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3522发布日期:2020-09-23 00:1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停车收费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拥有量飞速增长,市区内停车难的问题非常突出。目前的解决办法为在中心城区的马路边、人行道画线设置停车泊位,通过车位锁锁车来提供临时性的有偿停车服务。

现有的车位锁大多为机械手动式,汽车进、出停车位时需要下车把车位锁的撑杆放下或撑起,然后再上锁,使用非常不便。如果是露天车位又碰到下雨天,那就更麻烦了。另外,手动车位锁都无防撞功能,当遇到撞击时,汽车和车位锁都易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镶嵌在地面以下、无路障、安装方便、不损伤车辆底盘的车位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包括两个外筒1、两根升降丝筒2、一根挡车杆3,所述升降丝筒2为内表面带螺纹的圆柱体结构,其顶端与挡车杆3固接,下部伸入外筒1内,所述外筒1埋入地下,其上平面略高出地面;在所述外筒1内布置有车辆底盘保护弹簧4、限位座5、限位杆6、支撑体7、电机8、传动螺杆9,所述底盘保护弹簧4位于外筒1的最底部,所述支撑体7为带底板的圆筒结构,底板与车辆底盘保护弹簧4的上平面接触,在底板上还布置有限位杆6;在所述车辆底盘保护弹簧4内放置限位座5,所述限位座5具有中心通孔,其底端固装在外筒1的底部,在顶端设置定位孔,与限位杆6相配合;所述升降丝筒2位于支撑体7的顶部,传动螺杆9位于升降丝筒2内,并与升降丝筒2形成螺纹配合关系,电机8的两端通过圆柱销固装在支撑体7内,上端与传动螺杆9通过销轴和连接套相连;在所述外筒1底面连接的弯管10顺沿外筒侧壁伸出地面,电机5的电源线布置在弯管10内。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传动螺杆9内部有一个未钻透的中心孔,在中心孔内设置一个小弹簧11,其另一端与连接套端面相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弯管10内还布置有一根钢索12,所述钢索1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体7底板内的销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筒1的适当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杆6的数量为2~3根。

作为优选方案,在每个外筒1的顶部外圆柱面上还设有一个带圆孔的弯管支承座13。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将两个外筒1的顶部联成整体的外筒连接件14。

本实用新型通过锁住汽车底盘来自动锁车,并自动解锁,方便快捷,车位锁能承受3t重的汽车碾压而不致破坏,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能解决停车难的困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车状态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解锁状态位置示意图。

图中:1-外筒;2-升降丝筒;3-挡车杆;4-车辆底盘保护弹簧;5-限位座;6-限位杆;7-支撑体;8-电机;9-传动螺杆;10-弯管;11-小弹簧;12-钢索;13-弯管支承座;14-外筒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包括两个外筒1、两根升降丝筒2、一根挡车杆3,升降丝筒2为内表面带螺纹的圆柱体结构,其顶端与挡车杆3固接,下部伸入外筒1内,外筒1埋入地下,其上平面略高出地面。

在外筒1内布置有车辆底盘保护弹簧4、限位座5、限位杆6、支撑体7、电机8、传动螺杆9,底盘保护弹簧4位于外筒1的最底部,支撑体7为带底板的圆筒结构,底板与车辆底盘保护弹簧4的上平面接触,在底板上还布置有限位杆6。在锁车时,当挡车杆上升到一定高度,与车辆底盘有一定的接触压力后,保护弹簧限制挡车杆继续上升,起到保护车辆底盘的作用。

在车辆底盘保护弹簧4内放置限位座5,限位座5具有中心通孔,其底端固装在外筒1的底部,在顶端设置定位孔,与限位杆6相配合。限位杆的作用是限制电机在支撑体内的转动,其配置数量在2~3根时为最佳。

升降丝筒2位于支撑体7的顶部,传动螺杆9位于升降丝筒2内,并与升降丝筒2形成螺纹配合关系,电机8的两端通过圆柱销固装在支撑体7内,上端与传动螺杆9通过销轴和连接套相连;在外筒1底面连接的弯管10顺沿外筒侧壁伸出地面,电机5的电源线经限位座5的中心通孔后,从弯管10内穿出。

在传动螺杆9内部有一个未钻透的中心孔,在中心孔内设置一个小弹簧11,其另一端与连接套端面相接触。小弹簧可防止升降丝筒的底面与支撑体的顶面直接相互接触,减小传动螺杆的旋转阻力。

在弯管10内还布置有一根钢索12,钢索1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体7底板内的销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筒1的适当位置。钢索的作用是可防止升降丝筒全部从外筒内扯出。

在每个外筒的顶部外圆柱面上设置一个带圆孔的弯管支承座,在外筒底面连接的弯管顺沿外筒侧面从弯管支承座的圆孔中伸出地面,电机的电源线布置在弯管内。

为便于车位锁的整体安装,还采用一个外筒连接件将两个外筒的顶部联成整体。外筒连接件由水平板和竖板组焊成“t”字形,竖板与外筒一起埋入地下,水平板露出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2所示,自动锁车:停车时,汽车驶入停车泊位,触发地感线圈,感应信号通过电控器向电机发出正转锁车指令,传动螺杆的旋转使升降丝筒上升,挡车杆上升至贴紧车辆底盘,将车辆锁定。

如图3所示,泊位解锁:交费后取车时,电机接到反转指令,传动螺杆的旋转使升降丝筒下降,挡车杆降下,离开车辆底盘至地面,解除泊锁。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原则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包括两个外筒(1)、两根升降丝筒(2)、一根挡车杆(3),其特征在于:

a、所述升降丝筒(2)为内表面带螺纹的圆柱体结构,其顶端与挡车杆(3)固接,下部伸入外筒(1)内,所述外筒(1)埋入地下,其上平面略高出地面;

b、在所述外筒(1)内布置有车辆底盘保护弹簧(4)、限位座(5)、限位杆(6)、支撑体(7)、电机(8)、传动螺杆(9),所述底盘保护弹簧(4)位于外筒(1)的最底部,所述支撑体(7)为带底板的圆筒结构,底板与车辆底盘保护弹簧(4)的上平面接触,在底板上还布置有限位杆(6);

c、在所述车辆底盘保护弹簧(4)内放置限位座(5),所述限位座(5)具有中心通孔,其底端固装在外筒(1)的底部,在顶端设置定位孔,与限位杆(6)相配合;

d、所述升降丝筒(2)位于支撑体(7)的顶部,传动螺杆(9)位于升降丝筒(2)内,并与升降丝筒(2)形成螺纹配合关系,电机(8)的两端通过圆柱销固装在支撑体(7)内,上端与传动螺杆(9)通过销轴和连接套相连;

e、在所述外筒(1)底面连接的弯管(10)顺沿外筒侧壁伸出地面,电机(5)的电源线布置在弯管(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螺杆(9)内部有一个未钻透的中心孔,在中心孔内设置一个小弹簧(11),其另一端与连接套端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管(10)内还布置有一根钢索(12),所述钢索(1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体(7)底板内的销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筒(1)的适当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6)的数量为2~3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外筒(1)的顶部外圆柱面上还设有一个带圆孔的弯管支承座(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两个外筒(1)的顶部联成整体的外筒连接件(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开放式停车泊位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的车位锁,包括两个外筒、两根升降丝筒、一根挡车杆,升降丝筒顶端与挡车杆固接,下部伸入外筒内,在外筒内布置有车辆底盘保护弹簧、限位座、限位杆、支撑体、电机、传动螺杆。在锁车时,当挡车杆上升到一定高度,与车辆底盘有一定的接触压力后,保护弹簧限制挡车杆继续上升,起到保护车辆底盘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锁住汽车底盘来自动锁车,并自动解锁,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胡孟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亿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0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