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施工的小区道沿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1121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方便施工的小区道沿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施工的小区道沿石,包括本体,本体后部交替间隔设有两排透草管和两排线缆管,在左右方向上,线缆管的一端凸出所述本体并作为插接段,线缆管的另一端在另一侧凸出所述本体并形成与所述插接段相适配的承插段,承插段为扩径段且其内径与插接段的外径相同;本体前部上表面设有醒目结构;在本体的后顶部的左右两侧设有榫卯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方便道沿石下方的花草长出,还能够提醒驾驶员和行人注意到道路边界、便于小区内布线、改线和调整线缆,并易于对齐和施工,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 方便施工的小区道沿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尤其是一种住宅小区内使用的道沿石。
【背景技术】
[0002]道沿石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将道路与绿化带或者人行道分开,起到阻挡车辆和装饰的作用。小区内部,道沿石则主要是将绿化带或花园与道路隔离开来,使车辆不会轧在绿化带上。
[0003]现有的道沿石不够醒目,小区内夜晚倒车时,容易磕碰车尾。道沿石在安装时,需要将相邻的道沿石对齐后予以固定。现有的道沿石没有方便对齐的结构,给工人的建筑工作增加了困难,降低了施工效率。
[0004]住宅小区内需要设置线缆时,一般要架设电线杆进行空中走线。空中走线成本较高,不便施工。尤其是在小区基础设施施工完毕后,需要再增加线缆(如各宽带运营商的网线)时,更为麻烦。现有的道沿石没有走线的功能,不能方便地完成布设或增加、调整线缆的任务。道沿石长期使用后,经过雨淋以及反复热胀冷缩,可能出现裂缝。道沿石紧临绿化带,花草等会从地下长出,伸入裂缝,加速道沿石的风化、分解。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花草生长所需的自然空间且方便穿设、增加或调整线缆,同时又较为醒目、施工中易于对齐的方便施工的小区道沿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施工的小区道沿石,包括本体,由前至后的方向,本体后部交替间隔设有两排透草管和两排线缆管,透草管竖向贯通所述本体并左右排列,线缆管左右贯通所述本体并上下排列;每排透草管和每排线缆管的数目皆至少为两个;在左右方向上,线缆管的一端凸出所述本体并作为插接段,插接段的直径与线缆管主体部分的直径相同;线缆管的另一端在另一侧凸出所述本体并形成与所述插接段相适配的承插段,承插段为扩径段且其内径与插接段的外径相同;所述本体前部上表面设有醒目结构,醒目结构为反光膜或反光片或荧光粉层;在所述本体的后顶部的左右两侧设有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包括在本体一侧设置的楔形块和在楔形块相对侧设置的与楔形块相适配的楔形槽。
[0007]所述本体的前端表面由上至下交替设有反光层和荧光层。
[0008]所述反光层由粘贴在所述本体上的反光膜形成,所述荧光层由涂刷在本体上的荧光粉层形成。
[0009]透草管的设置,便于为道沿石底部生长出来的草提供一个自然生长的空间,不但加大了绿地面积,也防止了道沿石底部生长出来的草伸入道沿石长期使用后出现的膨胀缝中,从而减缓了道沿石的风化、分解的速度,进而提高了道沿石的使用寿命。反光层和荧光层上下交替设置在道沿石本体前表面,可以利用反射车灯、小区内路灯以及建筑照明灯,从而提醒驾驶员注意到道路的边界,防止车尾磕碰道沿石引起车尾和道沿石的损坏,又能够在黑暗时利用荧光层提醒行人注意道路的边界。醒目结构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醒目效果,即使驾驶员所处位置较高,也能够轻易发现下方道沿石的具体位置。线缆管的设置,将需要高空作业的架设线缆工作,转移到地面,不仅方便布线,更便于增加或调整线缆,为小区的线路改造、升级、引用新的功能(如新的宽带运营商)带来极大方便。榫卯结构的设置,为施工时对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方便,能够加快对齐速度,无须施工人员目测或使用工具取直,即可快速对齐道沿石。
[0010]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方便道沿石下方的花草长出,还能够提醒驾驶员和行人注意到道路边界、便于小区内布线、改线和调整线缆,并易于对齐和施工,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13]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实用新型中,以道沿石临路一侧为前侧,背离路的一侧为后侧;以道沿石平行于道路的方向为左右方向。其中,以站在道路上且面向道沿石的行人的左手侧为左侧,相反的一侧为右侧。
[001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施工的小区道沿石包括本体1,本体I前部上表面向下凹陷设有截面呈弧形的排水槽2,排水槽2下方的本体I内设有左右贯通的排水孔3,排水孔3的一端轴向延伸设有凸出本体I的第一插接口 4,排水孔3的另一端轴向延伸设有凸出本体I且与所述第一插接口 4相适配的第二插接口 5,第二插接口 5的内径与第一插接口 4的外径相同,施工时第一插接口 4插入与其相邻的另一道沿石的第二插接口 5,实现排水孔3的对接。所述排水槽2最底部竖向设有一排与排水孔3相连通的透水孔6,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能力。透水孔6设有3个以上。排水槽2和排水孔3的设置,便于将道沿石处的雨水沿道沿石直接排入下水道,从而避免加剧路面积水的状况。下雨时,道沿石处的雨水自然流入较低的排水槽2,通过透水孔6进入排水孔3,并通过排水孔3和与末端道沿石相连的外置管道直接排入下水道。
[0016]由前至后的方向,本体I后部交替间隔设有两排透草管7和两排线缆管8,透草管7竖向贯通所述本体I并左右排列,线缆管8左右贯通所述本体I并上下排列。每排透草管7和每排线缆管8的数目皆至少为两个。在左右方向上,线缆管8的一端凸出所述本体I并作为插接段9,插接段9的直径与线缆管8主体部分的直径相同;线缆管8的另一端在另一侧凸出所述本体I并形成与所述插接段9相适配的承插段10,承插段10为扩径段且其内径与插接段9的外径相同。
[0017]所述本体I的前端表面由上至下交替设有反光层11和荧光层12。
[0018]所述反光层11由粘贴在所述本体I上的PVC反光膜形成,所述荧光层12由涂刷在本体I上的荧光粉层形成。
[0019]所述排水槽2表面设有醒目结构13,醒目结构13为以下三种设置中的任一种:在排水槽2表面粘贴的PVC反光膜;在排水槽2表面粘贴的反光片;在排水槽2表面涂刷的荧光粉层。
[0020]当然,透草管7以及线缆管8的排数也可以设置成三排或更多排。对于正常道沿石的尺寸来讲,设置两排透草管7和两排线缆管8是最佳设置,可以不用过于增大道沿石的尺寸,又相应带来了透草和便于穿设线缆的功能。
[0021]醒目结构13、反光层11和荧光层12的设置,皆发挥了醒目的作用,使夜晚倒车者很容易就注意到道沿石的确切位置,从而保护车尾和道沿石不被损坏。当然,荧光粉层不但可以反射车灯照射出的光线、路灯光线或月光、城市高空充斥的城市照明散射光线,而且在吸收一定光线后,在黑暗中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散发出光线,提醒小区内在黑暗中走路的行人注意路的边界。
[0022]在所述本体I的后顶部的左右两侧设有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包括在本体I 一侧设置的楔形块14和在楔形块14相对侧设置的与楔形块14相适配的楔形槽15。施工时楔形块14插入与其相邻的道沿石上的楔形槽15,以方便对齐道沿石。
[0023]使用时,将相邻道沿石的楔形块14和楔形槽15对齐后插接在一起,同时相邻道沿石的第一插接口 4和第二插接口 5,以及相邻道沿石的插接段9和承插段10也分别插接在一起。插接好后,各道沿石自然就整齐排列在一起,无须施工者再目测或使用工具取直,大大方便了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第一插接口 4和第二插接口 5的设置,不但便于对接相邻的道沿石排水孔3,而且使排水过程中,水难以从相邻道沿石的接缝出漏出、从而避免继续增加道路上的积水。插接段9和承插段10的设置,也使潮气难以通过线缆管8间的接缝进入线缆管8,提高线缆管8内线缆的使用寿命。使用时还需要使用管道将末端道沿石的排水孔3和与下水道相连接,从而使排水孔3内的水直接排入下水道。施工时最好使道沿石具有一定的坡度,便于雨水沿排水孔3顺畅流出。
[002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方便施工的小区道沿石,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 由前至后的方向,本体后部交替间隔设有两排透草管和两排线缆管,透草管竖向贯通所述本体并左右排列,线缆管左右贯通所述本体并上下排列;每排透草管和每排线缆管的数目皆至少为两个;在左右方向上,线缆管的一端凸出所述本体并作为插接段,插接段的直径与线缆管主体部分的直径相同;线缆管的另一端在另一侧凸出所述本体并形成与所述插接段相适配的承插段,承插段为扩径段且其内径与插接段的外径相同; 所述本体前部上表面设有醒目结构,醒目结构为反光膜或反光片或荧光粉层; 在所述本体的后顶部的左右两侧设有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包括在本体一侧设置的楔形块和在楔形块相对侧设置的与楔形块相适配的楔形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施工的小区道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前端表面由上至下交替设有反光层和荧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施工的小区道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由粘贴在所述本体上的反光膜形成,所述荧光层由涂刷在本体上的荧光粉层形成。
【文档编号】E01F9/053GK203593986SQ201320749099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王爱红, 张静, 周桂芳 申请人:王爱红, 张静, 周桂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