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桥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多,公路、铁路开始由地面向空中发展,形成现在日益繁多的路面桥梁工程,但是现今的路面桥梁结构存在大量问题,例如桥梁设计荷载为 “中-活载”,如果活载系数偏大,桥梁安全储备会大大降低,长期运营会对桥梁安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火车和大型客运、货运车辆荷载长期作用下会加剧桥梁结构的疲劳损伤发展,影响桥梁的疲劳性能,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目前的桥梁多采用混凝土或者钢结构。然而,普通混凝土桥梁存在麻面问题、露筋的问题、蜂窝问题、孔洞问题、缝隙及夹层问题、缺棱和掉角问题、裂缝问题、强度不足等问题;钢结构桥梁存在腐蚀问题,而且保养困难,保养费用昂贵,此外,钢结构桥梁怕火,防火问题已经成为现今日趋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桥梁,该桥梁具备较好的抗弯、抗剪、抗压和抗疲劳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该桥梁包括顶部的第一混凝土层、中间的第二混凝土层和底部的钢板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抗压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抗压强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由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厚度。优选地,所述桥梁的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桥梁的两侧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两侧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两侧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两侧的下部转角为圆角或倒角。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两侧的下部转角为圆角或倒角。优选地,所述钢板层为预压预应力钢板层。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或第二混凝土层中设置有孔洞。优选地,所述孔洞沿所述桥梁的纵向方向布置且贯通所述桥梁。优选地,所述孔洞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结合部位。优选地,所述孔洞的横截面的形状和/或尺寸沿所述孔洞的纵向方向变化。优选地,所述孔洞中设置有第一加强筋,该第一加强筋沿所述孔洞的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孔洞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孔洞中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加强筋,该第二加强筋沿所述孔洞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孔洞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钢板层上连接有剪力钉,该剪力钉插入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或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中设置有折弯钢筋,该折弯钢筋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剪力钉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与所述钢板层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桥梁的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五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中设置有箍筋,该箍筋沿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高度方向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或第二混凝土层中设置有预应力钢筋,该预应力钢筋沿所述桥梁的纵向方向布置。优选地,所述桥梁的侧壁上设置有凹入部。优选地,所述桥梁上预埋有吊挂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钢板层作为一个新的整体共同受力,而且能够充分地发挥第一混凝土层抗压强度高和钢板层抗拉强度高的优势,提高桥梁整体的抗弯、抗剪、抗压和抗疲劳性能,从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提高桥梁的耐久性。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九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十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十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十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十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十八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19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十九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二十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第二十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第一混凝土层;2 第二混凝土层;3 钢板层;4 孔洞;5 剪力钉;6 第一加强筋-J 第二加强筋;8 折弯钢筋;9 第三加强筋;10 第四加强筋;11 第五加强筋;12 箍筋;13 预应力钢筋;14 凹槽;15 凹坑;16 吊挂件;17 横向钢筋。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顶部、中间、底部、高度方向、纵向方向”均为在本发明提供的桥梁正常使用时的情况下定义的。图1至图21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的二十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1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该桥梁包括顶部的第一混凝土层1、中间的第二混凝土层2和底部的钢板层3,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抗压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的抗压强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混凝土层1、第二混凝土层2和钢板层3作为一个新的整体共同受力,而且能够充分地发挥第一混凝土层1抗压强度高和钢板层3抗拉强度高的优势,提高桥梁整体的抗弯、抗剪、抗压和抗疲劳性能,从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提高桥梁的耐久性。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选择抗压强度比较高的混凝土制成,例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可以由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混凝土)制成。RPC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强度、韧性和耐久性。此外,RPC是一种环保材料,同等承载力条件下RPC材料的水泥用量更少,生产过程中的C02的排放量更少,对于骨料的用量也更少。因此,RPC混凝土集强度、韧性、抗火、 抗腐蚀等优点于一身,是绝佳的桥梁面层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抗活荷载的能力,提高桥梁的抗疲劳强度。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可以采用普通的混凝土制成,例如,第二混凝土层2可以采用 C60、C70或C80钢筋混凝土制成。上述混凝土能够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砼。而且,上述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及较高强度。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可以均为现浇层或预制层;或者第一混凝土层1为预制层,第二混凝土层2为现浇层;或者第一混凝土层1为现浇层,第二混凝土层 2为预制层。第一混凝土层1与第二混凝土层2之间可以通过胶粘剂胶粘为一体。此外,第一混凝土层1、第二混凝土层2和钢板层3可以均为预制层,相互之间通过胶粘剂胶粘为一体。如图1至图21所示,为了减少第一混凝土层1的用量,进而节约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厚度。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混凝土层2的厚度大于第一混凝土层1的厚度,第一混凝土层1的厚度大于钢板层3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桥梁的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桥梁的两侧的厚度。这样,能够在荷载较小的部位减少混凝土用量,从而达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而在荷载较大的部位增加叠合桥梁的厚度,从而增加桥梁的强度,进而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如图1和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两侧的厚度。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混凝土层1的宽度大于第二混凝土层2的宽度,且第一混凝土层1的两侧的下部转角进行了倒角处理,这样,能够在荷载较小的转角部位减少材料用量,从而达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并且制作简单、脱模方便。在图1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混凝土层1的宽度大于第二混凝土层2的宽度,且第一混凝土层1的两侧的下部转角设置为弧形过渡,这样,能够在荷载较小的转角部位减少材料用量,从而达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并且制作简单、脱模方便。如图2、图13和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的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的两侧的厚度。在图2和图1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混凝土层2的两侧的下部转角进行了倒角处理,这样,能够在荷载较小的转角部位减少材料用量,从而达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并且制作简单、脱模方便。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混凝土层2的两侧的下部转角设置为弧形过渡,这样,能够在荷载较小的转角部位减少材料用量,从而达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并且制作简单、脱模方便。另外,可以对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的结合部位进行适当处理,以使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平滑接触。例如,在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混凝土层2的两侧的上部转角设置为弧形过渡,并在第一混凝土层1的下部对应地设置弧形凹陷,使第一混凝土层1与第二混凝土层2平滑地配合。所述钢板层3能够有效地约束混凝土变性,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桥梁整体的刚度和抗裂性能,使整体受力均勻,不会在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提高桥梁的耐久性。所述钢板层3可以为普通钢板层,也可以为预压预应力钢板层。优选地,所述钢板层3为预压预应力钢板层。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钢板层3的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钢板层3的耐久性,改善受拉模块的弹性强度,使钢板层3的抗性更强,从而提升桥梁整体结构的强度、刚度、抗弯、抗剪和抗疲劳强度。所述钢板层3可以为一块平整的钢板,也可以有一定的造型。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钢板层3为一块平整的钢板,而在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钢板层3的两侧向上弯折,以包裹第二混凝土层2。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和/或第二混凝土层2中设置有孔洞4。这样,能够有效地减轻桥梁重量,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并且能够达到减音降噪的作用,在浇注混凝土板后能够避免桥梁内混凝土的水化热过大而无法释放,防止混凝土开裂,同时在以后的使用中保持桥梁内外温差尽量小,从而起到防止混凝土开裂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桥梁的腐蚀,保证桥梁的整体质量,而且能够对桥面的活荷载起到阻隔的作用,提高桥梁的抗疲劳强度。孔洞4可以具有多种布置方式,例如,孔洞4可以贯通所述桥梁布置,也可以不贯通所述桥梁布置。为了方便设置,优选地,孔洞4沿所述桥梁的纵向方向布置且贯通所述桥梁。孔洞4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施工设计需要进行选择。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7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孔洞4设置在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中。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孔洞4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的结合部位。孔洞4的横截面的形状和/或尺寸可以在孔洞4的纵向方向上保持不变,也可以沿孔洞4的纵向方向变化。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孔洞4的横截面的形状和/或尺寸沿所述孔洞4的纵向方向变化。这样,可以根据施工设计需要、混凝土层的厚度和宽度以及桥梁横截面形状来合理地选择孔洞4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此外,所述孔洞4的横截面的形状和/或尺寸可以沿所述孔洞4的纵向方向渐变或者突变,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为了提高桥梁的整体强度,优选地,所述孔洞4中设置有第一加强筋6,该第一加强筋6沿所述孔洞4的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孔洞4的侧壁上。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与第二混凝土层2的结合部位设置有纵向贯通孔洞4,孔洞4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孔洞4中设置有沿孔洞4的纵向方向布置的第一加强筋6,长方形孔洞4的上下边分别设置有一根加强筋,左右边分别设置有三根加强筋。第一加强筋6可以与孔洞4的侧壁一体成形或者分体设置。为了提高桥梁的整体强度,优选地,所述孔洞4中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加强筋7,该第二加强筋7沿所述孔洞4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孔洞4的侧壁上。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与第二混凝土层2的结合部位设置有纵向贯通孔洞4,孔洞4的截面形状为弧角长方形,孔洞4中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加强筋7,该第二加强筋7沿所述孔洞4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孔洞4的侧壁上。第二加强筋7可以与孔洞4的侧壁一体成形或者分体设置。所述孔洞4可以为一排、两排或者多排,根据施工设计需要进行选择。每排孔洞4 的数量也可以根据施工设计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孔洞4为一排。而在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孔洞4为两排,上下孔洞4对齐布置,作为选择,上下孔洞4也可以错开布置。对孔洞4的横截面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孔洞4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孔洞4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在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孔洞4的横截面形状为弧角长方形。同一排孔洞4的横截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同一排孔洞4的横截面积相同,而在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同一排孔洞4的横截面积则不相同。此外,孔洞4可以等距离排布,也可以非等距离排布,根据具体施工设计需要选择。例如,在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5个孔洞4,该5个孔洞4在第二混凝土层2 中等距离排布。在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混凝土层2中设置有7个孔洞4,该7个孔洞4从中间向两边由疏松到紧密排布。如图1至图21所示,优选地,所述钢板层3上连接有剪力钉5,该剪力钉5插入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中。第二混凝土层2在钢板层3上浇注成型,混凝土完全包裹钢板层 3上的剪力钉5。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第二混凝土层2与钢板层3作为一个新的整体共同受力,而且能够充分地发挥钢板层3的强度,提高桥梁整体的抗弯、抗剪和抗压性能,并且能够封闭胶结部位的裂缝,能够有效地约束混凝土变性,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桥梁整体的刚度和抗裂性能,使整体受力均勻,不会在第二混凝土层2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能够使桥梁的承载力更高、抗疲劳强度更高,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桥梁底部开裂,提高桥梁底部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剪力钉5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钢板层3上。剪力钉5可以采用多种排布方式。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剪力钉5均勻分布在孔洞4下方。这样, 剪力钉5可以承受剪力和上拔力,对孔洞4下方的混凝土起到支撑、加强和传力的作用,能够将孔洞4周围的荷载尽快分散到钢板层3上,使桥梁更加牢固,从而保证桥梁的质量,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剪力钉5均勻分布在相邻的孔洞4之间。这样,剪力钉5可以承受剪力和上拔力,可以作为竖向混凝土杆件或者板件的增强构件,并且能够将上部荷载均勻地传递到底部钢板层3上,形成整体协同受力体系,能够充分地发挥钢板层3的强度,提高桥梁整体的抗弯、抗剪和抗压性能。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剪力钉5均勻分布在钢板层3上。这样,剪力钉5可以承受剪力和上拔力,可以作为第二混凝土层2的增强构件,使第二混凝土层2得到增强,并且能够将上部荷载均勻地传递到底部钢板层3上,形成整体协同受力体系,能够充分地发挥钢板层3的强度,提高桥梁整体的抗弯、抗剪和抗压性能。所述剪力钉5可以正立,也可以倒立。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剪力钉5处于正立的状态。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剪力钉5处于倒立的状态。此外,可以是剪力钉5的末端与钢板层3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选择,也可以是剪力钉5穿透钢板层3或者插入钢板层3的内部而与钢板层3连接,如图4和图13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中或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中设置有折弯钢筋8,该折弯钢筋8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剪力钉5连接。这样,能够提高桥梁的整体性,提高桥梁整体的强度、刚度和传力能力,能够有效地将来至于桥面的活荷载分解传递出去,从而有效地提高桥梁的抗疲劳强度。如图3和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折弯钢筋8位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中,而且所述折弯钢筋8的一端与所述剪力钉5连接。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折弯钢筋8位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中,而且所述折弯钢筋 8的一端与所述剪力钉5连接。具体地,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折弯钢筋8的两端均形成弯折部,一端的弯折部与剪力钉5连接,在孔洞4下方以及相邻的孔洞4之间均设置有折弯钢筋8,相邻的孔洞4之间的折弯钢筋8的另一端伸入到第一混凝土层1中。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折弯钢筋8的一端形成弯折部,该弯折部与剪力钉5连接,在孔洞4下方以及相邻的孔洞4之间均设置有折弯钢筋8,相邻的孔洞4之间的折弯钢筋8的另一端伸入到第一混凝土层1中。所述折弯钢筋8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剪力钉5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筋9。这样,能够使第一混凝土层1与第二混凝土层2之间的接触面得到加强,而且能够有效地扩大两者的接触面积,能够使两者粘结得更加牢固,整体性更好、强度更高,能够有效地防止接触面产生裂缝。第三加强筋9可以与第一混凝土层1采用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或者与第二混凝土层2采用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此外,第三加强筋9也可以与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分体设置,分体制作能够使得预制件制作更加简单,并且能够灵活地设置第三加强筋9 的位置,有利于在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的局部位置设置第三加强筋9。在图 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沿桥梁的纵向方向设置有第三加强筋9,该第三加强筋9与第一混凝土层1 一体成形。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沿桥梁的纵向方向设置有第三加强筋9,该第三加强筋9与第二混凝土层2—体成形。在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沿桥梁的纵向方向设置有第三加强筋9,该第三加强筋9与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分体设置,第三加强筋9的上下部分别镶嵌在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内。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与所述钢板层3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10。这样,能够使第二混凝土层2与钢板层3之间的接触面得到加强,而且能够有效地扩大两者的接触面积,能够使两者粘结得更加牢固,整体性更好、强度更高,能够有效地防止接触面产生裂缝。第四加强筋10可以与钢板层3采用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或者与第二混凝土层2 采用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此外,第四加强筋10也可以与钢板层3和第二混凝土层2分体设置,分体制作能够使得预制件制作更加简单,并且能够灵活地设置第四加强筋10的位置,有利于在钢板层3和第二混凝土层2的局部位置设置第四加强筋10。如图3所示,第二混凝土层2与底部钢板层3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10,第四加强筋10与第二混凝土层2和底部钢板层3为分体设置,第四加强筋10上部镶嵌在第二混凝土层2的底部,下部镶嵌在底部钢板3的凹槽内,而且第四加强筋10贯通桥体并与桥体的纵向轴线垂直。如图9所示,第二混凝土层2与底部钢板层3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10,第四加强筋10与第二混凝土层2为一体成形的整体且镶嵌在底部钢板层3的凹槽内,第四加强筋10贯通桥体并且与桥体的纵向轴线垂直。如图14所示,第二混凝土层2与底部钢板层3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10,第四加强筋10成“井”字形网架设置在底部钢板层3上,第四加强筋10镶嵌在第二混凝土层2的底部。如图15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的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桥梁的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五加强筋11,该第五加强筋11可以为多个,且相互平行布置。这样,能够沿桥梁的高度方向进行局部加强,能有效地提高桥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提高桥梁的整体性。如图1所示,为了有效地提高桥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 1和第二混凝土层2中设置有箍筋12,该箍筋12沿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 的高度方向布置。如图1所示,箍筋12在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中与孔洞4交替设置,并且与第一混凝土层1内设置的横向钢筋17相交。为了有效地提高桥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和/或第二混凝土层2中设置有预应力钢筋13,该预应力钢筋13沿所述桥梁的纵向方向布置。在图1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混凝土层1内设置有一组预应力钢筋13,剪力钉5周围设置有一组预应力钢筋13。此外,还有一组预应力钢筋13在孔洞4下方与孔洞4交替设置。在图16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剪力钉5周围设置有一组预应力钢筋13,还有一组预应力钢筋13在孔洞4下方与孔洞4交替设置,而在第一混凝土层1中并没有设置预应力钢筋13。在图17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仅在剪力钉5的上方对应地设置有一组预应力钢筋13。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桥梁的侧壁上设置有凹入部,该凹入部可以为凹槽14或者凹坑15。这样,能够方便桥梁之间的拼接,并且能够方便桥体的排水,从而避免积水带来的桥体破坏,而且能够方便布设管线。在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混凝土层2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14,第一混凝土层1的侧壁上设置有凹坑15。 凹槽14和凹坑15的设置方式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为了方便桥梁的整体制作、维护和吊装,优选地,所述桥梁上预埋有吊挂件16。吊挂件16可以设置在桥梁的适当位置,如图18所示,吊挂件16设置在凹坑15中。所述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第三加强筋9、第四加强筋10和第五加强筋11 可以为普通的钢筋,只要能够起到加强桥梁的作用即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中可以设置有普通的钢筋,以增强桥梁的整体性能。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载桥梁,该桥梁具有竖向刚度大、强度高、抗裂性好、局部承压强、跨度大等特点,并且制作简单、安装方便。本发明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适用于各种铁路、公路桥梁,特别适用于各种超低高度路面桥梁。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桥梁,其特征在于,该桥梁包括顶部的第一混凝土层(1)、中间的第二混凝土层(2)和底部的钢板层(3),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抗压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O)的抗压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由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 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的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桥梁的两侧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两侧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的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O)的两侧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两侧的下部转角为圆角或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 两侧的下部转角为圆角或倒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层(3)为预压预应力钢板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和/或第二混凝土层⑵中设置有孔洞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4)沿所述桥梁的纵向方向布置且贯通所述桥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4)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层 (1)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O)的结合部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4)的横截面的形状和/或尺寸沿所述孔洞的纵向方向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中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6),该第一加强筋(6)沿所述孔洞的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孔洞的侧壁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4)中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加强筋(7),该第二加强筋(7)沿所述孔洞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孔洞的侧壁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层(3)上连接有剪力钉(5),该剪力钉( 插入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O)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 中或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 中设置有折弯钢筋(8),该折弯钢筋(8)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剪力钉(5)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 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筋(9)。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与所述钢板层(3)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10)。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O)的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桥梁的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五加强筋(11)。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 (2)中设置有箍筋(12),该箍筋(1 沿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O)的高度方向布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和/或第二混凝土层O)中设置有预应力钢筋(13),该预应力钢筋(1 沿所述桥梁的纵向方向布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的侧壁上设置有凹入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上预埋有吊挂件(16)。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该桥梁包括顶部的第一混凝土层(1)、中间的第二混凝土层(2)和底部的钢板层(3),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抗压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2)的抗压强度。上述桥梁具备较好的抗弯、抗剪、抗压和抗疲劳性能。
文档编号E01D2/00GK102359057SQ201110224719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余志武, 宋力, 尹成斐, 李晓建, 李进洲, 薛继连, 贾晋中 申请人:中南大学,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