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模架系统是当前桥梁施工的主要机械,制梁施工无需在桥下设置支架,而是利用桥墩上部设置临时支点(牛腿),即以承托以钢结构为主体的梁式移动模架系统,辅之液压电气系统为动力,使之达到完成模板作业和制梁以及整机的前行。结构和工法先进,制架合一,跨空制架、自行,故适用范围广,适宜于桥梁多跨、高墩、软基、河塘和地障物多的地段现浇连续施工。但是在曲线桥梁过孔时,由于曲线的影响,前支腿无法正常就位,无法过孔,现有的方式为:置主梁就位于前跨中线位,即浇筑时,整台设备千斤顶支撑,鼻梁处于悬臂状态,松开主梁和鼻梁之间的机械锁,利用吊机吊住鼻梁前端,使鼻梁相对主梁转动,完成转动后锁紧主梁与鼻梁之间的机械锁,此时鼻梁前端应正对前面的墩身上方,以方便落模、支撑、过孔,完成桥梁制造。此种方式需要额外的吊机辅助来完成鼻梁的旋转,施工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可以根据桥面的变化进行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角度调整,使得鼻梁能水平旋转和竖直旋转,以满足小半径平曲线和竖曲线桥梁的施工要求,无需额外增加吊机等装置,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焊接的下箱梁、中箱梁和上箱梁以及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箱梁、中箱梁和下箱梁的第六销子,所述中箱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中箱梁前后对称设置,所述下箱梁的左端前侧焊接有第五耳板,所述下箱梁的左端后侧焊接有第六耳板,所述第五耳板和第六耳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五耳板前后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六耳板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第五耳板和第六耳板通过第五销子连接;所述上箱梁的左端前侧通过第一耳板和第一销子连接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耳板焊接在上箱梁的左端前侧,所述第一耳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耳板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通过第一销子与第一耳板连接;所述上箱梁的左端后侧通过第二耳板和第二销子连接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耳板焊接在上箱梁左端后侧,所述第二耳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耳板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油缸的一端通过第二销子与第二耳板连接;所述上箱梁的右端前侧通过第三耳板和第三销子连接有第三油缸,所述第三耳板焊接在上箱梁的右端前侧,所述第三耳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耳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油缸的一端通过第三销子与第三耳板连接;所述上箱梁的右端后侧通过第四耳板和第四销子连接有第四油缸,所述第四耳板焊接在上箱梁的右端后侧,所述第四耳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耳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油缸的一端通过第四销子与第三耳板连接。上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梁上焊接有下套筒,所述上箱梁上焊接有上套筒,所述第六销子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套筒、中箱梁和下套筒。上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与上箱梁之间设置有第一上加劲板、第二上加劲板、第三上加劲板和第四加劲板,所述第一上加劲板、第二上加劲板、第三上加劲板和第四加劲板的一端均与上套筒的外壁焊接,所述第一上加劲板的另一端与上箱梁的内壁左侧焊接,所述第二上加劲板的另一端与上箱梁的内壁前侧焊接,所述第三上加劲板的另一端与上箱梁的内壁右侧焊接,所述第四加劲板的另一端与上箱梁的内壁后侧焊接。上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筒与下箱梁之间设置有第一下加劲板、第二下加劲板、第三下加劲板和第四下加劲板,所述第一下加劲板、第二下加劲板、第三下加劲板和第四下加劲板的一端均与下套筒的外壁焊接,所述第一下加劲板与下箱梁的内壁前侧焊接,所述第二下加劲板与下箱梁的内壁右侧焊接,所述第三下加劲板与下箱梁的内壁后侧焊接,所述第四下加劲板与下箱梁的内壁左侧焊接。上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穿过上箱梁且上端位于上箱梁的外部,所述上套筒与上箱梁焊接。上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筒穿过下箱梁且下端位于下箱梁的外部,所述下套筒与下箱梁焊接。上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梁、中箱梁和上箱梁均为方形箱体结构。上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耳板和第四耳板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2、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桥面的变化进行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角度调整,使得鼻梁能水平旋转和竖直旋转,无需额外增加吊机等装置,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3、本实用新型通过鼻梁在竖直平面内向上和向下旋转最大角度均为7度,鼻梁在水平面内向右和向左旋转最大角度均为16度,以满足小半径平曲线和竖曲线桥梁的施工要求,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容易操作。4、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桥墩有小半径上仰角或俯角的桥梁施工,也可以实现在水平面内小半径角度的桥梁施工,只需控制液压缸的拉伸和收缩来完成施工需要,无需整体更换移动模架。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箱梁、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第四油缸和上套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图1去除下箱梁、第五耳板、第六耳板、第五销子、下套筒、第一下加劲板、第二下加劲板、第三下加劲板和第四下加劲板后的B-B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主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鼻梁和主梁处于未旋转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鼻梁在竖直平面内向下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鼻梁在竖直平面内向上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的俯视图。图10为鼻梁在水平面内向右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鼻梁在水平面内向左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第六销子;1-1一第五耳板;1-2—第六耳板;2—下箱梁;3—中箱梁;4-1 一第一耳板;4-2一第二耳板;4-3—第二耳板;4-4一第四耳板;5—上箱梁;6-1—上套筒;6-2—下套筒;7—第五销子;8—第一上加劲板;9一第二上加劲板;10—第三上加劲板;11 一第四加劲板;12—第一下加劲板;13—第二下加劲板;14 一第三下加劲板; 15—第四下加劲板;16—第一油缸;17—第二油缸;18—第三油缸;19 一第四油缸;20—第四销子;21—第一销子;22—第二销子;23—第三销子;24—鼻梁;25—主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焊接的下箱梁2、中箱梁3和上箱梁5以及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箱梁5、中箱梁3和下箱梁2的第六销子I,所述中箱梁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中箱梁3前后对称设置,所述下箱梁2的左端前侧焊接有第五耳板1-1,所述下箱梁2的左端后侧焊接有第六耳板1-2,所述第五耳板1-1和第六耳板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五耳板1-1前后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六耳板1-2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第五耳板1-1和第六耳板1-2通过第五销子7连接;所述上箱梁5的左端前侧通过第一耳板4-1和第一销子21连接有第一油缸16,所述第一耳板4-1焊接在上箱梁5的左端前侧,所述第一耳板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耳板4-1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油缸16的一端通过第一销子21与第一耳板4-1连接;所述上箱梁5的左端后侧通过第二耳板4-2和第二销子22连接有第二油缸17,所述第二耳板4-2焊接在上箱梁5左端后侧,所述第二耳板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耳板4-2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油缸17的一端通过第二销子22与第二耳板4-2连接;所述上箱梁5的右端前侧通过第三耳板4-3和第三销子23连接有第三油缸18,所述第三耳板4-3焊接在上箱梁5的右端前侧,所述第三耳板4-3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三耳板4-3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油缸18的一端通过第三销子23与第三耳板4-3连接;所述上箱梁5的右端后侧通过第四耳板4-4和第四销子20连接有第四油缸19,所述第四耳板4-4焊接在上箱梁5的右端后侧,所述第四耳板4-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耳板4-4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油缸19的一端通过第四销子20与第三耳板4-3连接。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下箱梁2上焊接有下套筒6-2,所述上箱梁5上焊接有上套筒6-1,所述第六销子I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套筒6-1、中箱梁3和下套筒6-2,便于第六销子I穿过主梁25、上箱梁5、中箱梁3和下箱梁2。如图2所示,所述上套筒6-1与上箱梁5之间设置有第一上加劲板8、第二上加劲板9、第三上加劲板10和第四加劲板11,所述第一上加劲板8、第二上加劲板9、第三上加劲板10和第四加劲板11的一端均与上套筒6-1的外壁焊接,所述第一上加劲板8的另一端与上箱梁5的内壁左侧焊接,所述第二上加劲板9的另一端与上箱梁5的内壁前侧焊接,所述第三上加劲板10的另一端与上箱梁5的内壁右侧焊接,所述第四加劲板11的另一端与上箱梁5的内壁后侧焊接。第一上加劲板8、第二上加劲板9、第三上加劲板10和第四加劲板11能增加上箱梁5的强度。如图3所示,所述下套筒6-2与下箱梁2之间设置有第一下加劲板12、第二下加劲板13、第三下加劲板14和第四下加劲板15,所述第一下加劲板12、第二下加劲板13、第三下加劲板14和第四下加劲板15的一端均与下套筒6-2的外壁焊接,所述第一下加劲板12与下箱梁2的内壁前侧焊接,所述第二下加劲板13与下箱梁2的内壁右侧焊接,所述第三下加劲板14与下箱梁2的内壁后侧焊接,所述第四下加劲板15与下箱梁2的内壁左侧焊接。第一下加劲板12、第二下加劲板13、第三下加劲板14和第四下加劲板15能增加下箱梁2的强度。如图1所示,所述上套筒6-1穿过上箱梁5且上端位于上箱梁5的外部,所述上套筒6-1与上箱梁5焊接;所述下套筒6-2穿过下箱梁2且下端位于下箱梁2的外部,所述下套筒6-2与下箱梁2焊接。这样能减少主梁25与上套筒6-1和下套筒6-2的接触圆半径,从而减少摩擦力矩(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箱梁2、中箱梁3和上箱梁5均为方形箱体结构,稳定性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板4-1和第二耳板4-2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耳板4-3和第四耳板4-4对称设置。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将第一油缸16和第二油缸17的另一端均与焊接在鼻梁24上的耳环用销子连接,第三油缸18和第四油缸19的另一端均与焊接在主梁25上的液压缸底座用销子连接,主梁25通过第六销子I与箱梁体转动连接,此时鼻梁24和主梁25处于未旋转状态(如图6和图9所示),安装方便和简单。使用时,将第一油缸16、第二油缸17、第三油缸18和第四油缸19均通过油管与液压泵站连接即可工作。当第一油缸16和第二油缸17均拉伸时,鼻梁24以第五销子7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向下旋转(如图7所示);当第一油缸16和第二油缸17均收缩时,鼻梁24以第五销子7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向上旋转(如图8所示)。当第三油缸18和第四油缸19拉伸的长度不一样时,鼻梁24将绕着第六销子I在水平面内向右旋转(如图10所示);当第三油缸18和第四油缸19收缩的长度不一样时,鼻梁24将绕着第六销子I在水平面内向左旋转(如图11所示)。上述过程中,鼻梁24可实现在竖直平面内向上和向下旋转最大角度均为7度,鼻梁24在水平面内向右和向左旋转最大角度均为16度,以满足小半径平曲线和竖曲线桥梁的施工要求,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焊接的下箱梁(2)、中箱梁(3)和上箱梁(5)以及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箱梁(5)、中箱梁(3)和下箱梁(2)的第六销子(1),所述中箱梁(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中箱梁(3)前后对称设置,所述下箱梁(2)的左端前侧焊接有第五耳板(1-1),所述下箱梁(2)的左端后侧焊接有第六耳板(1-2),所述第五耳板(1-1)和第六耳板(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五耳板(1-1)前后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六耳板(1-2)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第五耳板(1-1)和第六耳板(1-2)通过第五销子(7)连接;所述上箱梁(5)的左端前侧通过第一耳板(4-1)和第一销子(21)连接有第一油缸(16),所述第一耳板(4-1)焊接在上箱梁(5)的左端前侧,所述第一耳板(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耳板(4-1)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油缸(16)的一端通过第一销子(21)与第一耳板(4-1)连接;所述上箱梁(5)的左端后侧通过第二耳板(4-2)和第二销子(22)连接有第二油缸(17),所述第二耳板(4-2)焊接在上箱梁(5)左端后侧,所述第二耳板(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耳板(4-2)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油缸(17)的一端通过第二销子(22)与第二耳板(4-2)连接;所述上箱梁(5)的右端前侧通过第三耳板(4-3 )和第三销子(23 )连接有第三油缸(18 ),所述第三耳板(4-3 )焊接在上箱梁(5)的右端前侧,所述第三耳板(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耳板(4-3)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油缸(18)的一端通过第三销子(23)与第三耳板(4-3)连接;所述上箱梁(5)的右端后侧通过第四耳板(4-4)和第四销子(20)连接有第四油缸(19),所述第四耳板(4-4)焊接在上箱梁(5)的右端后侧,所述第四耳板(4-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耳板(4-4)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油缸(19 )的一端通过第四销子(20 )与第三耳板(4-3 )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梁(2)上焊接有下套筒(6-2),所述上箱梁(5)上焊接有上套筒(6-1),所述第六销子(I)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套筒(6-1)、中箱梁(3)和下套筒(6-2)。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6-1)与上箱梁(5)之间设置有第一上加劲板(8)、第二上加劲板(9)、第三上加劲板(10)和第四加劲板(11),所述第一上加劲板(8)、第二上加劲板(9)、第三上加劲板(10)和第四加劲板(11)的一端均与上套筒(6-1)的外壁焊接,所述第一上加劲板(8)的另一端与上箱梁(5)的内壁左侧焊接,所述第二上加劲板(9)的另一端与上箱梁(5)的内壁前侧焊接,所述第三上加劲板(10)的另一端与上箱梁(5)的内壁右侧焊接,所述第四加劲板(11)的另一端与上箱梁(5)的内壁后侧焊接。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筒(6-2)与下箱梁(2)之间设置有第一下加劲板(12)、第二下加劲板(13)、第三下加劲板(14)和第四下加劲板(15),所述第一下加劲板(12)、第二下加劲板(13)、第三下加劲板(14)和第四下加劲板(15)的一端均与下套筒(6-2)的外壁焊接,所述第一下加劲板(12)与下箱梁(2)的内壁前侧焊接,所述第二下加劲板(13)与下箱梁(2)的内壁右侧焊接,所述第三下加劲板(14)与下箱梁(2)的内壁后侧焊接,所述第四下加劲板(15)与下箱梁(2)的内壁左侧焊接。
5.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6-1) 穿过上箱梁(5)且上端位于上箱梁(5)的外部,所述上套筒(6-1)与上箱梁(5)焊接。
6.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筒(6-2)穿过下箱梁(2)且下端位于下箱梁(2)的外部,所述下套筒(6-2)与下箱梁(2)焊接。
7.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梁(2)、中箱梁(3)和上箱梁(5)均为方形箱体结构。
8.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 (4-1)和第二耳板(4-2)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耳板(4-3)和第四耳板(4-4)对称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模架鼻梁与主梁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包括下箱梁、中箱梁、上箱梁和第六销子,下箱梁上焊接有下套筒,上箱梁上焊接有上套筒,第六销子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套筒、中箱梁和下套筒,下箱梁的左端前侧焊接有第五耳板,下箱梁的左端后侧焊接有第六耳板,第五耳板和第六耳板通过第五销子连接;上箱梁的左端前侧通过第一耳板和第一销子连接有第一油缸,上箱梁的左端后侧通过第二耳板和第二销子连接有第二油缸,上箱梁的右端前侧通过第三耳板和第三销子连接有第三油缸,上箱梁的右端后侧通过第四耳板和第四销子连接有第四油缸。本实用新型可满足小半径平曲线和竖曲线桥梁的施工要求,无需额外增加吊机,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低。
文档编号E01D21/06GK203007854SQ20132001302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王斌华, 邵雨虹, 韩蕊, 王龙奉, 秘嘉川 申请人: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