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结构和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

文档序号:2260118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涵结构和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涵结构和一种利用该箱涵结构的箱涵顶进施工方法,尤其涉及 一种箱涵穿越路基的中继间千斤顶顶进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使交通变得更加便利,经常需要从铁路、公路路基下新 辟道路以方便另一方向上的行人或车辆的通行,但此时要求新辟道路的施工不能影响其上 原有的铁路或公路。另外,我国经常发生泥石流或洪水冲垮路基的情况,但某些公路在最初 修建的时候对这种情况准备不足,路基下的涵洞过小,为了防止洪水冲垮路基,需要重新修 建更大的涵洞,但是如果用纯人工挖掘更大的涵洞必须挖开路面,这种方法不仅毁坏了原 有路面,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阻断了已有公路上的车辆的通行。针对上述情况,已经发展出了箱涵顶进技术,对原有路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后, 可采取顶入法施工通道桥涵。箱涵指的是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箱涵可 包括一个或多个节,每个节的断面为方形或矩形,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圬工制成,其中,钢 筋混凝土应用较广。箱涵的盖板、涵身及基础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起来的一个整体,可用来 排水、过人以及车辆的通行。在实际施工中,通常将箱涵逐节地顶入路基,然后移除箱涵中 的泥土砂石,最后各节箱涵形成最后的涵洞。但传统的箱涵顶进技术并不成熟,在箱涵顶进时,其上的原有路面可能会出现裂 痕或沉陷,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在传统的箱涵顶进技术中,仅使用千斤顶接触最 后一节来推动箱涵的所有节一起向前运动,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由于阻力过大而推进缓慢。 传统的箱涵顶进技术效率低,施工成本高,影响了箱涵顶进技术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的箱涵顶进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箱涵结构和利用该箱 涵结构穿越路基的中继间千斤顶顶进方法。除了采用后背千斤顶之外,还采用了中继间千 斤顶,从而可将箱涵分节顶入,减小了顶进时所遇到的阻力,加快了施工进度。本发明提供一种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箱涵的相邻两节之间安装中继间千斤顶,在箱涵的最后节之后安装后背千斤 顶。利用最前面的第一中继间千斤顶顶进箱涵最前面的最前节,当箱涵最前节被顶进预定 长度后,第一中继间千斤顶回位;如果箱涵仅有两节,则利用后背千斤顶顶进箱涵的最后 节,直到被顶进预定长度时千斤顶回位,此时一个顶进周期结束,如果箱涵有三节或三节以 上,则依次利用位于第一中继间千斤顶之后的中继间千斤顶顺序顶进箱涵中间的各节,并 分别在顶进预定长度后回位,然后利用后背千斤顶顶进箱涵的最后节,直到最后节被顶进 预定长度时回位,一个顶进周期结束。重复箱涵各节的上述顶进周期直至箱涵穿越路基到 达最终位置为止。在箱涵穿越路基期间,将逐渐进入箱涵的砂砾石运走。在箱涵最后节距其起始位置的距离大于后背千斤顶的行程时,增加顶铁,使后背千斤顶的顶镐和顶铁相对。当顶铁的长度不足时,更换更长的顶铁或者增加新的顶铁。安装 顶铁后需要经过检校,使箱涵不被顶偏。顶铁与千斤顶顶镐之间采用缓冲材料衬垫。所述 千斤顶顶进方法还包括首先安装Im顶铁,经检校后,千斤顶继续顶进,千斤顶行进lm,更 换顶铁。先将Im顶铁移开,换用2m顶铁。当箱涵行进共3m时,采用2m顶铁配合Im顶铁, 顶铁与顶铁间用螺栓连接,以此推进,保证连接质量。顶铁采用钢板和钢轨焊接而成。在顶 铁上焊接槽钢,与顶进方向垂直的槽钢作为压顶,与顶进方向斜交的作为剪刀撑,在顶铁和 顶铁之间增加加固连接方钢。在作为压顶的槽钢两端采用电焊切割地锚孔,将钢轨穿过地 锚孔打入地下作为地锚,在钢轨顶部和槽钢的地锚孔之间进行焊接。钢轨打入地下的深度 为 1. 2m。在顶进箱涵之前,在即将穿越的路基的旁边开挖基坑,在基坑内制作滑板,在滑板 表层上采用润滑的材料,在滑板上面预制两节或多于两节的箱涵。制作滑板的步骤包括在 基坑内铺垫碎石层,平整碾压后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滑板,在滑板表层上依次铺设机 油、滑石粉及石蜡这些润滑材料。箱涵最前节装有刃脚。所述刃脚包括钢刃脚、侧刃脚和底刃脚。所述刃脚通过螺 栓安装在最前节的前端壁上。在挖掘进入箱涵的砂砾石时,保持箱涵四周刃脚插入砂砾石 中。采用先上后下的开挖方式将进入箱涵中的砂石运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箱涵相邻两节的外侧壁四周安装防护套,防止砂砾石通过相邻 两节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钢销和引导件,将引导件平行于顶进方向放置在多根钢销之 间,使箱涵前后各节对齐。所述预定长度大约为20cm。中继间千斤顶的可延伸端朝向其前面的一节箱涵的后端,中继间千斤顶的可延伸 端与其前面一节箱涵的后端之间设置有钢垫板,中继间千斤顶的非延伸端与其后面的一节 箱涵之间也设置钢垫板。中继间千斤顶安置在其后面的一节箱涵的预留槽中,预留槽设置 在该节箱涵的底板前端处。预留槽的长度、宽度、高度和预留槽底面到底板下表面的距离根 据中继间千斤顶、箱涵的大小和实际需要设置。箱涵的各节的长度均为12. 5m,预留槽长度 大约为0. 9m、宽度大约为3. 2m、高度大约为0. 7m,预留槽的底面到底板的下表面的距离大 约为0. 2m。当箱涵的各节全部穿越路基到位后,拆卸装在预留槽中的中继间千斤顶,然后用 混凝土填充预留槽。钢垫板的尺寸40 X 40 X 5cm。后背千斤顶安装在箱涵的最后节的后端壁上。后背千斤顶安装在箱涵的最后节的 后端壁的保护槽中。顶进同一节箱涵的各个千斤顶的顶进需要同步。在基坑的箱涵两侧设置导向墩。在箱涵的各节之间设置沉降缝。当砂砾石层出现垮塌现象时,对砂砾石层进行喷浆封闭。当砂砾石层出现垮塌现 象时,对砂砾石层采用锚杆喷浆封闭。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中,对参考路段采用上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进行施工,在顶进过程中,记录各中继间千斤顶以及后背千斤顶在顶进时箱涵到起始预制位置的距离以及千斤顶 的预定压强,各千斤顶的预定压强为各千斤顶每次顶进预定长度所对应的压强,从而得到 参考液压曲线,所述参考液压曲线反映在参考路段处各千斤顶的预定压强与箱涵到起始预 制位置起的距离的关系,在其他路段进行箱涵顶进的过程中,使各千斤顶按照所述参考液压曲线所指示 的、与箱涵到起始预制位置的距离对应的预定压强值进油升压,如果顶进长度小于预定长 度,则微调千斤顶来微调顶进长度。其余顶进过程与前述方法类似。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箱涵,具有两节或两节以上的中空箱体,其中,箱涵的每个节均 为两端敞开的中空箱体,箱涵的最前节的前端壁装有刃脚,在箱涵的除最前节之外的各节 的底板前端处均设置预留槽,中继间千斤顶安置在预留槽中;中继间千斤顶的后端朝向预 留槽的后侧壁;中继间千斤顶的前端朝向其前面一节箱涵的后端,中继间千斤顶的前端与 其前面一节箱涵的后端之间设置有钢垫板。所述刃脚通过预埋螺栓安装在箱涵的最前节的前端壁上。在箱涵最前节的前端壁 的顶部设有钢刃脚,在前端壁的竖直两侧部设有侧刃脚,在前端壁的底部设底刃脚。刃脚的 内侧面上具有肋板。刃脚的外侧具有外肋板。中继间千斤顶的非延伸端与预留槽的后侧壁间设置有钢垫板。在箱涵的内侧边处设立斜面。在箱涵各节的底板的左右两边均设置多根钢销。钢销埋入底板的长度为0. 5m,外 露0. 5m。每一边的所述多根钢销中的一部分沿与顶进方向平行的第一直线排列,另一部分 沿与顶进方向平行的第二直线排列,在这两部分之间形成卡槽,在卡槽中放入引导件。引导 件为40A槽钢,长度为3m。位于第一直线上的钢销和位于第二直线上的钢销沿着顶进方向 交错排列。在各节箱涵的外侧壁的邻近沉降缝的四周缘上均预埋钢板,所述沉降缝设置在箱 涵的相邻两节之间,四周的钢板包围相邻两节之间的沉降缝,从而构成了防护套。在沉降缝 后面的一节箱涵的外侧壁四周邻近沉降缝的位置上设置第一凹陷,第一凹陷内固定安装有 第一钢板;在沉降缝前面的一节箱涵的外侧壁四周邻近沉降缝的位置上设置另一深度比第 一凹陷的深度小的第二凹陷,第二凹陷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钢板,第二钢板和第一钢板交叠。 在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互相面对的界面上涂覆润滑材料。第二钢板的后端不碰到第一凹陷 的后侧壁。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厚度之和与第一凹陷的深度相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滑板上预制箱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基坑最底部的地基砂砾石层上铺垫碎石垫层;在碎石垫层上方进行钢筋制安, 安装模板,浇筑砼滑板,拆除模板,并进行养护,从而制成滑板;在滑板上涂覆石蜡;在石蜡 上涂覆机油滑石粉浆,在机油滑石粉浆上设置一层或多层塑料薄膜。碎石垫层的厚度大约是20cm。砼滑板的强度等级为C30,厚度大约为30cm。石蜡 的厚度大约为3mm。机油滑石粉浆的厚度为2mm左右,其中,机油的重量百分比为40%。塑 料薄膜的层数为2。当箱涵在滑板上预制完成时,在基坑的地面沿箱涵的两侧设置导向墩。本发明的箱涵穿越公路中继间千斤顶顶进施工技术可应用在排洪涵穿越高速公 路的顶进工程中,并在河谷地带超薄覆盖砂砾石层同步液压顶进大断面矩形箱涵穿越高
9速公路施工中有很大的优势,而且施工技术先进、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符合节能环保要 求,能够确保箱涵上的原有高速公路不断道,路面无裂痕、无沉陷,无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 安全、质量和工期目标,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使机具、设备使用率得到提高,具有 推广应用前景。


通过下面结合示意性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 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示意性示出预制箱涵断面的截面图;图2A和图2B分别是示意性示出箱涵前节的钢刃脚、侧刃脚和底刃脚的侧面图和 主视图;图3是示意性示出箱涵和中继间千斤顶位于滑板上时的俯视剖面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箱涵在滑板上预制时的结构图;图5是示意性示出中继间千斤顶的立面图;图6是示意性示出中继间千斤顶在箱涵中的位置的俯视剖面图;图7A和图7B分别是示意性示出中继间千斤顶和后背千斤顶在箱涵端面中的安装 位置图;图8是示意性示出箱涵的防护套的设置的视图;图9是示意性示出箱涵的钢销和槽钢的设置的视图;图10是示意性示出中继间千斤顶的预定压强与箱涵到起始预制位置的距离的关 系图;图11是示意性示出后背千斤顶的预定压强与箱涵到起始预制位置的距离的关系 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参照示出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 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成局限于这里阐述的示例实施例。相 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例以使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全的,并将把本发明的范围充分传递 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可能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 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将进一步理解,除非这里明 确定义,否则术语(例如在通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的上 下文中它们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而不是理想化地或者过于形式化地解释它们的意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由于本发明下面描述的各部分的技术方案是对箱涵顶 进技术各个部分的改进,因此可以任意组合,除非文中特别指出或者明显矛盾。下文所描述 的技术特征都不是必不可少的,除非文中特别指出。在本发明中,将顺着箱涵的顶进方向的前方称为“前”,将逆着箱涵的顶进方向的 后方称为“后”。但在叙述千斤顶的前端和后端时例外,千斤顶的前端指其可延伸端(也即 顶镐的伸出端),千斤顶的后端指其非延伸端。
箱涵顶进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即将穿越的路基的一侧开挖基坑,当基坑开挖到 设计的要求后,进行滑板制作,然后在基坑内的滑板上面预制箱涵,利用中继间千斤顶和后 背千斤顶顶动各节箱涵逐步向前推进,直到箱涵到达预定位置,最后拆除千斤顶完成施工。其中,箱涵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圬工制成,箱涵可包括多个节,每个节的断面为方 形或矩形,每个节均为两端敞开的中空箱体,箱涵的断面如图1所示,其中为了箱涵整体结 构的稳定,通常在箱涵的内侧边处设立斜面。为了使箱涵被轻松地顶入前方路基,采用钢刃 脚切割砂砾石支护技术,在箱涵的最前节前端上具有刃脚,这样前方的砂石就可轻松地被 吃入箱涵,然后可通过人工采用先上后下的开挖方式将箱涵中的砂石运走。优选的方案如 图2A和2B所示,箱涵可具有钢刃脚1、侧刃脚2和底刃脚3。在预制箱涵最前节的前端上, 预埋螺栓6,然后将加工好的钢刃脚1、侧刃脚2和底刃脚3连接到箱涵的最前节上。为保 证箱涵不被顶偏,顶进时坚持吃砂砾石顶进的原则,即无论何时均需保持箱涵刃脚插入砂 砾石中,挖砂砾石时不能使刃脚露出,这样在刃脚的两侧都有土层,受力会比较均勻,同时 也能保证刃脚不会由于只受一侧的压力而卷曲。顶进开挖砂砾石时必须保证箱涵四周钢刃 脚吃土深度始终不得小于一定深度(例如20cm)。另外,刃脚的内侧面上具有肋板4,刃脚 的外侧还具有外肋板5,这些肋板起增加刀刃强度的作用,它们的厚度可以为20mm。千斤顶根据安装位置分为中继间千斤顶7和后背千斤顶8两种,中继间千斤顶7 处于箱涵的相邻两节之间,后背千斤顶8位于箱涵最后一节处。对千斤顶的具体操作是 通过中继间千斤顶7进油升压来顶动其前面一节的箱涵,使其向前移动预定长度(例如, 20cm)后,缩回中继间千斤顶7 (千斤顶回油降压到底或回位),再通过位于箱涵的最后节和 后背墙之间的后背千斤顶8进油升压来顶动最后节的箱涵向前推进,使最后节的箱涵也向 前移动该预定长度,这样,千斤顶的一个顶进周期完成。当箱涵整体从初始预制位置向前移 动一段距离后(例如Im),将超出后背千斤顶8的顶镐行程(例如lm),因此可以安放顶铁, 让后背千斤顶8的顶镐与顶铁相对,从而使箱涵可被顶入更深的距离,可使用汽车吊来安 装顶铁,检校后(即,使顶铁垂直于后背墙,也即保证顶铁与箱涵顶进轴线平行、对称),继 续使中继间千斤顶7和后背千斤顶8依次顶进。箱涵的各节不断重复上述顶进周期,并在 需要时更换或增加顶铁,直至箱涵最前节、中间节、最后节全部顶入到达最终的位置。箱涵 每次顶进的长度一般不得大于预定长度(例如,20cm),严禁冒进。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中继间千斤顶7顶进箱涵穿越公路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具体施工环境选用千斤顶,在基坑内制作滑板和箱涵,安装钢垫板 9、中继间千斤顶7、后背千斤顶8和顶铁,设置防护套、钢销及导向件,千斤顶顶进,通过测 量与记录得到中继间千斤顶7和后背千斤顶8顶进预定长度所需要的压强与箱涵到起始预 制位置的距离的参考液压曲线图,根据该参考液压曲线图控制千斤顶压强与顶进长度,最 后使千斤顶回油至原位。首先,根据施工要求和具体环境选用千斤顶,在箱涵顶进方法中,为了沿多个接触 点对箱涵施压,使用多个千斤顶一起顶进箱涵,千斤顶可选用通常所使用的千斤顶,当箱涵 尺寸越大或前方路基的土石层越致密时,可使用数量越多和/或吨位越大的千斤顶。例如, 可以使用DYG超高压同步千斤顶(电动液压千斤顶)一拖四,吨位为500吨,基本参数见下 表
权利要求
一种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箱涵的相邻两节之间安装中继间千斤顶,在箱涵的最后节之后安装后背千斤顶;利用最前面的第一中继间千斤顶顶进箱涵最前面的最前节,当箱涵最前节被顶进预定长度后,第一中继间千斤顶回位,如果箱涵仅有两节,则利用后背千斤顶顶进箱涵的最后节,直到最后节被顶进预定长度时回位,此时一个顶进周期结束,如果箱涵有三节或三节以上,则依次利用位于第一中继间千斤顶之后的中继间千斤顶顺序顶进箱涵中间的各节,并分别在顶进预定长度后回位,然后利用后背千斤顶顶进箱涵的最后节,直到最后节被顶进预定长度时回位,此时一个顶进周期结束;重复箱涵各节的上述顶进周期直至箱涵穿越路基到达最终位置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箱涵最后节到其起始位置的距离大于后背千斤顶的行程时,增加顶铁,使后背千斤 顶的顶镐和顶铁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顶铁的长度不足时,更换更长的顶铁或者增加新的顶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 安装顶铁后需要经过检校,使箱涵不被顶偏。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 顶铁与千斤顶顶镐之间采用缓冲材料衬垫。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首先安装Im顶铁,经检校后,千斤顶继续顶进,千斤顶行进lm,更换 顶铁。先将Im顶铁移开,换用2m顶铁。当箱涵行进共3m时,采用2m顶铁配合Im顶铁,顶 铁与顶铁间用螺栓连接,以此推进。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 顶铁采用钢板和钢轨焊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顶铁上焊接槽钢,与顶进方向垂直的槽钢作为压顶,与顶进方向斜交的槽钢作为剪 刀撑,在顶铁和顶铁对接的端部之间增加加固连接方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压顶的槽钢两端采用电焊切割地锚孔,将钢轨穿过地锚孔打入地下作为地锚, 在钢轨顶部和槽钢的地锚孔之间进行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顶进箱涵之前,在即将穿越的路基的旁边开挖基坑,在基坑内制作滑板,在滑板表层 上铺设润滑材料,在滑板上预制两节或多于两节的箱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滑板的步骤包括在基坑内铺垫碎石层,平整碾压后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滑板,在滑板表层上铺设的润滑材料依次为机油、滑石粉及石蜡。
12.根据权利要求1、2或10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箱涵最前节装有刃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脚通过螺栓安装在最前节的前端壁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挖掘进入箱涵的砂砾石时,保持箱涵四周刃脚插入砂砾石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先上后下的挖掘方式将进入箱涵中的砂石运走。
16.根据权利要求1、2、10或12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箱涵相邻两节的外侧壁四周安装防护套,防止砂砾石通过相邻两节之间的缝隙进入箱涵。
17.根据权利要求1、2、10、12或15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钢销和引导件,将引导件平行于顶进方向放置在多根钢销之间, 使箱涵前后各节对齐。
18.根据权利要求1、2、10、12、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 法,其特征在于各个顶进周期的所述预定长度大约为20cm。
19.根据权利要求1、2、10、12、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 法,其特征在于中继间千斤顶的可延伸端朝向其前面的一节箱涵的后端,中继间千斤顶的可延伸端与 其前面一节箱涵的后端之间设置有钢垫板,中继间千斤顶的非延伸端与其后面的一节箱涵 之间也设置钢垫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间千斤顶安置在其后面的一节箱涵的预留槽中,预留槽设置在该节箱涵的底板前 端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留槽的长度、宽度、高度和预留槽底面到底板下表面的距离根据中继间千斤顶、箱涵 的大小和实际需要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箱涵的各节的长度均为12. 5m,预留槽长度大约为0. 9m、宽度大约为3. 2m、高度大约为 0. 7m,预留槽的底面到底板的下表面的距离大约为0. 2m。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箱涵的各节全部穿越路基到位后,拆卸装在预留槽中的中继间千斤顶,然后用混凝 土填充预留槽。
24.根据权利要求1、2、10、12、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 法,其特征在于后背千斤顶安装在箱涵的最后节的后端壁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 后背千斤顶安装在箱涵的最后节的后端壁的保护槽中。
26.根据权利要求1、2、10、12、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 法,其特征在于对顶进同一节箱涵的各个千斤顶的顶进进行同步。
27.根据权利要求1、2、10、12、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 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坑的箱涵两侧设置导向墩。
28.根据权利要求1、2、10、12、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 法,其特征在于在箱涵的各节之间设置沉降缝。
29.根据权利要求1、2、10、12、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 法,其特征在于当砂砾石层出现垮塌现象时,对砂砾石层进行喷浆封闭。
30.根据权利要求1、2、10、12、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 法,其特征在于当砂砾石层出现垮塌现象时,对砂砾石层采用锚杆喷浆封闭。
31.一种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其中,对参考路段采用如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箱涵穿越路基的千斤顶顶进方法进 行施工,在顶进过程中,记录各中继间千斤顶以及后背千斤顶在顶进时箱涵到起始预制位 置的距离以及千斤顶的预定压强,各千斤顶的预定压强为各千斤顶每次顶进预定长度所对 应的压强,从而得到参考液压曲线,所述参考液压曲线反映在参考路段处各千斤顶的预定 压强与箱涵到起始预制位置起的距离的关系,在其他路段进行箱涵顶进的过程中,使各千斤顶按照所述参考液压曲线所指示的、与 箱涵到起始预制位置的距离对应的预定压强值进油升压,如果顶进长度小于预定长度,则 微调千斤顶来微调顶进长度。
32.—种箱涵,具有两节或两节以上的中空箱体,其中,箱涵的每个节均为两端敞开的中空箱体,箱涵的最前节的前端壁装有刃脚,在箱涵的除最前节之外的各节的底板前端处均设置预留槽,中继间千斤顶安置在预留 槽中;中继间千斤顶的后端朝向预留槽的后侧壁;中继间千斤顶的前端朝向其前面一节箱涵的后端,中继间千斤顶的前端与其前面一节 箱涵的后端之间设置有钢垫板。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刃脚通过预埋螺栓安装在箱涵的最前节的前端壁上。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刃脚包括设置在箱涵最前节的前端壁的顶部的钢刃脚、设置在前端壁的竖直两侧 部的侧刃脚和设置在前端壁的底部的底刃脚。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刃脚的内侧面上具有肋板。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刃脚的外侧具有外肋板。
37.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中继间千斤顶的非延伸端与预留槽的后侧壁间设置有钢垫板。
3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 在箱涵的内侧边处设立斜面。
39.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 在箱涵各节的底板的左右两边均设置多根钢销。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 钢销埋入底板的长度为0. 5m,外露0. 5m。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每一边的所述多根钢销中的一部分沿与顶进方向平行的第一直线排列,另一部分沿与 顶进方向平行的第二直线排列,在这两部分之间形成卡槽,在卡槽中放入引导件。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 引导件为40A槽钢,长度为3m。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直线上的钢销和位于第二直线上的钢销沿着顶进方向交错排列。
4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在箱涵的相邻两节之间设置沉降缝,在各节箱涵的外侧壁的邻近沉降缝的四周缘上均 预埋钢板,四周缘上的所述钢板包围相邻两节之间的沉降缝,从而构成了防护套。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在沉降缝后面的一节箱涵的外侧壁四周邻近沉降缝的位置上设置第一凹陷,第一凹陷 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钢板;在沉降缝前面的一节箱涵的外侧壁四周邻近沉降缝的位置上设置 另一深度比第一凹陷的深度小的第二凹陷,第二凹陷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钢板,第二钢板和 第一钢板交叠。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互相面对的表面上涂覆润滑材料。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 第二钢板的后端不碰到第一凹陷的后侧壁。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箱涵,其特征在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厚度之和与第一凹陷的深度相同。
49.一种在滑板上预制箱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基坑最底部的地基砂砾石层上铺垫碎石垫层;在碎石垫层上方进行钢筋制安,安装模板,浇筑砼滑板,拆除模板,从而制成滑板; 在滑板上涂覆石蜡;在石蜡上涂覆机油滑石粉浆,在机油滑石粉浆上设置一层或多层塑料薄膜。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在滑板上预制箱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碎石垫层的厚度大约是20cm。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在滑板上预制箱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砼滑板的强度等级为C30,厚度大约为30cm。5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在滑板上预制箱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石蜡的厚度大约为3mm。
53.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在滑板上预制箱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机油滑石粉浆的厚度为2mm左右,其中,机油的重量百分比为40%。
5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在滑板上预制箱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塑料薄膜的层数为2。
55.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在滑板上预制箱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箱涵在滑板上预制完成时,在基坑的地面沿箱涵的两侧设置导向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箱涵结构以及一种箱涵穿越路基的中继间千斤顶顶进方法,所述箱涵具有多节,最前节的前端壁通过螺栓装有钢刃脚、侧刃脚和底刃脚;在箱涵的除最前节之外的各节的底板前端处设置预留槽,中继间千斤顶安置在预留槽中。所述千斤顶顶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即将穿越的路基的一侧开挖基坑,在基坑内制作滑板;在滑板上面预制两节以上的箱涵;安装钢垫板、中继间千斤顶、后背千斤顶和顶铁;安装防护套、钢销及引导件;安装中继间千斤顶和后背千斤顶,利用中继间千斤顶和后背千斤顶依次顶进箱涵的各节预定长度,重复箱涵各节的上述顶进过程,并绘制参考液压曲线图,根据该参考液压曲线图可控制其他路段的千斤顶对箱涵的顶进过程。
文档编号E01F5/00GK101935988SQ20101026094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4日
发明者李建生, 段志峰, 王巧兰 申请人:攀钢集团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