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桥梁减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桥梁减震装置。包含基体,所述基体上有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上方有活动板,所述底板组件和活动板之间有阻尼层,所述基体上还包含传感器。所述基体包含两部分,两部分分别包含底板组件以及活动板,两部分基体之间有缝隙,所述传感器包含通信线,通信线通过缝隙后连接CPU。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活动板下面设置弹性阻尼材料,满足伸缩装置的抗震抗噪需求,聚四氟乙烯材质耐用高效,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精确测速、车道是否占用的提示以及无收费站卡口的车流量的检测。
【专利说明】一种智能桥梁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桥梁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伸缩装置分为模块式和模数式两大类,模块式以梳齿板为主,模数式以型钢为主。现有伸缩装置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造价较高等缺点。
[0003]并且,现在的雷达系统并不能覆盖全段,其测速有时也存在盲区,交警无法知道是否所有的路段上的应急车道是否都没被占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功能多样、计算高端的一种智能桥梁减震装置及分析方法。
[0005]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桥梁伸缩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基体,所述基体上有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上方有活动板,所述底板组件和活动板之间有阻尼层,所述基体上还包含传感器。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基体包含两部分,两部分分别包含底板组件以及活动板,两部分基体之间有缝隙,所述传感器包含通信线,通信线通过缝隙后连接CPU。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缝隙形状为波浪线形,即活动板包含弧形梳齿板,两个活动板的弧形梳齿板对接形成波浪线形缝隙。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活动板为聚四氟乙烯板。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者触发式传感器。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活动板上或者卡装于缝隙中,所述传感器有一个以上且均布于基体上,根据基体的区域分为一组以上的传感器组。
[00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为:
[0013]一种智能桥梁车流量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基体,所述基体上还包含传感器,将基体安装于桥面上或者路面上,基体的传感器连接CPU,包含如下步骤:
[0014]根据车轮碾过一个以上的基体的先后顺序,判断车辆行驶方向;
[0015]车轮碾过基体并触发传感器,该基体上的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CPU ;
[0016]CPU计数并存数。
[00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为:
[0018]一种智能检测应急车道是否被占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基体,所述基体上还包含传感器,将基体安装于桥面上或者路面上,基体作为路的一部分,其应急车道部分包含传感器并连接CPU,包含如下步骤:
[0019]如果车轮碾过基体并触发传感器,该传感器位于应急车道部分,则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CPU,CPU判断并语音提示交警。
[00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为:
[0021]一种智能精确测定车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基体,所述基体上还包含传感器,所述基体有一个以上,一个以上的基体之间不相邻安装,两个基体之间的安装距离为S,包含如下步骤:
[0022]根据车轮碾过一个以上的基体的先后顺序,判断车辆行驶方向;
[0023]车轮碾过第一个基体并触发传感器,此时信号传输给CPU并记时刻A ;
[0024]车轮碾过第二个基体并触发传感器,此时信号传输给CPU并记时刻B ;
[0025]两个基体之间的传感器的安装距离除以时刻A和时刻B之间的时间段,即为车速;
[0026]对车速进行判断,若超出允许的速度段,则通知交警。
[0027]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活动板下面设置弹性阻尼材料,满足伸缩装置的抗震抗噪需求,聚四氟乙烯材质耐用高效,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精确测速、车道是否占用的提示以及无收费站卡口的车流量的检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0029]图1为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焊接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活动板;2 L型螺栓;3止水带;4阻尼层;5底板组件;6焊接钢筋;7弧形梳齿板;8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4]一种智能桥梁伸缩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基体,所述基体上有底板组件6,所述底板组件6上方有活动板1,所述底板组件6和活动板I之间有阻尼层4,所述基体上还包含传感器。阻尼层4优选橡胶垫片但是不限于橡胶垫片。所述基体包含两部分,两部分分别包含底板组件6以及活动板1,两部分基体之间有缝隙,所述传感器包含通信线,通信线通过缝隙后连接CPU。所述缝隙形状为波浪线形,即活动板I包含弧形梳齿板7,两个活动板I的弧形梳齿板7对接形成波浪线形缝隙。当然本处也可以是直线缝隙。所述活动板I为聚四氟乙烯板。
[0035]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者触发式传感器。包括有活动板1,活动板I固定端通过L型螺栓2与底板组件5连接,焊接钢筋6与底板组件连接。
[0036]所述活动板I的伸缩端设有弧形梳齿板7。所述的活动板I的连接方式为交叉连接,满足伸缩功能。所述的活动板I底部设有底板组件5。所述的活动板I底部设有弹性阻尼材料,即为阻尼层4,满足振动的要求。
[0037]本实用新型主要在小型号伸缩缝上使用,但是不限于以上领域的使用。[0038]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活动板I上或者卡装于缝隙中,所述传感器有一个以上且均布于基体上,根据基体的区域分为一组以上的传感器组。因为路况不同,其宽度,所划分的区域不同,即会有不同的区域,比如,分为正向区域和反向区域,所述正向区域和反向区域各自又包含第一道区域、第二道区域或者是应急车道区域等。
[003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为:
[0040]一种智能桥梁车流量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基体,所述基体上还包含传感器,将基体安装于桥面上或者路面上,基体的传感器连接CPU,包含如下步骤:
[0041]根据车轮碾过一个以上的基体的先后顺序,判断车辆行驶方向;
[0042]车轮碾过基体并触发传感器,该基体上的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CPU ;
[0043]CPU计数并存数。
[0044]本处可能存在校正的问题,比如,车子的前轮和后轮各自碾压一次,所得次数除以2才是一辆车的计数。本处的技术至少能够实现四轮车辆的准确计算。对于不同的车辆计算,只需进行公式校算即可。
[0045]另外,该处的触发传感器可以是类似键盘的上贴片和下贴片的接触式触发而传递信号。本处的触发传感器同样可以是压力传感器,其还可以放置于阻尼层4里边。
[004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为:
[0047]一种智能检测应急车道是否被占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基体,所述基体上还包含传感器,将基体安装于桥面上或者路面上,基体作为路的一部分,其应急车道部分包含传感器并连接CPU,包含如下步骤:
[0048]如果车轮碾过基体并触发传感器,该传感器位于应急车道部分,则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CPU,CPU判断并语音提示交警。
[004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为:
[0050]一种智能精确测定车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基体,所述基体上还包含传感器,所述基体有一个以上,一个以上的基体之间不相邻安装,两个基体之间的安装距离为S,包含如下步骤:
[0051]根据车轮碾过一个以上的基体的先后顺序,判断车辆行驶方向;
[0052]车轮碾过第一个基体并触发传感器,此时信号传输给CPU并记时刻A ;
[0053]车轮碾过第二个基体并触发传感器,此时信号传输给CPU并记时刻B ;
[0054]两个基体之间的传感器的安装距离除以时刻A和时刻B之间的时间段,即为车速;
[0055]对车速进行判断,若超出允许的速度段,则通知交警。
[0056]本处的触发时间单以前轮计算或者单以后轮通过的触发点计算。
[005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桥梁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基体,所述基体上有底板组件(6),所述底板组件(6)上方有活动板(1),所述底板组件(6)和活动板(I)之间有阻尼层(4),所述基体上还包含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桥梁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含两部分,两部分分别包含底板组件(6)以及活动板(1),两部分基体之间有缝隙,所述传感器包含通信线,通信线通过缝隙后连接CPU。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桥梁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形状为波浪线形,即活动板(I)包含弧形梳齿板(7),两个活动板(I)的弧形梳齿板(7)对接形成波浪线形缝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桥梁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I)为聚四氟乙烯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桥梁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者触发式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桥梁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活动板(I)上或者卡装于缝隙中,所述传感器有一个以上且均布于基体上,根据基体的区域分为一组以上的传感器组。
【文档编号】E01D19/06GK203451992SQ201320376233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张维维, 王侃, 黎俊虎, 张华 , 杨博, 王浩, 赵小宇 申请人:西安中交万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