的铺设在下方的基础下卧层(15),其特征是加强网格(16)被定位成与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顶部间隔开一向下的深度,该深度不小于加强网格上方的所述基础下卧层(15)部分的最大颗粒尺寸的1.5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加强网格(16)所在的位置与所述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的顶面距离不小于基础下卧层(15)厚度的二分之一。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设置有由相互连接的组成物构成的第二加强网格(25、26),其所在位置低于所述加强网格(16)。
4.按照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网格开口的尺寸不大于所述铺设在下方的基础下卧层(15)的最大颗粒尺寸。
5.按照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网格尺寸在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的颗粒尺寸的平均值范围内。
6.按照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网格尺寸范围在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中最大颗粒尺寸的40%。
7.按照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的材料包括非圆形的有角颗粒物,所述颗粒物是具有很好的轮廓边缘的被破碎的砾石、岩石或混凝土,其尺寸范围达到100毫米,其中尺寸小于10毫米的不多于5%。
8.按照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的材料中不少于40%的颗粒物尺寸范围在37.5~100毫米。
9.按照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的材料中不多于70%的颗粒物尺寸范围在37.5~100毫米。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加强网格下方的基础下卧层由总体上说尺寸大于加强网格上方的基础下卧层中颗粒材料尺寸的颗粒材料组成。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加强网格(16)下方的所述基础下卧层(15L)的颗粒材料中的最大颗粒尺寸在所述加强网格(16)上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U)中的颗粒中的最大颗粒尺寸的三倍。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加强网格(16)下方的所述基础下卧层(15L)的颗粒材料中的最小颗粒尺寸不小于在所述加强网格(16)上方的基础下卧层(15U)的最小颗粒尺寸的两倍。
13.按照权利要求10~12之一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L)的材料包括非圆形的有角颗粒物,所述颗粒物是具有很好的轮廓边缘的被破碎的砾石、岩石或混凝土,其尺寸范围大约达到63~10毫米。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位于上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U)的材料包括非圆形的有角颗粒物,所述颗粒物是具有很好的轮廓边缘的被破碎的砾石、岩石或混凝土,其尺寸范围大约为20~5毫米。
15.按照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在表层或耐磨层(12)和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之间具有由颗粒材料构成的中间层(13)。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中间层(13)中材料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中组成物的平均颗粒尺寸。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中间层(13)中材料的平均颗粒尺寸范围在2~10毫米,最好是5毫米。
18.按照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的颗粒材料有最小10%的150K/n的微粒值。
19.按照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的材料实质上是非塑性的。
20.按照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网格(16)具有基本上沿两个垂直方向延伸的、呈矩形的网格结构,在这两个垂直方向的每个方向上有基本上相同的对应力抵抗力。
21.按照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网格(16)是聚合物塑料材料,其由多个连杆或肋条在交叉处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基本上形成薄层。
22.按照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铺设的基础下卧层中的上阶层具有附加的颗粒组成的构件(15a),所述颗粒的最大尺寸是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中的最大颗粒的最大尺寸的百分率。
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百分率不大于60%,较好不大于40%,更好是不大于20%,在任何情况下,不小于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中的最大颗粒尺寸的15%。
24.按照权利要求15~18之一所述的铺筑路面结构,其特征是表面耐磨层(12)由铺设在中间层(13)上的单独的组成物或砖块构成,在它们彼此之间或它们和中间层(13)之间不填充水泥浆、砂浆或其它填充物,采用尺寸不大于3毫米的干净石子覆盖和填充组成物或砖块之间的任何空隙。
25.一种铺设按照前面所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铺筑路面结构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路基;在路基上铺设具有渗透性的地工布(17)、不可渗透的薄膜(19)或地网格(26);施加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中的第一阶层或升高层(15L);采用振荡器压实该升高层(15L)直到终止点,即不能再压实为止;在所述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中的第一阶层或升高层(15L)上铺设加强网格(16);施加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中的第二阶层或升高层(15U);采用振荡器压实铺设的基础下卧层直到终止点,即不能再压实为止;在所述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上放置具有可渗透性的地工布(14);在所述具有可渗透性的地工布(14)上铺设中间层(13);在不压实条件下平整所述中间层(13),在中间层(13)上铺设单独组成物(10)的耐磨层(12);采用振荡器振荡单独组成物(10)的耐磨层(12)和中间层(13)进入它们的最终位置。
26.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压实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的第二阶层或升高层(15U)之前,将一个规则层(15A)施加到所述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的第二阶层或升高层(15U)的上表面,由此提供基本上均匀一致的上表面,以便接收所述具有可渗透性的地工布(14)层,所述规则层(15A)由被破碎颗粒材料构成,其颗粒尺寸小于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中的较大颗粒,但是,不小于所述下方铺设的基础下卧层(15)的最大颗粒尺寸的15%。
27.按照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采用振荡器进行振荡之前,采用尺寸不大于3毫米的干净石子覆盖表面耐磨层(12)的组成物(10)。
全文摘要
一种铺筑路面结构,其具有上表面耐磨层(12)和由刚性不溶解硬颗粒材料组成的铺设在下方的基础下卧层(15),在硬颗粒之间形成收集水的空隙,所述水通过具有渗透性的表面耐磨层(12),在基础下卧层(15)的中间位置设有中间加强网格(16),由基础下卧层中的上部分(15U)覆盖中间加强网格(16),所述基础下卧层中的上部分(15U)的厚度不小于基础下卧层部分中的最大颗粒尺寸的1.5倍。在基础下卧层的底部与路基(18)之间也设有加强网格。
文档编号E01C3/00GK1492958SQ01821810
公开日2004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6日
发明者彼得·哈特, 彼得 哈特 申请人:福姆佩弗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