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9125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系统:该支撑系统和桥面上的预埋件固定连接;行走系统:位于支撑系统的顶部,包括行走主梁以及行走小车;起重系统:设于行走小车上,待吊运的斜拉索和该起重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根据斜拉索的盘装尺寸和桥面空间位置,采用悬臂型钢吊架施工工艺完成斜拉索的上桥工作,最终实现斜拉索的顺利安装。可以增强斜拉索上桥的安全性、经济性,提高施工效率以及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
【专利说明】—种用于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索上桥施工方法,尤其是在现场起重设备能力有限、工序衔接紧张的情况下,能安全稳定、快捷经济的完成大跨径斜拉桥斜拉索上桥施工,并能有效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些年,随着国家基础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大,跨河、跨海等斜拉桥施工也日益增多,斜拉索上桥,通常采用大型起重设备吊装施工工法,这种施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0003]由于斜拉索施工不连续,而且整个施工周期较长。所以大型起重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并且成本巨大。
[0004]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吊装斜拉索受很多现场条件制约,如场地环境,桥面空间位置等。而且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安全风险巨大。
[0005]因此,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结合现有材料设备,创新出一种利用桥面悬臂吊架完成斜拉索上桥的施工装置,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并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背景现状情况,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安全质量有保证的斜拉索上桥施工装置,以保证斜拉索上桥施工过程中,能够安全优质、快速有序的完成。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用于斜拉索上桥的起索吊架,该装置包括:
[0009]支撑系统:该支撑系统和桥面上的预埋件固定连接;
[0010]行走系统:位于支撑系统的顶部,包括行走主梁以及行走小车;
[0011]起重系统:设于行走小车上,待吊运的斜拉索和该起重系统连接。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埋件为已经提前浇筑完成的边跨混凝土箱梁。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支撑系统包括分别设于桥面两侧的后立柱以及分别设有桥面两侧的前立柱;其中,前立柱包括两个位于中间的内柱,以及一端连接于内柱顶部、另一端连接于内柱底部的外侧桥面上的两根外柱;后立柱也同样包括两根内柱以及两根外柱,在前立柱以及后立柱的上半部之间设有桁架;在后立柱的后侧设有斜拉杆。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行走系统包括位于支撑系统顶部的行走主梁,行走主梁前后分别设有限位机构,以及包括可在行走主梁上前后行走的行走小车;行走小车上安装动力装置。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在一侧的行走主梁上的外侧设有检修通道。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起重系统包括位于行走小车上的支架,支架上安装卷扬机以及滑轮组,斜拉索吊接于卷扬机上的吊索上。
[00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0018]1、安全系数高。首先在吊架支撑系统结构设计过程中所有工况都考虑了 5倍以上安全储备系数,在起重系统的卷扬机和滑车组、钢丝绳的选择上也满足5倍以上的安全储备系数,而且整个起索吊架系统的操作简单,同样安全检查相对较容易。对比大型起重设备如50吨汽车吊要考虑场地、环境、作业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安全风险较高。
[0019]2、结构简单可靠、节约成本。整个起索吊架结构安全可靠,清晰明了,操作简单易懂。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消耗钢材料重约22吨、10吨卷扬一个,行走电机和减速机一台,滑轮组2个,Φ26钢丝绳210米,整个制作过程共用21个工日。粗计投入15万元。整个起索吊架完成78根斜拉索约1000吨的起重量,经济效益明显。
[0020]3、安装和拆除施工方便,对其他工序影响小。整个起索吊架的结构杆件较小安装和拆除都可以在桥面上进行。起索吊架使用期间对对其他施工工序如斜拉索挂设、混凝土梁支架拆除和桥面交通工具等基本无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的右视图;
[0024]图4为起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桥面
[0027]2-支撑系统
[0028]21-后立柱
[0029]21-1 外柱
[0030]22-前立柱
[0031]22-1 外柱 22-2 内柱
[0032]23-桁架
[0033]24-斜拉杆
[0034]3-行走系统
[0035]31-行走主梁
[0036]32-限位机构
[0037]33-行走小车
[0038]34-动力装置
[0039]4-起重系统
[0040]41 支架
[0041]42-卷扬机
[0042]43-吊索
[0043]44-滑轮组
[0044]5-斜拉索[0045]6-检修通道
[0046]7-已安装的斜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47]实施例1
[0048]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如下:
[0049]一种用于大跨径斜拉桥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其包括设于桥面I上支撑系统2、设于支撑系统2上的行走系统3,以及设于行走系统3上的起重系统4。
[0050]桥面I上设有预埋件,通过预埋件将支撑系统2焊接到桥面上。支撑系统2包括分别设于桥面两侧的后立柱21以及分别设有桥面两侧的前立柱22。其中,前立柱包括两个位于中间的内柱22-2,以及一端连接于内柱顶部,另一端连接于内柱底部的外侧桥面上的两根外柱22-1(如图3所示)。后立柱也同样包括两根内柱(图中未示)以及两根外柱21-1,在ill立柱22以及后立柱21的上半部之间设有祐1架23。在后立柱的后侧设有斜拉杆24。
[0051]行走系统3包括位于支撑系统顶部的行走主梁31,行走主梁前后分别设有限位机构32以及包括可在行走主梁31上前后行走的行走小车33。行走小车上安装动力装置34。另外,在一侧的行走主梁31上的外侧设有检修通道6。
[0052]起重系统4包括位于行走小车33上的支架41,支架上安装卷扬机42以及滑轮组44,斜拉索5吊接于卷扬机上的吊索43。
[0053]吊架宽度在10.55米,前后支腿的间距为8.46米,尽可能方便桥面工具车辆的通过。行走主梁的长度为16.9米,悬挑长度为7.45米。
[0054]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如下:
[0055](I)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确定斜拉索最大重量。根据斜拉索厂家的运输方法确定每个斜拉索的到场时的外形尺寸。根据施工图纸,确定起索吊架的最佳位置。
[0056](2)通过结构计算和现场情况选定起索吊架的型钢材料;
[0057](3)混凝土箱梁施工过程准确预埋相应的预埋件;
[0058](4)在混凝土箱梁达到强度后和避开挂索部分斜拉索冲突后,焊接支撑系统
[0059](5)支撑系统检查合格后安装行走系统和起重系统;
[0060](6)验收整个起索吊架,并做相应的载重实验;
[0061](7)斜拉索全部吊装完成后,拆除整个吊架修饰预埋件。
[0062]其中,步骤(I)要考虑避免与斜拉索安装发生冲突。
[0063]其中,步骤(2)可以结合现场已有的施工材料进行考虑。
[0064]其中,步骤(5)在安装行走主梁在安装过程中要保持水平,并在两端头设置限位。
[0065]其中,步骤(5)在整个吊架安装完成后要设置安全可靠的上下爬梯、检修通道、操作平台。
[0066]其中,整个吊架使用型钢约22吨、10吨卷扬一个,行走电机和减速机一台,40吨滑轮组2个,Φ26钢丝绳210米。
[0067]本实用新型是确定斜拉索重量和包装尺寸以及起索位置,计算得出吊架材料和结构尺寸。在混凝土梁满足强度要求后和部分斜拉索安装完成后,安装起索吊架的支撑系统,然后完成行走系统,最后安装起重系统和完善各种爬梯、通道、平台以及安全防护。整个起索吊架完成验收合格后,要进行吊重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支撑系统:该支撑系统和桥面上的预埋件固定连接; 行走系统:位于支撑系统的顶部,包括行走主梁以及行走小车; 起重系统:设于行走小车上,待吊运的斜拉索和该起重系统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埋件为已经提前浇筑完成的边跨混凝土箱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系统包括分别设于桥面两侧的后立柱以及分别设有桥面两侧的前立柱;其中,前立柱包括两个位于中间的内柱,以及一端连接于内柱顶部、另一端连接于内柱底部的外侧桥面上的两根外柱;后立柱也同样包括两根内柱以及两根外柱,在前立柱以及后立柱的上半部之间设有桁架;在后立柱的后侧设有斜拉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行走系统包括位于支撑系统顶部的行走主梁,行走主梁前后分别设有限位机构,以及包括可在行走主梁上前后行走的行走小车;行走小车上安装动力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侧的行走主梁上的外侧设有检修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起重系统包括位于行走小车上的支架,支架上安装卷扬机以及滑轮组,斜拉索吊接于卷扬机上的吊索上。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3654191SQ201320775386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陈康, 黄玉凡, 杨天伟, 朱忠辉, 朱斌, 杨忠耿 申请人: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