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18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其包括钢梁主体,所述钢梁主体包括顶板、底板、第一横隔板、第二横隔板、第三横隔板、第四横隔板、第一承压钢板、第二承压钢板、护面钢板、腹板,所述第一承压钢板和第二承压钢板平行设置;所述顶板、第一横隔板、第二横隔板、第三横隔板、第四横隔板从上往下依次平行设置在第一承压钢板和第二承压钢板之间;所述第一承压钢板、第二承压钢板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中段开有相对应的矩形穿筋槽;所述顶板、第一横隔板、第二横隔板、第三横隔板、第四横隔板、底板之间的每层空腔内均焊接有腹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自重较轻,可有效降低箱梁开裂风险,可适用于大跨径桥梁施工,且施工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
【背景技术】
[0002]预应力混凝土按其张拉施工工艺不同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先张法是先张拉预应力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先张法张拉时的张拉力由台座承受,因此需要张拉台座等一整套设备。目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台座一般采用重力墩式结构,由混凝土承力墩、横梁及台面等组成,这种结构的台座是固定的,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由于抗颠覆和抗滑移能力的要求,混凝土台座结构的体积比较大,建造周期长,一次性投资大。例如:中国专利号为200820098371.8,
【公开日】为2009年2月4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钢筋混凝土张拉横梁的专利文件,该钢筋混凝土张拉横梁属于先张法施加预应力的传力横梁。解决了现有钢制横梁变形量大,成本高的问题。该实用新型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为钢筋混凝土,横梁的前、后面有护面钢板,沿横梁长度方向中心线中段有通的矩形穿筋槽,前护面钢板穿筋槽位的上、下分别各设有对称的2个方形卡槽来固定预应力筋定位板,沿预应力筋定位板长度方向中心线上分布有相同的圆孔,该圆孔与横梁的穿筋槽相通,预应力筋穿过横梁的穿筋槽及预应力筋定位板的圆孔后与千斤顶连接。该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横梁加大了抗弯截面矩,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有效地减少了横梁变形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0003]但是上述混凝土张拉横梁为混凝土浇筑而成,不可移动,且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弹性压缩、温度效应等出现裂缝而失去原有设计强度,工作环境受到限制,不利于快速施工。

【发明内容】

[0004]1、要解决的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其抗弯刚度大,结构简单,成本低,自重较轻,可有效降低箱梁开裂风险,可适用于大跨径桥梁施工,且施工方便。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包括钢梁主体,所述钢梁主体包括顶板、底板、第一横隔板、第二横隔板、第三横隔板、第四横隔板、第一承压钢板、第二承压钢板、护面钢板、腹板,所述第一承压钢板和第二承压钢板平行设置,并且均垂直固定在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承压钢板和第二承压钢板之间,从上往下依次为顶板、第一横隔板、第二横隔板、第三横隔板和第四横隔板;所述第一横隔板、第二横隔板、第三横隔板与顶板、底板之间平行设置,并且两侧均分别于与第一承压钢板和第二承压钢板连接;所述第一承压钢板、第二承压钢板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中段开有相对应的矩形穿筋槽,所述矩形穿筋槽位于第二横隔板、第三横隔板的空腔之间;所述顶板、第一横隔板、第二横隔板、第三横隔板、第四横隔板、底板之间的每层空腔内均焊接有腹板;所述腹板的两端沿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一承压钢板、第二承压钢板的内壁连接;所述顶板厚度为2.7-3.4cm,所述底板厚度为4_5.7cm ;所述护面钢板有四个,在第一承压钢板和第二承压钢板的两端各固定一个。
[0009]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还焊接有吊耳,所述吊耳有4个,分设于顶板的四角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承压钢板、第二承压钢板的长度均为18-25m。
[0011]更优选的,所述腹板设置于第一承压钢板、第二承压钢板间的承压区,所述腹板为矩形。
[0012]更优选的,所述第一承压钢板、第二承压钢板采用Q235钢制作。
[0013]3、有益效果
[0014]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I)本发明装置本体为单箱多室结构,由耐疲劳的钢板焊接为整体,其抗弯刚度大,结构简单,成本低,自重较轻,可有效降低箱梁开裂风险,可适用于大跨径桥梁施工,且施工方便;
[0016](2)本发明顶板上焊接有吊耳,可根据施工需要随时起吊搬运;
[0017](3)本发明的腹板设置于第一承压钢板、第二承压钢板间的承压区,有效提高了钢梁的整体强度;
[0018](4)本发明的形状使得第一承压钢板、第二承压钢板采用Q235钢制作,这样在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图1的A-A剖视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顶板;2、底板;3、第一横隔板;4、第二横隔板;5、第三横隔板;6、第四横隔板;7、第一承压钢板;8、第二承压钢板;9、护面钢板;10、腹板;11、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包括钢梁主体,钢梁主体包括顶板1、底板
2、第一横隔板3、第二横隔板4、第三横隔板5、第四横隔板6、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护面钢板9、腹板10,第一承压钢板7和第二承压钢板8平行设置,并且均垂直固定在底板2的两侧;第一承压钢板7和第二承压钢板8之间,从上往下依次为顶板1、第一横隔板3、第二横隔板4、第三横隔板5和第四横隔板6 ;第一横隔板3、第二横隔板4、第三横隔板5与顶板1、底板2之间平行设置,并且两侧均分别于与第一承压钢板7和第二承压钢板8连接;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中段开有相对应的矩形穿筋槽,矩形穿筋槽位于第二横隔板4、第三横隔板5的空腔之间;顶板1、第一横隔板3、第二横隔板4、第三横隔板5、第四横隔板6、底板2之间的每层空腔内均焊接有腹板10 ;腹板10的两端沿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的内壁连接;顶板I厚度为2.7cm,底板2厚度为5.7cm ;护面钢板9有四个,在第一承压钢板7和第二承压钢板8的两端各固定一个。
[0025]顶板I上还焊接有吊耳11,吊耳11有4个,分设于顶板I的四角处;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的长度均为18m ;腹板10设置于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间的承压区,腹板10为矩形;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采用Q235钢制作。
[0026]使用时,用吊装设备,龙门吊或汽车吊,吊运至工作位置;后清理台面,布置数段精轧螺纹钢并穿过钢梁承压板上的穿筋槽,在钢梁的另一端与钢绞线连接锚固,再用千斤顶对精轧螺纹钢施加拉力,进行施工。
[0027]实施例2
[0028]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的长度均为20m,顶板I厚度为3.4cm,底板2厚度为4.3cm。
[0029]实施例3
[0030]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的长度均为25m,顶板I厚度为3cm,底板2厚度为4cm。
[0031]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包括钢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主体包括顶板(I)、底板(2)、第一横隔板(3)、第二横隔板(4)、第三横隔板(5)、第四横隔板(6)、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护面钢板(9)、腹板(10),所述第一承压钢板(7)和第二承压钢板(8)平行设置,并且均垂直固定在底板(2)的两侧;所述第一承压钢板(7)和第二承压钢板(8)之间,从上往下依次为顶板(I)、第一横隔板(3)、第二横隔板(4)、第三横隔板(5)和第四横隔板(6);所述第一横隔板(3)、第二横隔板(4)、第三横隔板(5)与顶板(I)、底板(2)之间平行设置,并且两侧均分别于与第一承压钢板(7)和第二承压钢板(8)连接;所述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中段开有相对应的矩形穿筋槽;所述矩形穿筋槽位于第二横隔板(4)、第三横隔板(5)的空腔之间;所述顶板(I)、第一横隔板(3)、第二横隔板(4)、第三横隔板(5)、第四横隔板(6)、底板(2)之间的每层空腔内均焊接有腹板(10);所述腹板(10)的两端沿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的内壁连接;所述顶板(I)厚度为2.7-3.4cm,所述底板(2)厚度为4_5.7cm ;所述护面钢板(9)有四个,在第一承压钢板(7)和第二承压钢板(8)的两端各固定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I)上还焊接有吊耳(11),所述吊耳(11)有4个,分设于顶板(I)的四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的长度均为18-2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0)设置于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间的承压区,所述腹板(10)为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一种预应力张拉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钢板(7)、第二承压钢板(8)采用Q235钢制作。
【文档编号】E01D19/00GK203393602SQ201320328305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8日
【发明者】刘杳华, 黄金生, 魏玉吉, 张明, 周佑斌, 喻洋洋 申请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