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02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包括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设置的N1个道路减速提示标志牌、N2组热熔震荡标线和N3条振动减速路段,N1、N2、N3为设定值;其中道路减速提示标志牌设置在路边;热熔震荡标线设置在路面、与车辆行驶方向相互垂直;振动减速路段上设有减速球,减速球为球面突起、并与地面平滑过渡,位于同一条振动减速路段上的减速球高度相同,沿车辆行驶方向位于后一条振动减速路段的减速球高度比前一条振动减速路段的减速球高度增加。本发明通过产生持续振动,使驾驶员降低车速,具有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可靠性高、减速效果明显等优点,其控制效果好,实现成本低,便于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超速行驶是引发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采取必要措施限制车辆在合理的 速度下行驶,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有效手段。在交通事故多发的危险路段,合理设置强制减速 设施,强制驾驶员控制车速,不仅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数量,而且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严 重程度。目前常用的公路减速设施主要包括热熔震荡减速标线、橡胶减速带、水泥台式减速 带、道钉减速带、彩色防滑减速路面等。上述减速设施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热熔震荡 标线易污染和磨损,影响其可视性和减速功能,强制减速效果较差;橡胶减速带容易老化、 耐久性差,重载车辆多时容易出现脱落、破裂等问题;水泥台式减速带安装时会破坏路面, 且浙青路面的渗水问题不易解决,刚度较大,影响驾驶舒适性,对车辆和货物易造成损伤; 道钉减速带减速效果一般且容易脱落,脱落后影响行车安全,在浙青路面上易出现下陷;彩 色防滑减速路面需要大面积铺设,成本较高,且会出现污染、磨耗等病害,强制控速效果一 般。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减速设施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能有效控制 车速。
[0004]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其特 征在于:它包括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设置的N1个道路减速提示标志牌、N2组热熔震荡标线 和N3条振动减速路段,%、N2、N3为设定值;其中
[0005] 道路减速提示标志牌设置在路边;
[0006] 热烙震荡标线设置在路面、与车辆行驶方向相互垂直;
[0007] 振动减速路段上设有减速球,减速球为球面突起、并与地面平滑过渡,位于同一条 振动减速路段上的减速球高度相同,沿车辆行驶方向位于后一条振动减速路段的减速球高 度比前一条振动减速路段的减速球高度增加。
[0008]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N1取值为2。
[0009]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N2取值为4。
[0010]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N3取值为3。
[0011] 按上述方案,相邻的两条振动减速路段之间距离相等,为20-40米。
[0012] 按上述方案,每条振动减速路段的长度相等,为20-40米。
[0013] 按上述方案,3条振动减速路段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命名为第一振动减速路段、第 二振动减速路段和第三振动减速路段,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振动减速路段的减速球高度分 别为20mm、30mm和40mm,底面圆直径均为120mm。
[0014]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减速球平行设置,相邻的两行减速球之间交错排布,且沿车辆 行驶方向位于后一条振动减速路段的相邻两行减速球之间的距离比位于前一条振动减速 路段的相邻两行减速球之间的距离减少。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6] 1、通过产生持续振动,给驾驶员以车辆越来越快的错觉,从而迫使驾驶员进一步 减速,从而强制驾驶员主动降低车速,具有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可靠性高、减速效果明 显等优点,其控制效果好,实现成本低,便于推广。
[0017] 2、每组振动减速路段的减速球的高度逐渐增加,降低了汽车在刚驶入振动减速路 段时因速度过高产生侧滑和失控的风险,同时也避免了由于车速逐渐减小而车辆振动强度 也随之减弱的问题,其控制车速的过程更为平稳,行车的安全性更好。
[0018]3、相邻两行减速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少,从而保证振动频率的恒定,避免了等间 距铺设产生的随着速度减少车辆振动频率降低的问题,其减速效果更为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振动减速设施的总体示意图.
[0020] 图2为振动减速设施相邻两排减速球距离图。
[0021] 图3为减速球剖面的示意图。
[0022] 图4为振动减速设施的组成图。
[0023] 图中:1.第一减速提示标志牌;2.第二减速提示标志牌;3.车道边缘线;4.行车 道;5.车道中间分割线;6.第一热熔震荡标线;7.第二热熔震荡标线;8.第三热熔震荡标 线;9.第四热熔震荡标线;10.减速球;11.第一振动减速路段;12.第二振动减速路段; 13.第三振动减速路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它包括沿车辆行 驶方向依次设置的N1个道路减速提示标志牌、N2组热烙震荡标线和N3条振动减速路段,%、 N2、N3为设定值。
[0026] N1根据交通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设置,通常取值为2,本实施例中道路减速提示标 志牌设置在路边(本实施例中设置在路边的车道边缘线3上),第一减速提示标志牌1设置 在离最近的振动减速路段距离300米处,第二减速提示标志牌2设置在离最近的热熔震荡 标线距离100米处,减速提示标志牌高2米、宽1. 5米。
[0027] N2的数量通常取值为3-6,本实施例中取4,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为第一热熔震荡 标线6、第二热熔震荡标线7、第三热熔震荡标线8、第四热熔震荡标线9,热熔震荡标线设置 在行车道4上、与车辆行驶方向相互垂直;与最近的振动减速路段的距离分别的80m、60m、 40m和20m,每组热熔震荡标线由三条震荡标线组成,每条震荡标线宽0. 3m,相邻两条震荡 标线间距0. 45m,每组热熔震荡标线宽度为I. 8m。
[0028]N3的数量通常取值为2-4,本实施例中取3,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为第一振动减速 路段11、第二振动减速路段12、第三振动减速路段13,每条振动减速路段的长度相等,为 20-40米,相邻的两条振动减速路段之间距离相等,为20-40米。
[0029] 振动减速路段上设有减速球10,减速球10为球面突起、并与地面平滑过渡,如图 3所示,位于同一条振动减速路段上的减速球高度相同,沿车辆行驶方向位于后一条振动减 速路段的减速球高度比前一条振动减速路段的减速球高度增加。本实施例中3条振动减速 路段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命名为第一振动减速路段、第二振动减速路段和第三振动减速路 段,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振动减速路段的减速球高度分别为20mm、30mm和40mm,底面圆直 径均为120mm。减速球平行设置,相邻的两行减速球之间交错排布,且沿车辆行驶方向位于 后一条振动减速路段的相邻两行减速球之间的距离比位于前一条振动减速路段的相邻两 行减速球之间的距离减少。振动减速路段长度和数量,减速球的高度、底面圆直径可根据路 段的行驶车速进行适当调整,具体实施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0030] 相邻两个减速球之间的横向间距为35cm,相邻两行减速球之间的距离沿行车方向 逐渐减小,其原因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持恒定振动频率的振动减速路段,在车速逐渐降 低的情况下保持恒定的振动频率,从而迫使驾驶员持续降低车速。
[0031] 通过优化相邻两行减速球之间的距离以达到保持振动频率的恒定,相邻两行减速 球之间的距离是基于车辆行驶在振动减速路段上产生的振动频率恒定求得的(这里取频 率为10HZ),其求解公式是:

【权利要求】
1. 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设置的Ni个道路 减速提示标志牌、N2组热熔震荡标线和N3条振动减速路段,&、N2、N 3为设定值;其中 道路减速提示标志牌设置在路边; 热烙震荡标线设置在路面、与车辆行驶方向相互垂直; 振动减速路段上设有减速球,减速球为球面突起、并与地面平滑过渡,位于同一条振动 减速路段上的减速球高度相同,沿车辆行驶方向位于后一条振动减速路段的减速球高度比 前一条振动减速路段的减速球高度增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队取值为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2取值为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3取值为3。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振动减速 路段之间距离相等,为20-40米。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其特征在于:每条振动减速路段的 长度相等,为20-40米。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其特征在于:3条振动减速路段沿 车辆行驶方向依次命名为第一振动减速路段、第二振动减速路段和第三振动减速路段,其 中第一、第二、第三振动减速路段的减速球高度分别为20mm、30mm和40mm,底面圆直径均为 120mm。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7所述的一种公路振动减速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 球平行设置,相邻的两行减速球之间交错排布,且沿车辆行驶方向位于后一条振动减速路 段的相邻两行减速球之间的距离比位于前一条振动减速路段的相邻两行减速球之间的距 离减少。
【文档编号】E01F9/047GK104404899SQ201410734515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5日
【发明者】张存保, 王勇刚, 褚端峰, 李相国, 夏银霞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