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角度的钢制“船头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6023发布日期:2018-08-24 04:23阅读:11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箱涵顶进施工中可调角度的钢制“船头坡”,属于顶进桥涵设计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箱涵顶进工艺是当下一种较为成熟的道路桥涵修筑施工手段,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市政等各类工程。研究调查发现:箱涵顶进过程中,较普遍地出现了箱体前端向下或向上倾斜的现象,即“扎头”和“抬头”现象。

根据以往积累的施工经验,施工单位通常采取在箱涵底板前缘布置“船头坡”等技术措施来预防“扎头”现象。目前箱涵顶进施工中采用的“船头坡”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扎头”现象的发生,但常规“船头坡”一般采取钢筋混凝土浇筑,其与水平面间的角度固定,致使顶进施工过程中不能根据箱体姿态及时微调,不可避免发生“扎头”或“抬头”现象。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船头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与水平面夹角、能及时修正顶推过程中箱体姿态的“船头坡”装置。该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可重复利用等特点。本发明克服了现有“船头坡”角度固定、不可在顶进施工中及时调整角度、不能灵活修正箱体姿态等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调角度的钢制“船头坡”,适应于箱涵顶进,该钢制“船头坡”自下而上由钢底板1、钢桁架2、固定铰3、传力顶杆4、千斤顶5和预埋反力架6组成;钢桁架2和钢底板1焊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固定铰3安装在箱涵的底板上,钢桁架2通过螺栓与固定铰3连接;螺栓的连接可松可紧,调整钢桁架2角度时松开螺栓,箱涵吃土顶进时拧紧螺栓;千斤顶5通过预埋反力架6安装在箱涵的底板上,通过千斤顶5的“顶”、“拉”作用,千斤顶5通过传力顶杆4与预埋反力架6连接,由此改变钢桁架2的空间位置。

所述的固定铰3锚固于箱涵底板内,预埋反力架6在浇筑框架涵时预埋在箱涵底板内,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千斤顶5采用一拖多式千斤顶横向对称布置,以保证千斤顶能提供足够的顶力,且保证千斤顶的顶升与回落过程中钢桁架2的受力平稳。

钢底板1选用多段直板或弧形钢板,弧形钢板弧度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适当调整;多段钢板采用焊接连接或由整块钢板机械压制成型。

钢底板1保证包裹住箱涵底板预制砼前端“船头坡”,以防止顶进过程中焊接钢架中进土。

装置钢桁架2根据已有材料进行调整,但需要满足受力要求。

钢制“船头坡”的长度与宽度根据实际工程作调节。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可调角度的钢制“船头坡”,在箱涵顶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船头坡”角度,进而及时调整箱涵顶进时“船头坡”与坡下土体接触产生的抬头力矩,来防止箱涵“扎头”或“抬头”现象发生,确保整个箱体姿态保持在一种可控的状态;其次,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型钢和钢板焊接而成,制作成本低;另外,“船头坡”角度通过千斤顶5的“推”、“拉”作用完成,易于操作,普通施工人员就能完成操作;最后,装置可在箱涵顶推完成后进行拆卸,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可调角度钢制“船头坡”的主视图;

图2是顶进过程中可调角度钢制“船头坡”的主视图;

图3是可调角度钢制“船头坡”a-a剖面图;

图中,1、钢底板;2、钢桁架;3、固定铰;4、传力顶杆;5、千斤顶;6、预埋反力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与水平面夹角的钢制“船头坡”装置,该装置由钢底板1、钢桁架2、固定铰3、传力顶杆4、千斤顶5、预埋反力架6组成。

钢底板1与钢桁架2相互通过焊接连接,保证钢底板1与钢桁架2之间连接可靠,钢底板1作为顶进时与土体接触的受力面,钢桁架2为主要受力传力构件;固定铰3为钢制“船头坡”下方固定节点,与焊接钢架2通过螺栓连接,螺栓可人工调节松紧;传力顶杆4位于千斤顶5和钢桁架2之间,用于传递千斤顶的“推”、“拉”拉作用;千斤顶5通过预埋反力架6与预制砼固定。

如图2所示,箱涵顶进过程中,固定铰3螺栓锁死;千斤顶5与钢桁架2顶死;钢底板1与土体接触并由土体提供给钢底板1一个反向的基底反力,反力通过钢桁架2,传递给箱涵底板前缘,产生一个向上的抬头力矩,进而达到防止顶进过程中箱体“扎头”、“抬头”的效果。

每稿顶进结束后根据箱体姿态调整钢制“船头坡”角度,放松固定铰3螺栓,通过控制千斤顶5的顶升或回落来控制焊接钢架的空间姿态,以达到调整整个钢制“船头坡”角度的目的。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并未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方案的技术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视为本发明方案的技术范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可调角度的钢制“船头坡”,属于桥涵顶进施工技术领域。该装置位于箱涵底板前缘,在顶进施工中用于与土体接触,并由土体提供的基地反力形成一个向上的抬头力矩,以达到防止箱体“扎头”、“抬头”的效果。装置自下而上由钢底板、钢桁架、传力顶杆、千斤顶、预埋反力架及固定铰构成。装置与箱涵底板由固定铰和千斤顶连接,装置通过双向油压千斤顶的顶、拉作用来改变焊接钢架的角度,以达到改变船头坡角度的目的。该装置造价低廉、技术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施工完成后可重复利用、可在顶进施工过程中调节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学;康路明;续宗宝;庞元志;刘金国;薛红云;尹小溪;孙晨星;何芸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工业大学;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10
技术公布日:2018.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