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04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建设用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特别适于铺设沥青混凝 土路面使用的建筑材料。 技术背景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己成为公路建设中的一种 主流结构,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刚度小,荷载分布能力弱,需设半刚性基层作 为主要承重层。半刚性基层主要有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或二灰碎石基层。这种半 刚性基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并且具有较好的水稳性和抗冻性。 但其也存在不少缺点, 一是半刚性基层非常致密,它基本上不透水或者渗水性 很差。而当水从各种途径(如梅雨、集中降雨、降雪、冰冻引起的水分积聚以 及春融期间产生的积水)进入路面并到达基层后,又不能从基层迅速排走,故 其只能沿沥青层和基层的界面扩散、积聚,从而改变了界面连续的边界条件, 使路面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而导致路面裂缝。裂缝通常会导致两种后果,首先 是裂缝中进水,导致沥青层和基层界面条件的变化,使基层、底基层、路基的 水分状况进一步恶化,承载能力迅速降低,表面产生水力冲刷,出现灰浆,并 形成裂缝处唧浆、坑槽;另外,车轮从裂缝的一侧经过到达裂缝的另一侧时, 荷载变化不再连续,使路面裂缝两侧发生大的应力突变,形成很大的上下剪切 和表面受拉。二是半刚性基层虽有很好的整体性,但是其对水的影响敏感,在 长期浸水条件下,板体结构会逐渐破坏,反映为路面弯沉增大并导致结构性破 损。三是半刚性基层损坏后没有愈合的能力,即使在半刚性基层上加铺基层也 不能结合成为整体。因而基层一旦破坏, 一般都需要挖掉重建,这无疑给沥青 路面的维修养护造成很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外通常采取对裂缝进行 封缝,但在交通量繁重或者高速公路上,这种封缝工作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交 通,也不安全。在我国,目前尚没有发现裂缝就进行沥青封缝的习惯,因而开 裂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现在,国外一般选用高质量的沥青面层作为主要的承重 层,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路面铺设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用于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骨架, 它可有效克服半刚性基层的缺陷,防止沥青层面裂缝、分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骨架,是由纵向、横向的 麻绳编结构成,其形状呈网状结构。实用新型设计的基层骨架可在铺制半刚性基层时,将其铺放于其中,最后 再按照常规在其上面铺制沥青路面。本实用新型是由麻绳纵、横编结而成的网型骨架。由于麻绳本身具有一定 的吸水性和伸縮性,当其编结成网状结构再作为骨架铺放于半刚性基层中后, 可有效改善半刚性基层的疏密性、吸水性以及伸縮性,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现有 半刚性基层所存在的缺陷。另外,本实用新型对沥青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当沥 青铺于其上面时,可与半刚性基层以及沥青面构成良好的板体结构,从而可有 效减少路面弯沉。其与沥青面附着后所形成的网络结构,还可有效地提高沥青 路面的荷载分布能力。再则,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伸縮性还可附随沥青一同热 胀冷縮,从而进一步预防了路面裂缝的产生。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纵向、横向的麻绳1编结构成,其形状呈网状结构。麻绳1的直径最好为10mm 30mm,这样其柔韧性、伸缩性、吸水性 更好。编结成的网状结构,其网眼2的直径最好为10cm 25cm,这样既可节省 麻绳用料,又可确保其与半刚性基层及沥青路面形成稳定的结合。当该骨架需 用于复杂地面结构时,最好在麻绳1上设有紧固钉3,这样即可通过紧固钉3 (如 膨胀螺栓、横钉等)进行局部的强化固定,以防止该骨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 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作为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骨架,可有效防 止沥青路面的裂缝以及沥青路面与半刚性基层的分层。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骨架,其特征在于它由纵向、横向的麻绳(1)编结构成,其形状呈网状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骨架,其特征在 于所说的麻绳(O的直径为20mm 3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骨架,其特 征在于所说的网状结构中,其网眼(2)的直径为10cm 25cm。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骨架,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麻绳(1)上设有紧固钉(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骨架,它是由纵向、横向的麻绳编结构成,其形状呈网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改善半刚性基层的疏密性、吸水性以及伸缩性,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现有半刚性基层所存在的缺陷。另外,本实用新型对沥青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当沥青铺于其上面时,可与半刚性基层以及沥青面构成良好的板体结构,从而可有效减少路面弯沉。
文档编号E01C11/18GK201003136SQ200620128248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8日
发明者谷印忠 申请人:谷印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