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主塔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塔锚固区钢筋恢复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桥梁主塔施工时,需要在主塔锚固区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然而,主塔在锚固区也需要布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如果在预应力张拉之前就将主塔钢筋安装就位,由于钢筋会限制形变,对于之后的预应力张拉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通常处理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将主塔锚固区的钢筋与附近已经安装好的钢筋断开,在预应力张拉完成之后再将锚固区断开的钢筋连接上,最后再浇筑锚固区混凝土。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如何较好的将锚固区断开的钢筋进行较好的连接处理成为一个需要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塔锚固区断开的钢筋恢复连接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塔锚固区钢筋恢复连接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锚固区钢筋影响预应力张拉效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塔锚固区钢筋恢复连接的方法,所述锚固区预留有后浇孔,在所述后浇孔其中一对相对的内壁上预留有多个主筋端头,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安装锚固区待断开的主筋和箍筋之前,在所述主筋端头上设置套筒,在所述后浇孔另一对相对的内壁上设置箍筋接头,所述主筋两端连接于套筒内,所述箍筋两端连接于箍筋接头;
拆除所述主筋和箍筋,对锚固区进行预应力张拉;
完成预应力张拉后,所述主筋安装回原位并通过对应的套筒连接,所述箍筋安装回原位并通过对应的箍筋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筋设有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箍筋采用搭接焊方式与对应的箍筋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焊方式为单面搭接焊方式。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主筋和箍筋安装回原位后,浇筑后浇孔混凝土,封闭后浇孔。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内径与对应的主筋直径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设有内螺纹,对应的主筋两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的主塔锚固区钢筋恢复的连接方式,预先设置套筒和箍筋接头,在预应力张拉之前断开锚固区主筋和箍筋,待完成张拉后,通过套筒和箍筋接头再次恢复主筋和箍筋的连接,保障了预应力张拉的顺利进行以及主筋的使用性能,确保主塔的施工质量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塔锚固区主筋与箍筋匹配图;
图2为图1中拆除主筋与箍筋后的示意图。
图中:1、主筋;2、套筒;3、箍筋;4、箍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塔锚固区钢筋恢复连接的方法,在锚固区预留有后浇孔,在后浇孔其中一对相对的内壁上预留有多个主筋端头(图中未示出),主筋端头位于后浇孔内,主筋端头为后浇孔两侧已经安装好的主筋的端头,主筋端头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同一个壁面上的主筋端头间隔设置,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安装锚固区待断开的主筋1和箍筋3之前,在主筋端头上设置套筒2,使得主筋1两端能够分别连接在后浇孔相对的内壁上的套筒2内,在后浇孔另一对相对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多个箍筋接头4,箍筋接头4间隔分布,使得箍筋3两端能够分别连接在后浇孔相对的内壁上的箍筋接头4,参见图1所示,箍筋3和主筋1分层设计在两个平行的平面内,且箍筋3和主筋1互相垂直布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调整;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主筋1后续归位,对主筋1进行标记,如按照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设置编号,确保主筋1可以连接于对应的套筒2中。当然了,箍筋3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标记。
本实施例中,套筒2内径与对应的主筋1直径以及主筋端头直径匹配,套筒2还设有内螺纹,对应的主筋1两端以及主筋端头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主筋1两端的两个套筒2之间的距离与主筋1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调整,以满足主筋1与对应的两个套筒2可以顺利地拆卸与组装。通过螺纹连接,可以实现主筋1的快速拆卸与组装。
s2:参见图2所示,拆除主筋1和箍筋3,对锚固区进行预应力张拉;
s3:完成预应力张拉后,主筋1安装回原位并通过对应的套筒2连接,箍筋3安装回原位并通过对应的箍筋接头4连接。
本实施例中,箍筋3采用搭接焊方式与对应的箍筋接头4连接,具体地,搭接焊方式为单面搭接焊方式。
s4:主筋1和箍筋3安装回原位后,浇筑后浇孔混凝土,封闭后浇孔。
本发明提供的主塔锚固区钢筋恢复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预先设置套筒和箍筋接头,在预应力张拉之前断开锚固区主筋和箍筋,待完成张拉后,通过套筒和箍筋接头再次恢复主筋和箍筋的连接,保障了预应力张拉的顺利进行以及主筋的使用性能,确保主塔的施工质量不受影响。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