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轨道。
背景技术:
通过板式轨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轨道几何状态的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大幅度提高,全部指标甚至包括部分现有厘米级指标均提高到毫米级。轨道板是通过高精度模型预制完成的,由于面积大,自重大,解决了施工过程的调整精度问题,浮力问题,施工效率更高,线路更加美观。轨道板线形根据设计需要满足任何半径需求,保证线路平曲线合理设计,使列车运行更平顺,减缓钢轨磨耗的发生及发展速率。对轨道交通轨道行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轨道是轨道交通的必要环节,轨道是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线路的正常运营和行车安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绝大部分建于市区、市郊的地下或高架,铺轨施工具有轨道结构型式多、轨道减振要求高、工后沉降大、排水要求高、作业场地狭窄、专业接口复杂等特点,因此铺设高精度的轨道结构,为运营及养护维修打下良好基础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在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设计施工的标准化、工厂化和机械化,改善作业环境、提高质量、效率是实现轨道设计施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必将带来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轨道,通过合理布置预制轨道板和基底之间相互的位置关系,同时在预制轨道板上设置无挡肩承载台,满足轨道交通的施工要求。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轨道,包括基底和沿线路方向布置在所述基底上的若干预制轨道板,所述预制轨道板和所述基底之间设置有自密实混凝土层,所述预制轨道板和所述基底之间通过自密实混凝土连接构成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制轨道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承轨台,所述承轨台为无挡肩承轨台;在所述基底表面开设有若干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沿线路方向间隔布置,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凹槽处于同一块所述预制轨道板的范围内。
在所述预制轨道板内预埋有排流端子。
所述基底的两侧分别布设有侧向水沟。
在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中设置有单层钢筋网片,所述单层钢筋网片沿线路方向布置。
所述预制轨道板的长度为4.7m或3.5m,宽度均为2.3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适用于轨道交通工程各种无挡肩的扣件;在满足曲线地段失距要求的同时,与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结构尺寸相匹配;预制轨道板为非预应力结构,成本低;适用于轨道交通的隧道工况;满足轨道交通工程杂散电流的排流要求;可排除隧道内废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密实混凝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底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所示,图中标记1-15分别表示为:预制轨道板1、承轨台2、自密实混凝土层3、中间隔离层4、基底5、限位凹槽6、弹性垫层7、门型钢筋8、侧向水沟9、排气及观察孔10、灌注孔11、排流端子12、起吊套管13、钢筋网片14、伸缩缝15。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轨道包括预制轨道板1和基底5,预制轨道板1架设在基底5之上。在预制轨道板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承轨台2,承轨台2为无挡肩承轨台,其用于约束钢轨扣件的承轨槽无挡肩,更适用于轨道交通工程的扣件。
如图1所示,在预制轨道板1和基底5之间设置有自密实混凝土层3,预制轨道板1与自密实混凝土层3浇筑成一体。如图2所示,在预制轨道板1上开设有灌注孔11以及位于其两侧的排气及观察孔10,其中灌注孔11用于自密实混凝土层3的灌注,而排气及观察孔10一方面用于使预制轨道板1与基底5之间的空气排出,避免空气残留在自密实混凝土层3中造成缺陷,另一方面用于观察自密实混凝土层3的浇筑情况,避免混凝土浇筑量不足。
在自密实混凝土层3与基底5之间设置有中间隔离层4,中间隔离层4以避免自密实混凝土3与基底5接触。在预制轨道板1的板体下表面对应于两个承轨台2的位置上固定设置有门型钢筋8,门型钢筋8固定于浇筑的自密实混凝土层3之中,以提高预制轨道板1与自密实混凝土层3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1所示,在基底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向水沟9,用于集中排除隧道内废水。
如图4所示,在基底5上开设有凹槽6和弹性垫层7,相邻的基底5之间设置有伸缩缝15,避免基底5变形时互相挤压造成破坏。凹槽6用于对自密实混凝土层3进行限位,保证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同时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适用于轨道交通的隧道工况。在每块预制轨道板1范围内的基底5设置有两个凹槽6,即一块预制轨道板1覆盖两个凹槽6,从而保证该预制轨道板1能够通过自密实混凝土层3与两个凹槽6之间的配合构成固定。弹性垫层7设置于限位凹槽6的周围,用于使自密实混凝土层3和凹槽6之间构成柔性的卡接,避免自密实混凝土层3变形时,对基底5造成破坏。
为了降低轨道交通隧道内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基底5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如图3所示,在自密实混凝土层3内设置有单层的钢筋网片14。
如图2所示,在预制轨道板1的两侧分别预埋有排流端子12以及起吊套管13,其中排流端子12用于排除杂散电流,满足轨道交通工程的排流要求,起吊套管13作为预制轨道板1的吊装位,便于预制轨道板1的吊装。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预制轨道板1的长度分为4.7m和3.5m两种,宽度均为2.3m。在满足曲线路段失距要求的同时,与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结构尺寸相匹配。预制轨道板1为非预应力结构,成本低。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如:各零部件的具体结构、尺寸及选型等,故在此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