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抗滑能力恢复工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66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路面抗滑能力恢复工程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打毛处理路面抗滑能力的恢复工程车。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里程增长加快,据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总长3.5万公里。高速公路作为国道主干线的主体,里程增长迅速。公路里程的迅速增长必然导致对养护技术的广泛需求,而在这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技术储备是不足的,还不能满足维持路网安全、高效、经济运营的需要。
我国公路事故率高,远远大于其它发达国家,这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交通事故的上升势头更不容乐观。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字显示,我国交通事故总量由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77万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1986年的5万人上升到2002年的10.9万人,年均增长5%。人们享受着现代化交通的同时也常有着“车祸猛于虎”的感叹。
引发公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路面抗滑能力的不足。如果能让高速行驶的车辆在极短的时间内停下来,而且能避免侧向滑移,我们将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或降低其严重程度。在过去的调查中发现,很多事故多发路段,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路面抗滑性能,交通事故便能大幅度的减少。例如Miller和Johnson(1973)对英国M4高速公路罩面前两年和后两年的事故调查表明,当SFC50从0.40提高到0.55时总事故率下降了45%,干燥路面事故率下降了28%,而湿路面事故率则下降了63%。雨天事故或湿路面事故的严重性直接反映了路面抗滑力的不足。路面在交通作用下被磨光,路面抗滑力不断衰减是必然的,但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存在抗滑力衰减过快的问题,有的公路通车一年后SFC值的合格率就降到了20%以下,路面抗滑力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公路事故率远大于其它发达国家。“人命关天”,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泛油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仍未很好解决的质量通病之一。虽然我国高速公路都设有抗滑表层以保证路面有足够的表面粗糙度(宏观构造),但检测数据表明,有相当比例的高速公路其路表宏观构造的耐久性严重不足。无论是多碎石沥青混凝土、AK结构还是SMA,都有这样的问题。在交通作用下产生的沥青重分布和粗集料的压实下沉使路面在短短的1~2年内就变得油光可鉴,严重的影响了行车安全和驾乘舒适性。因此可以说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修筑表面粗糙而又耐久的路面表层的关键技术。
现有的恢复路面抗滑能力的方法有1.沥青超薄罩面应该说此法是一种常用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实用性强等优点,但需先铣刨,然后再加铺,经济性比较差,封闭交通时间长,一般是用于在路面破损严重或车辙严重的情况下的维修工程。
2.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此法也是一种常用方法,工艺简单,实用性强,经济性比较好,但结构耐久性还不能达到要求,且封闭交通的时间较长,技术不够成熟和稳定。
3.树脂材料封层这种罩面具有罩面层薄、耐久性好、施工方便、抗滑效果明显等优点,但造价昂贵,难以大范围应用。
4.刻槽多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优点是耐久性好,但施工成本较高,对于砂浆层本身致密光滑这样的微观构造问题和油料滴漏这样的污染问题解决效果差,对路面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大规模的应用。
5.凿击打毛凿击打毛是用硬质合金刃具凿击路面而使路面起毛,应用范围小,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立项研究过机械凿毛但没有取得成功。
6.人工凿毛人工凿毛是人工用凿子或尖状物凿击路面而使路面起毛,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质量达不到要求,施工成本高,环境污染大,封闭交通时间长,人身安全和人体健康难以保证,只能适用于小范围、车流量小的一种最原始的施工方法,现在已基本上不用。
7.射流打毛射流打毛由于技术和材料等原因限制,还很难实际应用。
8.酸洗酸洗处理一般只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油料滴漏,容易造成污染,现在已禁止使用。
上述的诸多不足,研制路面抗滑能力恢复工程车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面抗滑能力恢复工程车,以较低的成本、高效率的处理抗滑能力不足的路面,恢复路面的抗滑能力,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处理过程中不污染环境,不影响路面的正常交通。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由底盘、车厢、发电机、引风机、钢丸仓和抛丸仓构成,其特征在于抛丸器通过抛丸箱支撑安装在汽车的尾部,抛丸箱的上部放置有钢丸仓,钢丸仓与抛丸器连通,抛丸箱与液压起升机构连接;抛丸器的后部安装有钢丸回收磁筒和上料装置,钢丸回收磁筒内安装有强磁铁;沥青残渣回收器安装在车厢的尾端;车厢的中部安装由除尘装置;驱动轮装置安装在车厢的底部,通过管路与安装在车厢前部的液压装置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路面处理效果已通过了交通部公路工程检测中心的检验,检验报告见附文《路面抗滑能力恢复工程车改善路面抗滑能力评价报告》。2004年4月,该发明试验车在国家公路保障工程示范工程210国道陕西省宁陕县秦岭平河梁越岭试验段进行了实地的路面处理,安全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得到了国家交通部及各省交通厅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首肯。本车在处理路面上具有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耐久性强、不用封闭交通、不污染环境等现有技术不可比拟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抛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3、图4,本实用新型由底盘1、车厢3、发电机4、引风机5、钢丸仓8和抛丸箱10等组成。为了增加作业宽度,提高作业效率,本车安装了两台抛丸器11,其结构如图3、图4,抛丸器11分别通过抛丸箱10支撑,错开一定距离安装在车厢3的尾部,分别与抛丸器电机15连接。抛丸器11的抛丸轮由抛丸器电机15驱动。抛丸箱10为全密封结构,内部安装高耐磨衬板,防止高速射出的钢丸16将抛丸箱11箱体击穿,危及操作人员和路过车辆及行人的安全。抛丸箱11下部有双层可上下活动的耐磨橡胶板17,保证抛丸箱11与路面之间密封可靠,防止钢丸16飞出。抛丸箱10的上部放置有钢丸仓8,钢丸16置于钢丸仓8内。钢丸仓8与抛丸器11连通,这种设置,保证作业时抛丸器11对钢丸16的需求量,以保证作业的连续性和路面处理质量。钢丸16由钢丸仓8下部经输料管、控制阀门和钢丸流量计进入抛丸器11的进丸管。控制阀门和钢丸流量计设置在钢丸仓8的下部,可以根据路面的处理要求自动调整钢丸16的流量,保证对路面处理的密度。调节抛丸器11定向套的角度可以调整路面处理的宽度和位置。调节抛丸器11的转速可以改变对路面处理的强度,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路面。装配抛丸器时,把两个抛丸器11的前后位置错开了一定距离,避免了两个抛丸器11抛出的钢丸16发生干涉,提高了处理效率。
为了保证作业的连续性,在抛丸器11后部安装了钢丸回收磁筒13和上料装置12。钢丸回收磁筒13内部安装强磁铁,由磁筒电机驱动钢丸回收磁筒l3旋转,连续的回收打击在路面上的钢丸16,防止钢丸16的流失,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保证了施工后路面的清洁和车辆的行车安全。钢丸回收磁筒13回收后的钢丸16经上料装置12提升到钢丸仓8。这样钢丸形成了一个作业循环。
在路面处理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粉尘,如果粉尘扩散出去,既影响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污染周围环境,又影响路面车辆正常行驶,车厢上加装了除尘设备以防止粉尘的扩散。除尘设备安装在车厢1的中前部,由引风机5、集尘仓、滤布、自动集尘器和装在抛丸箱10上的积尘口组成。
在路面处理后,会残余大量的沥青残渣,既影响行车安全,又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为了回收沥青残渣,该车上在车最尾部安装了沥青残渣回收器14。沥青残渣回收器14由引风机5产生的真空吸力将地面上的沥青残渣吸起,经管道进入集渣仓,集渣仓满后会自动放出,收集在一起,使沥青可以回收利用。集尘仓和集渣仓整合在一起统称为灰仓7安装在车厢1的中部,与引风机5连通。均衡该车的前后轮轴荷,保证该车的行驶性能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
底盘1安装在车体的底部,由于底盘1最低稳定车速较高,达不到处理路面的要求,本车安装了由液压泵—马达驱动的驱动轮6。驱动轮6安装在车厢2的中底部。取力器3与液压泵连接,通过流量控制器管路与驱动轮6连接。取力器3带动液压泵,通过流量控制机构带动驱动轮6旋转,驱动轮6由液压缸以一定的压力贴在底盘轮胎上,驱动底盘轮胎旋转,调节液压流量可得到任意的路面处理速度,保证处理质量达到路面技术要求。
为了实现顺利地转换施工场地,该车给抛丸箱10装置了液压起升机构9,抛丸箱与液压起升机构9连接,同时给钢丸回收磁筒13和上料装置12加装了液压起升缸。施工时放下抛丸箱10、钢丸回收磁筒13及连带的上料装置12和沥青残渣回收器14,利用距离传感器,通过液压缸自动调节钢丸回收磁筒13、沥青残渣回收器14与路面的距离,保证钢丸回收磁筒13有足够的磁力回收钢丸16,同时也保证了沥青残渣回收器14的顺利回收工作。施工时,底盘2挂空档位置,驱动轮6的液压缸把驱动轮6紧贴在底盘轮胎上,驱动该车以最佳的速度施工。转场时如图2,液压装置全部提起,使各设备有足够的离地间隙,保证该车转场的安全和高效。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抛丸器11的叶轮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和风力,当钢丸16流入进料管时,便被加速带入高速旋转的分丸轮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钢丸16由分丸轮经定向套窗口抛出,再由高速旋转的叶片拾起,并沿叶片的长度不断加速运动直至抛出,抛出的钢丸16形成一定的扇形流束,以60~90m/s的速度打击在路面上,将路面的油层及堆积物清理掉,以恢复路面的构造深度和横向摩擦系数。
利用现有的汽车底盘作为设备载体,可以经济高效的实现工作场地的转场,高效地实现路面作业。
用汽车底盘自带的取力装置带动大功率发电机4,发电机4可以保证其它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动力来源。
此外,为了保证该车施工时的高效、安全和顺利,降低劳动强度和故障率,在关键部位安装了各种传感器,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至驾驶室的电脑自动控制系统,如果有一个设备工作不正常,自动控制系统会自动发出指令,及时有序的停止所有的操作,防止出现设备安全事故或施工质量问题。电脑液晶显示屏显示并记录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施工进度。
权利要求1.一种路面抗滑能力恢复工程车,由底盘、车厢、发电机、引风机、液压装置、钢丸仓和抛丸仓构成,其特征在于抛丸器通过抛丸箱支撑安装在汽车的尾部,抛丸箱的上部放置有钢丸仓,钢丸仓与抛丸器连通,抛丸箱与液压起升机构连接;抛丸器的后部安装有钢丸回收磁筒和上料装置,钢丸回收磁筒内安装有强磁铁;沥青残渣回收器安装在车厢的尾端;车厢的中部安装有除尘装置;驱动轮安装在车厢的底部,通过管路与安装在车厢前部的液压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抗滑能力恢复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抛丸器设置为两台,前后错开间隔安装在车厢的尾部,分别与抛丸器电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抗滑能力恢复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抛丸箱的下部有双层可上下活动的耐磨橡胶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抗滑能力恢复工程车,其特征在于,除尘装置由引风机、灰仓和装在抛丸箱上的积尘口组成,引风机与灰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抗滑能力恢复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力器与液压泵连接,通过流量控制器与驱动轮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路面抗滑能力恢复工程车,由底盘、车厢、发电机、引风机、液压装置、钢丸仓和抛丸仓构成,其特征在于抛丸器通过抛丸箱支撑安装在汽车的尾部,抛丸箱的上部放置有钢丸仓,钢丸仓与抛丸器连通,抛丸箱与液压起升机构连接;抛丸器的后部安装有钢丸回收磁筒和上料装置,钢丸回收磁筒内安装有强磁铁;沥青残渣回收器安装在车厢的尾端;车厢的中部安装有除尘装置;驱动轮安装在车厢的底部,通过管路与安装在车厢前部的液压装置连接。本车在处理路面上具有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耐久性强、不用封闭交通、不污染环境等现有技术不可比拟的优点。
文档编号E01C23/00GK2718044SQ20042002902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2日
发明者武文生, 刘清泉, 申兆丰 申请人:刘清泉, 申兆丰, 武文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