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工程系统方法及相应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79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道路交通工程系统方法及相应设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设施技术领域。(二) 背景技术既有设计的立交桥成本普遍太高,尤其是弯道式设计令占地面积太大。(三) 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是提供降低立交桥成本占地面积和减少成本的方法和设施。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道路是任何自然地面或人 工地面上的公路或街道或巷道或广场或居民区或其他任何供车辆或行人通行的 车道或人行道,该方法和依照方法建造的设施是在交叉的道路的路口使横向道 路和纵向道路彼此立交通过,横向和纵向是任意指定的方向,纵向道路与横向 道路可构成三道口即三岔路口,或四道口即十字路口,或五道口或其他多道口 路口;由纵向道路和横向道路分别构成立交桥的桥面和桥底,,桥面和桥底由纵 向道路和横向道路的车道本身或车道与扩展部分构成;纵向道路和横向道路之 车道是单向行驶车道或双向行驶车道或多向行驶车道;立交桥是直道式立交桥, 直道式立交桥之桥面和桥底之间具有桥面通道和桥底通道,桥面通道是由道路 路面与桥面相互连接延伸的坡道或平行车道构成,桥底通道是由道路路面与桥 底相互连接延伸的坡道或平行车道构成;桥面通道与桥底通道在直道式立交桥 的横向和纵向车道出入口交替设置;桥面在桥底上方,桥面位于道路路面水平 面以上而桥底位于道路路面水平面以下,桥面路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水平面的 垂直高度与桥底路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水平面的垂直高度距离相等,或桥面路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水平面的垂直高度与桥底路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水平面的垂直高度距离不相等;或桥面在桥底上方,桥面位于道路路面,或桥底位于道 路路面路面;立交桥可直接应用于四道口即十字路口,或立交桥通过减少出入 口可应用于三道口即三岔路口 ,或立交桥通过桥面或桥底的出入口增加一条或 多条向上天桥或其他任何形式引桥或设置地下通道应用于五道口或其他多道口 路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同现有立交桥相比,本发明立交桥大大降低立交桥成 本(桥面仅仅为车道自身面积)且占地面积极小(可在车道自身总的宽度内实现 立交,减少车辆盘旋)。

附图1和附图5、附图9、附图IO、附图ll是本发明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附图2和附图3、附图4、附图6、附图7、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纵剖面示意图。图中l.道路路面,2.桥面,3.桥底,4.桥面通道,5.桥底通道,6.纵 向车道中央隔离栏,7.横向车道中央隔离栏,8.左右车道互换通道,9.桥面 向上延伸坡道,10.向前延伸坡道,ll.非机动车、行人直接上下阶梯,12.非 机动车、行人左右人行横道,13.车辆调头车道,14.非机动车、行人沿对角 线的人行横道,15.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车道,16.直行车道, 17.桥底上左右车道互换通道的坡道,18.左分叉车道,19.右分叉车道,20. 由桥面到桥底的引桥,21.桥底向上延伸坡道,22.未经互换通道转换直接的靠 右规则下右转或靠左规则下左转车道,23.未经互换通道转换直接的直行车道, 24.经互换通道转换后的直行车道,25.经互换通道转换后的靠右规则下左转 或靠左规则下右转车道,26.左右车道互换通道与桥面的平行道,27.左右车道互换通道与道路路面连接的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描述。但本发明的具体实 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一,该道路是任何自然地面或人工地面上的公路或街道或巷道或广 场或居民区或其他任何供车辆或行人通行的车道或人行道,该方法和依照方法 建造的设施是在交叉的道路的路口使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彼此立交通过,由纵向道路和横向道路分别构成立交桥的桥面[2]和桥底[3],桥面[2]和桥底[3]由 纵向道路和横向道路的车道本身或车道与扩展部分构成;纵向道路和横向道路 之车道是单向行驶车道或双向行驶车道或多向行驶车道;横向和纵向是任意指 定的方向;立交桥是直道式立交桥,直道式立交桥之桥面[2]和桥底[3]之间具 有桥面通道[4]和桥底通道[5],桥面通道[4]是由道路路面[1 ]与桥面[2]相互连 接延伸的坡道(例如请参见图2和图3所示)或平行车道(例如请参见图4所 示)构成,桥底通道[5]是由道路路面[1]与桥底[3]相互连接延伸的坡道(例如 请参见图2和图4所示)或平行车道(例如请参见图3所示)构成;桥面通灌 [4]与桥底通道[5]在直道式立交桥的横向和纵向车道出入口交替设置(例如请 参见图1所示,靠近纵向车道中央隔离栏[[6]的为2条桥面通道[4],其两侧可 设置桥底通道[5];靠近横向车道中央隔离栏[7]的为2条桥底通道[5],其两侧 可设置桥面通道[4]);桥面[2]在桥底[3]上方,桥面[2]位于道路路面[1]水平 面以上而桥底[3]位于道路路面[1 ]水平面以下,桥面[2]路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 [1]水平面的垂直高度与桥底[3]路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1]水平面的垂直高度 距离相等(例如请参见图2所示),或桥面[2]路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1]水平面 的垂直高度与桥底[3]路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1]水平面的垂直高度距离不相等;或桥面[2]在桥底[3]上方,桥面[2]位于道路路面[1](请参见图4所示桥 面[2]与道路路面在同一水平面即位于地面上),或桥底[3]位于道路路面[1]路 面(请参见图3所示桥底与道路路面在同一水平面即位于地面上);立交桥可直 接应用于四道口即十字路口,或立交桥通过减少出入口可应用于三道口即三岔 路口 ,或立交桥通过桥面[2]或桥底[3]的出入口增加一条或多条向上天桥或其 他任何形式引桥或设置地下通道应用于五道口例如请参见和图ll所示,在纵向 车道的出入口一侧,增加一条跨越桥面的引桥[17](下面与桥面[2]的净空应能 容车辆通过)或例如图11所示作为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的引桥,车道设置为 左分叉车道[18]和右分叉车道[19]作为五道口直道式立交桥或其他多道口路 □。本发明本例直道式立交桥车道具有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左右车道互换通 道[8]是设置在直道式立交桥车道出入口之横向和纵向的靠近车道中央隔离栏 位置的桥面通道[4]或桥底通道[5]上,或设置在连接直道式立交桥之桥面通道 [4]或桥底通道[5]的车道其他位置上(例如在离直道式立交桥之桥面通道[4]或 桥底通道[5]较远处即开始设置互换通道为通过的车辆预先作左右车道互换); 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是以天桥或地下通道或其他任何立交形式构成左右互换 通道[8],或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是以红绿灯或其他任何非立交形式形式构成 左右互换通道[8];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将车辆由车道中央隔离栏位置一侧转 换到另一侧;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可单独在横向或纵向车道的出入口对应设置 一条或多条,或同时在横向与纵向车道的出入口对应设置(例如请参见图5所 示在横向与纵向车道的出入口同时对应设置了两对) 一条或多条(例如请参见 图11所示在横向车道的右侧出入口和纵向车道的左分叉车道[18]和右分叉车道 出入口[19]分别设置了两条或多条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本发明该例再请参见图5所示桥面[2]位于道路路面[1]水平面以上而桥底[3]位于道路路面[1〕 水平面以下,桥面[2]路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1]水平面的垂直高度与桥底[3]路 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l]水平面的垂直高度距离相等的直道式立交桥,箭号表示 车辆在立交桥车道内的运行方向,其中虚线表示车辆在桥底运行或被遮盖的情 况;实线表示车辆在桥面运行。该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包括具有桥底向上延伸 坡道[21](由从桥底延伸至道路路面的坡道再向上延伸使与向前延伸坡道[IO] 之间构成车辆能通过的净空),桥面向上延伸坡道[9](道路路面延伸至桥面坡 道再向上延伸使构成车辆能通过的净空),向前延伸坡道[IO](从桥底延伸至道 路路面的坡道再向前延伸使与桥底向上延伸坡道[21]之间构成车辆能通过的净 空),横向道路车道中央隔离栏[7],纵向道路车道中央隔离栏[6],桥面通道[4], 桥底通道[5]和由桥面到桥底的引桥[20]。由向上延伸坡道[21]和向前延伸坡道 [IO]构成左右互换方向的通道。图5所示共有两对左右互换方向的通道,使车 辆在靠右行驶规则从入口通道变换到左方完成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再从出 口的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回复原来状况。另请同时参见图6,它显示桥面[2] 路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1]水平面的垂直高度与桥底[3]路面水平面到道路路面 [1]水平面的垂直高度距离相等时的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设置情况。图7和和 图10、图11则显示桥底与道路路面在同一水平面即位于地面上时的左右车道互 换通道[8]设置情况;图8显示桥面[2]与道路路面在同一水平面即位于地面上 时的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设置情况)。实施例二,本例直道式立交桥桥面[2]或桥底[3]上设置以红绿灯(例如请 参见图9所示可在桥面[2]或桥底[3]中央设置红绿灯)或其他任何相关设施, 使直行车道[16]的车辆与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车道[15]的车 辆交错通行,使车辆完成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实施例三,本例直道式立交桥某一方向前方道路或直道式立交桥多个方向前方道路上有可供车辆调头的直道式立交桥(例如图9所示车辆调头车道[13]) 或与人行天桥结合的可供车辆调头的天桥或地下通道或道路路面[l]通过红绿 灯或其他任何形式包括直行车道跨越道路路面[1]的引桥或穿越道路路面[1]的 地下通道,或其他任何调头设施,使车辆在前方调头后再在靠右规则下向右转 (或靠左规则下左转),使通过直道式立交桥的的车辆完成靠右规则下左转(或 靠左规则下右转)。实施例四,具有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的直道式立交桥,车辆是在通过左右 车道互换通道[8]转换后的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车道[25]完成靠 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例如请参见图5和图10、图11所示。本发明 本例通过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将车辆由车道中央隔离栏位置右侧转换到左侧, 跨过车道中央隔离栏由此直接完成左转);是在通过未经互换通道转换直接的靠 右规则下右转或靠左规则下左转车道[22]完成靠右规则下右转或靠左规则下左 转;是在通过未经互换通道转换直接的直行车道[23]完成直行(例如请参见图 10和图11所示,图ll是一种用于五道口路口的直道式立交桥,图10是一种用 于四道口路口的直道式立交桥)。实施例五,该具有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的直道式立交桥,车辆是在通过左 右车道互换通道[8]转换后的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车道[25]完成 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是在通过未经互换通道转换直接的靠右规 则下右转或靠左规则下左转车道[22]完成靠右规则下右转或靠左规则下左转; 是在通过经互换通道转换后的直行车道[24]完成直行(例如请参见图5所示, 图5是一种四道口路口的直道式立交桥)。
权利要求
1.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方法及相应设施,所述道路是任何自然地面或人工地面上的公路或街道或巷道或广场或居民区或其他任何供车辆或行人通行的车道或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和依照所述方法建造的设施是在交叉的所述道路的路口使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彼此立交通过,所述横向和所述纵向是任意指定的方向,所述纵向道路与所述横向道路可构成三道口即三岔路口,或四道口即十字路口,或五道口或其他多道口路口;由所述纵向道路和所述横向道路分别构成立交桥的桥面[2]和桥底[3],所述桥面[2]和所述桥底[3]由所述纵向道路和所述横向道路的车道本身或车道与扩展部分构成;所述纵向道路和所述横向道路之所述车道是单向行驶车道或双向行驶车道或多向行驶车道;所述立交桥是直道式立交桥,所述直道式立交桥之所述桥面[2]和所述桥底[3]之间具有桥面通道[4]和桥底通道[5],所述桥面通道[4]是由所述道路路面[1]与所述桥面[2]相互连接延伸的坡道或平行车道构成,所述桥底通道[5]是由所述道路路面[1]与所述桥底[3]相互连接延伸的坡道或平行车道构成;所述桥面通道[4]与所述桥底通道[5]在所述直道式立交桥的横向和纵向车道出入口交替设置;所述桥面[2]在所述桥底[3]上方,所述桥面[2]位于所述道路路面[1]水平面以上而所述桥底[3]位于所述道路路面[1]水平面以下,所述桥面[2]路面水平面到所述道路路面[1]水平面的垂直高度与所述桥底[3]路面水平面到所述道路路面[1]水平面的垂直高度距离相等,或所述桥面[2]路面水平面到所述道路路面[1]水平面的垂直高度与所述桥底[3]路面水平面到所述道路路面[1]水平面的垂直高度距离不相等;或所述桥面[2]在所述桥底[3]上方,桥面[2]位于道路路面[1],或所述桥底[3]位于所述道路路面[1]路面;所述立交桥可直接应用于四道口即十字路口,或所述立交桥通过减少出入口可应用于三道口即三岔路口,或所述立交桥通过所述桥面[2]或所述桥底[3]的出入口增加一条或多条向上天桥或其他任何形式引桥或设置地下通道应用于五道口或其他多道口路口。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及其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道式立交桥车道具 有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所述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是设置在所述直道式立交 桥车道出入口之所述横向和纵向的靠近车道中央隔离栏位置的所述桥面通道[4] 或所述桥底通道[5]上,或设置在连接所述直道式立交桥之所述桥面通道[4]或 所述桥底通道[5]的车道其他位置上;所述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是以天桥或地 下通道或其他任何立交形式构成左右互换通道[8],或所述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 是以红绿灯或其他任何非立交形式形式构成左右互换通道[8];所述左右车道互 换通道[8]将车辆由车道中央隔离栏位置一侧转换到另一侧;所述左右车道互换 通道[8]可单独在横向或纵向车道的出入口对应设置一条或多条,或同时在横向 与纵向车道的出入口对应设置一条或多条。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及其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道式立交桥所述桥 面[2]或所述桥底[3]上设置以红绿灯或其他任何相关设施,使直行车道[16]的 车辆与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车道[15]的车辆交错通行,使车辆完成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还可设置或不设置设安全岛或非机动车、 行人直接上下阶梯[ll]或非机动车、行人左右人行横道[12]或车辆调头车道[13] 或非机动车、行人沿对角线的人行横道[14],构成行人通过所述直道式立交桥 的"Z"型人行通道。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及其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道式立交桥某一方 向前方道路或所述直道式立交桥多个方向前方道路上有可供车辆调头的所述直 道式立交桥或与人行天桥结合的可供车辆调头的天桥或地下通道或所述道路路 面[l]通过红绿灯或其他任何形式包括直行车道跨越所述道路路面[l]的引桥或 穿越所述道路路面[l]的地下通道,或其他任何调头设施,使车辆在前方调头后再在靠右规则下向右转或靠左规则下左转,使通过所述直道式立交桥的的车辆 完成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还可设置或不设置设安全岛或非机动 车、行人直接上下阶梯[ll]或非机动车、行人左右人行横道[12]或车辆调头车 道[13]或非机动车、行人沿对角线的人行横道[14],构成行人通过所述直道式 立交桥的"Z"型人行通道。
5.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方法及其设施,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左右车道互 换通道[8]的所述直道式立交桥,车辆是在通过所述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转换 后的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车道[25]完成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 则下右转;是在通过未经互换通道转换直接的靠右规则下右转或靠左规则下左 转车道[22]完成靠右规则下右转或靠左规则下左转;是在通过未经互换通道转 换直接的直行车道[23]完成直行。
6.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方法及其设施,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左右车道互 换通道[8]的所述直道式立交桥,车辆是在通过所述左右车道互换通道[8]转换 后的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则下右转车道[25]完成靠右规则下左转或靠左规 则下右转;是在通过未经互换通道转换直接的靠右规则下右转或靠左规则下左 转车道[22]完成靠右规则下右转或靠左规则下左转;是在通过经互换通道转换 后的直行车道[24]完成直行。
全文摘要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方法及相应设施。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设施技术领域。该方法和依照方法建造的设施是直道式立交桥,直道式立交桥之桥面和桥底之间具有桥面通道和桥底通道,桥面通道是由道路路面与桥面相互连接延伸的坡道或平行车道构成,桥底通道是由道路路面与桥底相互连接延伸的坡道或平行车道构成。同现有立交桥相比,本发明立交桥大大降低立交桥成本且占地面积极小(可在车道自身总的宽度内实现立交,减少车辆盘旋)。
文档编号E01C1/04GK101250844SQ20071008488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5日
发明者年 盛 申请人:天津市公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