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0007发布日期:2020-06-30 20:1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斜拉桥主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



背景技术:

斜拉桥主梁的结构按材料不同可分为钢梁、混凝土梁、钢梁上加设混凝土桥面板的结合梁和钢梁与混凝土结合使用的混合梁等四类,这也是钢斜拉桥、混凝土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及混合斜拉桥的区别标志。其中,混凝土主梁与钢梁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造价低,后期养护比钢桥简单便宜,刚度大扰度小,抗风稳定性好;缺点是跨越能力没有钢梁大,在跨度不是太大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梁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现有技术中,采用转体施工时,施工不方便、将来检修、维护和换索等很麻烦,施工成本高。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205669166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这种结构的斜拉桥面板只能沿着桥长度方向进行伸缩,无法在其宽度方向进行延展,这样就导致在桥面积水后遇到寒冷天气桥体结冰后,桥体在宽度方向就会没有缓冲余地,导致桥体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宽度方向延展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

为解决以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对接处下方的u型架,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对接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均设有用于抵住u型架的滑动撑板,所述滑动撑板上设有若干个成对设置的滑动套,所述滑动套每对同轴设置且每对滑动套中滑动配合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两端分别与u型架两侧内壁连接,所述滑动撑板与u型架内壁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固定;所述滑动撑板下端面与u型架内壁滑动接触,所述u型架两侧上端面分别与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的下表面滑动接触。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复位弹簧或橡胶块加工制作而成。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外端部均设有矩形柱,所述矩形柱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矩形柱上端面设有便于斜拉索安装的安装孔。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柱与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之间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上还设有漏水机构,所述漏水机构包括设置在u型架内底部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内部设有贯穿u型架下端面用于将积水排出的引导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延展空间,这样就消除了现有斜拉桥主梁宽度方向不具有收缩性的弊端,而且这种组合式斜拉桥板的形式降低了加工难度,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的u型架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00、第一本体,101、安装孔,102、矩形柱,200、第二本体,300、连接组件,301、弹性件簧,302、u型架,303、引导槽,304、滑动撑板,305、滑动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以及将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相连接的连接组件300,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对接处下方的u型架302,所述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对接处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均设有用于抵住u型架302的滑动撑板304,所述滑动撑板304上设有若干个成对设置的滑动套305,所述滑动套305每对同轴设置且每对滑动套305中滑动配合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两端分别与u型架302两侧内壁连接,所述滑动撑板304与u型架302内壁之间通过弹性件301连接固定;所述滑动撑板304下端面与u型架302内壁滑动接触,所述u型架302两侧上端面分别与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的下表面滑动接触。

所述弹性件301由复位弹簧或橡胶块加工制作而成。

所述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外端部均设有矩形柱102,所述矩形柱102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矩形柱102上端面设有便于斜拉索安装的安装孔101。

所述矩形柱102与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之间设有加强筋103。

所述连接组件300上还设有漏水机构,所述漏水机构包括设置在u型架302内底部的引导槽303,所述引导槽303内部设有贯穿u型架302下端面用于将积水排出的引导孔。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进行改进,通过将原有的整体式桥梁,更改为两个本体,且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其中连接组件设有若干个成对设置的带有弹性件的滑动套,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延展空间,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原有整体式桥梁沿长度方向的收缩性,还具有了斜拉桥主梁宽度方向的收缩性,而且这种组合式斜拉桥板的形式降低了加工难度,实用性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以及将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相连接的连接组件(300),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对接处下方的u型架(302),所述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对接处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均设有用于抵住u型架(302)的滑动撑板(304),所述滑动撑板(304)上设有若干个成对设置的滑动套(305),所述滑动套(305)每对同轴设置且每对滑动套(305)中滑动配合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两端分别与u型架(302)两侧内壁连接,所述滑动撑板(304)与u型架(302)内壁之间通过弹性件(301)连接固定;所述滑动撑板(304)下端面与u型架(302)内壁滑动接触,所述u型架(302)两侧上端面分别与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的下表面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1)由复位弹簧或橡胶块加工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外端部均设有矩形柱(102),所述矩形柱(102)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矩形柱(102)上端面设有便于斜拉索安装的安装孔(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柱(102)与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之间设有加强筋(1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00)上还设有漏水机构,所述漏水机构包括设置在u型架(302)内底部的引导槽(303),所述引导槽(303)内部设有贯穿u型架(302)下端面用于将积水排出的引导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主梁断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对接处下方的U型架,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对接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均设有用于抵住U型架的滑动撑板,所述滑动撑板上设有若干个成对设置的滑动套,所述滑动套每对同轴设置且每对滑动套中滑动配合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两端分别与U型架两侧内壁连接。本实用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延展空间,这样就消除了现有斜拉桥主梁宽度方向不具有收缩性的弊端,而且这种组合式斜拉桥板的形式降低了加工难度,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康健;宗朝阳;周小亮;雷波;卫飞钰;潘传宇;李明;黄兴昌;宁霖锋;宋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0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