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

文档序号:228517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尤其是一种在高速公路、
普通公路及城市街道的十字交叉口均适修建的采用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各种公路及城市街道十字交叉口所修建的各式各样的立交,无非是缓解 平面十字交叉口的交通堵塞或不顺畅而修建的,但大多数在十字交叉口所修建的立交,存 在着占地过多或层次过高或拆迁困难及立交线路上还存在交织或冲突点,导致工程造价昂 贵,尤其是在城市一般的十字交叉口上难以修建左、右转弯半径足够大的立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立交存在着占地过多、或层次过高、拆迁困难及立交线路 上还存在交织或冲突点,导致工程造价昂贵,尤其是在城市一般的十字交叉口上难以修建 左、右转弯半径足够大的立交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 方法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使用该方法可以在各种公路尤其是在城市街道十字交叉口修建成 足够大半径的左、右转弯匝道的立交,而且占地少、层次低、拆迁少及立交线路上不存在交 织及冲突点,工程造价低。还可以在城市街道或其他公路上现已修建成的一般高架桥的十 字交叉口之处,可改建一座变形型定向式立交或可以在现已修建成的简单菱形立交或立跨 改建成变形型定向式立交。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首先在上行直行车道远离相交路线中 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置下穿式左转弯匝道路线,首先下穿从下行直行车道引过 来的左转弯匝道,同时下穿上行直行车道,该左转弯匝道由下穿时的路线引出,并左进式靠 近下行直行车道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该左转弯匝道与下行车道 相反驶向引出之后,又下穿从下行直行车道引出的左转弯匝道,该左转弯匝道下穿下行车 道引出的左转弯匝道之后,引上坡式匝道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引双向车道同匝道入 口侧的上方引下匝道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引到下行直行车道匝道入口侧,并经加速车道 引入直行车道。 在下行直行车道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上跨式左转弯匝 道路线引出。经匝道及双向车道跨线桥,首先跨过从上行直行车道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同 时跨过下行直行车道,该左转弯匝道以架桥式路线引出,左进式靠近上行直行车道匝道出 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该左转弯匝道与上行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之后, 又跨过从上行直行车道弓I出的左转弯匝道,该左转弯匝道跨过从上行直行车道弓I出的左转 弯匝道之后,引架桥式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引双向车道跨线桥,在上行直行车道设下 坡落地之后路线跨过,在上行直行车道同匝道入口侧的上方引下坡匝道路线引出,将该左 转弯匝道弓I到上行直行车道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弓I入直行车道。 在上行直行车道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置的下穿式左转
5弯匝道还可以设置成上跨式左转弯匝道路线代替上行车道的下穿式左转弯匝道,并引匝道 及双向跨线桥,首先跨过从下行直行车道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同时跨过上行直行车道,设 下坡落地中的路线,该左转弯匝道跨过上行直行车道之后,引下坡式匝道路线引出,左进式 靠近下行直行车道匝道出之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该左转弯匝道与下行直 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之后,下穿从下行直行车道引出的左转弯匝道,该左转弯匝道下穿引 出的左转弯匝道之后,引上坡式匝道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引双向车道跨线桥跨过下 行直行车道,在下行直行车道同匝道入口侧的上方引下坡匝道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引到 下行直行车道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弓I入直行车道。 当上行直行车道是以架桥式桥道连接下一叉口立交,或是高架桥路线引出时,在
架桥式桥道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下穿式下坡匝道路线,首先下穿
从下行直行车道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同时下穿架桥式桥道,该左转弯匝道由下穿时的路
线引出,左进式靠近下行直行车道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该左转弯
匝道与下行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之后;又下穿从下行直行车道引出的左转弯匝道,该左
转弯匝道下穿从下行车道引出的左转弯匝道之后,引上坡匝道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
引双向车道跨线桥、跨过下行直行车道,在下行直行车道同匝道入口侧的上方引下坡匝道
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弓I到下行直行车道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弓I入直行车道。 在架桥式的下行直行车道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置上跨
式左转弯匝道路线引出,经匝道及双向车道跨线桥,首先跨过从桥道上引过来的左转弯匝
道,同时跨过下行直行车道,该左转弯匝道跨过下行直行车道之后,引架桥式匝道路线,左
进式靠近桥道匝道出口侧,并与桥道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引匝道跨线桥,跨过从桥
道引出的左转弯匝道之后,引下坡匝道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并下穿桥道;该左转弯匝
道下穿桥道之后,在桥道同匝道入口侧下方引上坡式西道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引到桥道
匝道入口侧上来,经加速车道弓I入桥道车道。 当立交是下跨式的,首先在设于平面的直行车道,在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 驶向的车道右侧,设置下穿式左转弯匝道路线引出,首先下穿从下跨直行车道引过来的左 转弯匝道,同时下穿平面的直行车道路线下方的斜地道,该左转弯匝道下穿平面直行车道 之后,以下穿时的路线引出,左进式靠近下跨直行车道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 驶向引出,该左转弯匝道在下跨直行车道匝道出口侧下穿从下跨直行车道弓I出的左转弯匝 道,该左转弯匝道由此路线引出,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设上坡回到平面的下跨直行车道路 线下方的斜地道下穿过,该左转这匝道下穿过下跨直行车道之后,在下跨直行车道同匝道 入口侧下方引上坡式匝道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引到已设上坡引回到平面的下跨直行车道 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弓I入直行车道。 在下跨直行车道设上坡回到平面的路线远离相交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 车道右侧,设置上跨式左转弯匝道弓I出,引匝道及双向车道跨线桥,首先跨过从平面直行车 道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同时跨过下跨直行车道,该左转弯匝道跨过下跨直行车道之后,以 架桥式路线弓I出,左进式靠近平面直行车道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 引匝道跨线桥、跨过从平面直行车道引出的左转弯匝道。该左转弯匝道跨过平面直行车道 引出的左转弯匝道之后,引下坡式匝道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平面直行车道路线下方 的斜地道穿过,该左转弯匝道穿过斜地道之后在平面直行车道同匝道入口侧下方引上坡匝道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弓I到平面直行车道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弓I入直行车道。
在平面直行车道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的左转弯匝道,当左 进式靠近下跨直行车道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时,该左转弯匝道在 下跨直行车道匝道出口侧下穿从下跨直行车道引出的左转弯匝道之后,此时的该左转弯匝 道还可以设置成上坡式匝道路线引出,代替上述平面直行车道下穿式的左转弯匝道,上坡 式匝道路线引出之后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引双向车道跨线桥,跨过尚未设上坡引回到平 面的下跨直行车道,该左转弯匝道跨过下跨直行车道之后,在下跨直行车道同匝道入口侧 同一平面匝道路线引出,将该左转弯匝道引到已设上坡引回到平面的下跨直行车道匝道入 口侧,经加速车道弓I入直行车道。 在上述任一项的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在上行直行车道和下行直 行车道路线引出当中,还可以将上行或下行直行车道在相交路线中心两端引出的路线还可 以设置成偏离道路中心线路线,代替上述所有的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路线,并在上行车道 的左转弯匝道,或下行车道的左转弯匝道以远离相交路线两端设的跨线桥跨过或设下穿式 匝道下穿直行道之处,将偏离后的直行车道引回到中心线中来。在从偏离中心线的上行车 道,和偏离中心线的下行车道右侧的左转弯匝道引出的右转弯匝道与左转弯匝道,下穿或 跨过直行车道之后的路线相反驶向同一平面下穿上行车道或同一处跨线桥跨过下行车道, 右转弯匝道下穿上行车道之后,在上行车道右侧下方引上坡匝道路线,并与从上行车道引 过来的左转弯匝道同一处跨线桥跨过落地之后的上行车道路线,该右转弯匝道跨过上行车 道之后,合并左转弯匝道引下坡匝道路线;该右转弯匝道在跨过下行车道之后以平行桥道 引出,并与从下行车道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同一处跨线桥跨过下行车道,该右转弯匝道跨 过下行车道之后,合并左转弯匝道,弓I下坡匝道路线进入直行车道。 以上右转弯匝道与左转弯匝道路线同一平面下穿上行车道,或同一处跨线桥路过 下行车道,并引上坡匝道或弓I平行桥匝道及其他方式路线布置引出,在图1至图6具体实施 方式中均可采用,左转弯匝道通过上述路线布置,扩大了右转弯半径曲线,在城市街道窄小 的十字交叉口都可以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上 跨式道路线形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的另 一种上跨式道路线形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3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三具体实施方式
的架 桥道道路线形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4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的下 跨式道路线形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5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的另 一种下跨式道路线形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6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六具体实施方式
的主线偏离中心线道路线形式布置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 上跨式的上行直行车道(1)和下行直行车道,(2)在上行直行车道(1)远离相交路线中心 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下穿式左转弯匝道(3)路线,在左转弯匝道(3)路线引出之后, 设分岔口 (7)及右转弯匝道(4),左转弯匝道(3)不跨过前方下行直行车道,(2)将其引向 向左转弯,并引下穿式匝道,先下穿从下行直行车道(2)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6)同时下穿 上行直行车道(1);该左转弯匝道(3)由下穿时的平面路线引出,左进式靠近下行直行车道
(2) 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该左转弯匝道(3)与下行车道相反驶向 引出之后,又下穿从下行直行车道(2)引出的左转弯匝道(6),该左转弯匝道(3)下穿左转 弯匝道(6)之后,引上坡式匝道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引双向车道跨线桥,跨过下行 直行车道(2),在下行直行车道(2)同匝道入口侧的上方引下坡匝道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
(3) 引到下行直行车道(2)匝道入口侧,并经加速车道引入直行车道。 在下行直行车道(2)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上跨式左转 弯匝道(6)路线,左转弯匝道(6)不跨过前方上行直行车道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上跨式 匝道,经匝道及双向车道跨线桥,首先跨过从上行直行车道(1)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3)。 以架桥式路线引出,左进式靠近上行直行车道(1)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 向引出,该左转弯匝道(6)与上行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之后,又跨过从上行直行车道(1) 引出的左转弯匝道(3),该左转弯匝道(6)跨过左转弯匝道(3)之后,引架桥式路线在远离 相交路线两端,引双向车道跨线桥,在上行直行车道(1)设下坡落地之后路线跨过,在上行 直行车道(1)同匝道入口侧的上方引下坡匝道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6)引到上行直行车 道(1)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引入直行车道。 图2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 行直行车道(1)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还可以设上跨式左转弯匝道 (3)代替图1上行车道的下穿式左转弯匝道(3),左转弯匝道(3)不跨过前方下行直行车道 (2),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上跨式匝道,经引匝道及双向车道跨线桥,首先跨过从下行直 行车道(2)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6),同时跨过上行直行车道设下坡落地中的路线,该左转 弯匝道(3)以下坡式匝道路线引出,左进式靠近下行直行车道(2)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 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该左转弯匝道(3)与下行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之后,又下穿从下 行直行车道(2)引出的左转弯匝道(6)该左转弯匝道(3)下穿左转弯匝道(6)之后,引上 坡式匝道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引双向车道跨线桥,跨过下行直行车道(2)。在下行直 行车道(2)同匝道入口侧的上方引下坡匝道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3)引到下行直行车道 (2)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引入直行车道。 图3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三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 架桥式桥道(8)和下行直行车道(2),在桥道(8)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 侧设下穿式左转弯匝道(3)路线,在左转弯匝道(3)路线引出之后,设分岔口 (7)及右转弯 匝道(4),左转弯匝道(3)不跨过前方下行直行车道(2)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下穿式匝 道路线。首先下穿从下行直行车道(2)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6),同时下穿桥道(S),该左转弯匝道(3)由下穿时的路线引出左进式靠近下行直行车道(2)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 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该左转方匝道(3)与下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之后又下穿从下行直行 车道(2)引出的左转弯匝道(6),该左转弯匝道(3)下穿左转弯匝道(6)之后,引上坡式匝 道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有引双向车道跨线桥,跨过下行直行车道(2),在下行直行车道 (2)同匝道入口侧的上方引下坡匝道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3)引到下行直行车道(2)匝道 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弓I入直行车道。 在下行直行车道(2)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上跨式左转 弯匝道(6)左转弯匝道(6)不跨过前方桥道(8)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上跨式匝道。首先 跨过从桥道(8)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3),同时跨过下行直行车道(2),该左转弯匝道(6) 跨过下行车道(2)之后,引架桥式匝道路线左进式靠近桥道(8)匝道出口侧,并与桥道(8) 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引匝道跨线桥,跨过从桥道(8)引出的左转弯匝道(3),该左 转弯匝道(6)在跨过从桥道(8)引出的左转弯匝道(3)之后,引下坡式匝道路线,在远离相 交路两端下穿桥道(8),该左转弯匝道(6)下穿桥道(8)之后,在桥道(8)同匝道入口侧的 下方引上坡式匝道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6)引到桥道(8)匝道入口侧上来,经加速车道引 入直行车道。 图4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 下跨式的平面直行车道(5)和下跨的直行车道(9),在平面直行车道(5)远离相交中心两 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下穿式左转弯匝道(3)路线,在左转弯匝道(3)路线引出之后,设 分岔口 (7)及右转弯匝道(4)左转弯匝道(3)不跨过前方下跨直行车道(9)将其引向向左 转弯,并引下穿式匝道路线。首先下穿从下跨直行车道(9)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6),同时 下穿设在平面直行车道(5)路线下方的斜地道该左转弯匝道(3)下穿平面直行车道(5)之 后,以下穿时的路线引出左进式靠近下跨直行车道(9)匝道出口侧,上方并与该侧直行车 道(9)该左转弯匝道(3)在下跨直车道(9)相反驶向引出匝道出口侧下穿从下跨直行车道 引出的左转方匝道(6)该左转方匝道(3)由此路线引出,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下跨直行车 道(9)引上坡回到平面的下跨直行车道(9)路线下方的斜地道穿过,该左转方匝道(3)下 穿过下跨直行车道(9)之后,在下跨直行车道同匝道入口侧下方引上坡式匝道路线,将该 左转弯匝道(3)引到已设上坡引回到平面的下跨直行车道(9)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引 入直行车道。 在下跨直行车道(9)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上跨式左转 弯匝道(6)左转弯匝道(6)不穿过前方平面直行车道(5)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上跨平 面式匝道在远离相交路线的两端,引匝道及双向车道跨线桥,首先跨过从平面直行车道(5) 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3),同时跨过下跨直行车道(9),该左转弯匝道(6)跨过下跨直行车 道(9)之后,以架桥式路线引出,左进式靠近平面直行车道(5)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 车道相反驶向引出,引匝道跨线桥,跨过从平面直行车道(5)引出的左转弯匝道(3),该左 转弯匝道(6)跨过平面直行车道(5)引出的左转弯匝道(3)之后,引下坡匝道路线,在远离 相交线两端平面直行车道(5)路线下方的斜地道下穿过,该左转弯匝道(6)在平面直行车 道(5)同匝道入口侧下方引上坡匝道路线,将该左转方匝道(6)引到平面直行车道(5)匝 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弓I入直行车道。 图5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在平
9面直行车道(5)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下穿式左转弯匝道(3),当 左进式靠近下跨直行车道(9)匝道出口侧,并与下跨直行车道(9)相反驶向引出时,该左转 弯匝道(3)在下跨直行车道(9)匝道出口侧下穿从下跨直行车道(9)引出的左转弯匝道 (6),该左转弯匝道(3)此时还可以设置成上坡式匝道路线引出代替图4所示上行车道(1) 引出的下穿从下行车道引出的左转弯匝道(6)此时的左转弯匝道(3)所述左转弯匝道(3) 以上坡式匝道路引出之后,引双向车道跨线桥,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跨过尚未设上坡引回 到平面的下跨直行车道(9),该左转弯匝道(3)跨过下跨直行车道(9)之后,在下跨直行车 道(9)同匝道入口侧上方引平面式匝道路线引出,将该左转弯匝道(3)引到已没上坡引回 到平面的下跨直行车道(9),经加速车道引入直行车道。 图6所示是本发明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第六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 述各具体实施方式
当中的任一项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具体实施方式
中,在 上行直行车道或下行直行车道道路引出中,因左转弯匝道(3)引出的和左转弯匝道(6)引 过来的都设置于上行车道或下行车道单侧,因拆迁或其他原因,可以将上行车道和下行车 道在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引出的道路,设置成偏离道路中心线布置引出,代替上述图1 至图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直行车道,并在左转弯匝道(3)或左转弯匝道(6)在远离相交路 线中心两端设跨线桥跨过或设下穿式匝道下穿上行直行车道或下行直行车道之处,引设转 弯方式将偏离后的下行直行车道或直行车道引回到道路中心线中来。在从偏离中心线的上 行车道(l),和偏离中心线的下行车道(2)右侧的左转弯匝道(3)引出的右转弯匝道(4), 与左转弯匝道(3)或在左转弯匝道(6),下穿上行车道(1)或跨过下行车道(2),之后的路 线相反驶向同一平面上穿过上行车道(l),或同一处跨线桥跨过下行车道(2)右转弯匝道 (4)下穿上行车道过之后,在上行车道右侧下方引上坡匝道路线并与从上行车道(1)引过 来的左转匝道同一处跨线桥跨过落地之后的上行车道(1)路线,该右转弯匝道(4)跨过上 行车道(l),合并左转弯匝道(6)引下坡匝道路线;该右转弯匝道在跨过下行车道之后,以 平行桥道引出,并与从下行车道(2)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同一跨线桥跨过下行车道,该右 转弯匝道跨过下行车道之后,合并左转匝道,引下坡匝道路线进入直行车道。左转弯匝道 (4)同左转弯匝道路线同一平面下穿上行车道(l),或同一处跨线桥跨过下行车道(2),并 引上坡匝道或引平行桥道及其他平面方式路线布置引出,均若在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内, 在图1至图具体实施方式
中均可采用。 右转弯匝道(4)通过上述路线布置,扩大了右转弯半径曲线,在城市街道窄小的 十字交叉口都可以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定。 立交之下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可以采用多种常规设计方法,在本发明修建变形 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未加以说明。
权利要求
一种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包括上跨式的上行直行车道(1)和下行直行车道(2),在上行直行车道(1)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下穿式左转弯匝道(3)路线,在左转弯匝道(3)路线引出之后,设分岔口(7)及右转弯匝道(4),其特征是首先是所述左转弯匝道(3)不跨过前方下行直行车道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下穿式匝道,先下穿从下行直行车道(2)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6),同时下穿上行直行车道(1),所述左转弯匝道(3)由下穿时的平面路线引出左进式靠近下行直行车道(2)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所述左转弯匝道(3)与下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之后,又下穿从下行直行车道(2)引出的左转弯匝道(6),所述左转弯匝道(3)下穿左转弯匝道(6)之后,引上坡式匝道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引双向车道跨线桥,跨过下行直行车道(2),在下行直行车道(2)同匝道入口侧的上方引下坡匝道路线,将所述左转弯匝道(3)引到下行直行车道(2)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引入直行车道。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在下行直行车道(2) 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上跨式左转弯匝道(6)路线,其特征是首 先是所述左转弯匝道(6)不跨过前方上行行车道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上跨式匝道经匝 道及双向车道跨线桥,首先跨过从上行直行车道(1)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3),同时跨过下 行直行车道(2),所述左转弯匝道(6)以架桥式路线引出左进式靠近上行直行车道(1)匝 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所述左转方弯匝道(6)与上行直行车道相反 驶向引出之后,又跨过从上行直行车道(1)引出的左转弯匝道(3),所述左转弯匝道(6),跨 过左转弯匝道(3)之后,引架桥式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经双向车道跨线桥在上行直 行车道(1)设下坡落地路线之后跨过,在上行直行车道(1)同匝道入口侧的上方引下坡匝 道路线,将所述左转弯匝道(6)引到上行直行车道(1)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引入直行车 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行直 行车道(1)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上跨式左转弯匝道(3)代替权 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式左转弯通道(3)还可以引双向车道路线桥,首先跨过从下行直行车 道(2)引过来的左转弯车道(6),同时跨过上行直行车道设下坡落地中的路线,所述左转弯 匝道(3)以下坡式路线引出,左进式靠近下行直行车道(2)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 相反驶向引出,所述左转弯匝道(3)与下行车道(2)相反驶向引出之后,下穿从下行车道 (2)引出的左转弯匝道(6),所述左转弯匝道(5)下穿左转弯匝道(6)之后,引上坡式匝道 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经双向车道跨线桥,跨过下行直行车道(2)在下行直行车 道(2)匝道入口侧的上方引下坡匝道路线,将所述左转方面(3)引到下行直行车道(2)匝 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弓I入直行车道。
4. 一种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包括架桥式桥道(8)和下行直行车道 (2),在桥道(8)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下穿式左转弯匝道(3)路 线,在左转弯匝道(3)路线引出之后,设分岔口 (7)及右转弯匝道(4)其特征是,首先是所 述左转弯匝道(3)不跨过下行前方直行车道(2)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下穿式匝道路线。 首先下穿从下行直行车道(2)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6),同时下穿桥道(8),所述在转弯匝 道(3)由下穿时路线引出并左进式靠近下行直行车道(2)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 相反驶向引出,所述左转弯匝道(3)与下行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之后,又下穿从下行直行车道(2)引出的左转弯匝道(6),所述左转弯匝道(3),下穿左转弯匝道(6)之后,引上坡 匝道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经双向车道跨线桥跨过下行直行车道(2)在下行直行车道(2) 同匝道入口侧的上方引下坡匝道路线,将所述左转弯匝道(3)引到下行直行车道(2)匝 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弓I入直行车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在下行直行车道(2) 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上跨式左转弯匝道(6)左转弯匝道(6)不跨 过前方桥道(8)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上跨式匝道,经匝道及双向车道跨线桥,首先跨过 从桥道(8)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3),同时跨过下行直行车道(2)所述左转弯匝道(6)跨过 下行直行车道(2)之后,其特征是引架桥式匝道路线左进式靠近桥道(8)匝道出口侧,并 与桥道(8)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引匝道跨线桥跨过从桥道(8)引出的左转弯匝道(3) ,所述左转弯匝道(6)在跨过从桥道(8)引出的左转弯匝道(3)之后,引下坡式匝道路 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下穿桥道(8),所述左转弯匝道(6)之后,在桥道(8)同匝道入口侧 的下方引上坡式匝道路线,将所述左转方匝道(6)引到桥道(8)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引 入直行车道。
6. —种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包括下跨式的平面直行车道(5)和下跨 直行车道(9),在平面直行车道(5)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反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下穿式 左转弯匝道(3)路线,在左转弯匝道(3)路线引出之后,设分岔口 (7)及左转弯匝道(4)所 述左转弯匝道(3)不跨过前方下跨直行车道(9)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下穿式匝道路线, 首先下穿从下跨直行车道(9)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6)同时下穿设在平面直行车道(5)路 线下方的斜地道,所述左转弯匝道(3)下穿平面直行车道(5)之后,以下穿时的路线引出左 进式靠近下跨直行车道(9)匝道出口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所述左转弯匝 道相反驶向引出之后,并在下跨直行车道(9)匝道出口侧下穿从下跨直行车道(9)引出的 左转弯匝道(6)其特征是所述左转弯匝道(3)由下穿时的路线引出,在下跨直行车道(9) 设上坡引回到平面的直行车道(9)路线下方斜地道穿过,所述左转弯匝道(3)下穿过下跨 直行车道(9)之后,在下跨直行车道(9)同匝道入口侧的下方引上坡式匝道路线,将所述左 转方匝道(3)引到下跨直行车道(9)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引入直行车道。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在下跨直行车道(9) 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上跨式左转弯匝道(6)所述左转弯匝道(6) 不跨过前方平面直行车道(5)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上跨平面式匝道路线,并引匝道及 双向车道跨线桥,跨过从平面直行车道(5)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3),同时跨过下跨直行车 道(9)其特征是所述左转弯匝道(6)跨过下跨直行车道(9)之后,以架桥式路线引出,左 进式靠近平面直行车道(5)匝道出上侧,并与该侧直行车道相反驶向引出,经匝道跨线桥、 跨过从平面直行车道(5)引出的左转弯匝道(3),所述左转弯匝道(6),跨过平面直行车道 (5)引出的左转弯匝道(3)之后,引下坡式匝道路线,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平面直行车道 (5)路线下方斜地道穿过,所述左转方匝道(6)在平面直行车道(5)同匝道入口侧下方引 上坡匝道路线,将所述匝道(6)引到平面直行车道(5)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引入自行车 道。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在平面直行车道(5) 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下穿式左转弯匝道(3)当所述左转弯匝道3)当左进式靠近下跨直行车道(9)匝道出口侧,在下穿从下跨直行车道(9)引出的左转弯匝道(6)之后,其特征是所述左转方匝道(3)同时还可以设置成上坡式匝道路线引出,代替权利要求所述6所述的在下穿从下跨直行车道(9)引出的左转弯匝道(6)的左转弯匝道(3),经双向车道跨线桥,跨过尚未设上坡引回到平面的下跨直行车道(9),所述左转弯匝道(3)跨过下跨直行车道(9)之后,在下跨直行车道(4)同匝道入口侧上方引平面匝道路线引出,将所述左转弯匝道(3)引到已设上坡引回到平面的下跨直行车道(9)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引入直行车道。
9. 根据权利要利1至8所述的任一项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行直行车道或下行直行车路线引出中,可以将上行或下行直行车道引出的路线设置成偏离道路中心线布置,在远离相交路线中心两端设的跨线桥跨过或设下穿式匝道下穿直行车道之处,将偏离后的直行车道引回到中心线中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修建变形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其特征是在偏离中心线的上行车道(l),和偏离中心线的下行车道(2)右侧的左转弯匝道引出的右转弯匝道(4),与左转弯匝道(3),或在左转弯匝道(6)下穿上行车道(l),或跨过下行车道(2)之后的路线相反驶向同一平面穿过上行车道(l),或同一处跨线桥跨过下行车道(2),所述左转弯匝道(4)下穿过之后,在上行车道右侧下方引上坡匝道路线,并与上行车道(1)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一同引跨线桥跨过落地之后的上行车道(1)路线,所述右转弯匝道(4)跨过上行车道(1)之后,合并左转弯匝道(6)引下坡匝道路线,所述右转弯匝道(4)在跨过下行车道(2)之后,以平行桥道引出并与从下行车道(2)引过来的左转弯匝道(6),同一处跨线桥跨过从下行车道(2)所述右转弯匝道(4),跨过下行车道(2)之后,合并左转弯匝道(3),弓I下坡匝道路线进入直行车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建变形型定向式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包括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及右转弯匝道,在直行车道远离相交路线两端相对驶向的车道右侧设上跨式或下穿式左转弯匝道,该左转弯匝道不跨过或下穿前方直行车道,将其引向向左转弯,并引上跨式或下穿式匝道路线上跨或下穿左侧直行车道,并左进式靠近另一直行车道,并与该侧车道相反驶向引出。该左转弯匝道在远离相交路线两端跨过或下穿直行车道,该左转弯匝道在直行车道同匝道入口侧的上方或下方引上坡或下坡匝道路线,将该左转弯匝道引回到直行车道匝道入口侧,经加速车道引入直行车道。本发明通过上述立交线形布置方法具有层次低、占地少,转弯匝道半径大、造价低,尤其是可以改变城市交通不良状况等优点。
文档编号E01C1/00GK101736664SQ20081012224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5日
发明者胡昌碰 申请人:胡昌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