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轨电车轨道防迷流阻尼包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4595发布日期:2020-05-20 03:1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轨电车轨道防迷流阻尼包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轨防迷流阻尼包裹,尤其涉及一种有轨电车埋入式轨道防迷流阻尼包裹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有轨电车也更快的在各个城市中落地开发;同时人们对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有了更高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轮轨耦合振动也给周边建筑带来了振动和噪声污染问题,并且有轨电车的特殊性,其轨道系统多采用埋入式结构,确保公共路权的分享,而埋入式结构势必造成钢轨的腐蚀问题,包括钢轨的振动控制,最重要的是钢轨作为回流轨,经埋入后其绝缘、防止迷流处理难度加大,既有的产品及技术不能使其有效的得到保证。

目前主要措施包括:采用非金属扣件系统,提高其抗腐蚀和绝缘性;采用一般橡胶材料进行钢轨包裹;但其减振及绝缘效果大都不太理想,仅有一小部分施工质量高的能具备一定效果,但也大都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非金属扣件系统只能提高轨道局部的绝缘性能,但轨道整体大部分位置悬空设置,轨底及轨腰包裹外部均回填土,并在上面设置绿化,雨水、潮湿很容易使得局部的绝缘性能下降,既有的钢轨包裹材料大多采用拼接后粘接的形式覆于钢轨两侧,并且基本上对钢轨采用的是“三瓣式”覆盖模式,即轨底套靴一瓣,钢轨轨腰内侧一瓣、钢轨轨腰外侧一瓣的形式。三部分在拼合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接口上的漏洞或薄弱点,最终造成系统绝缘性能下降,更有甚者局部漏洞和基础或道床之间形成刚性连接,造成减振性能失效;再有目前钢轨包裹材料施工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在实际安装施工过程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无法有效的保证产品性能的发挥;非金属提高其抗腐蚀和绝缘性,橡胶材料减振及绝缘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组装方便,零部件少的防迷流阻尼包裹结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轨电车轨道防迷流阻尼包裹结构,包括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所述的左阻尼件将钢轨一侧轨腰及一侧轨底上表面覆盖,所述的右阻尼件将钢轨另一侧轨腰、另一侧轨底上表面以及轨底下表面覆盖,所述的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组合后将钢轨轨腰和轨底全覆盖,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位于轨底的一端分别设有能插接组合在一起的连接头和连接槽,在所述的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插接部位还分别设有密封槽和密封筋,所述的密封筋能插入密封槽内,在所述的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沿钢轨方向两端分别设有能搭接配合呈台阶形状的连接端。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与轨腰接触面上均设有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覆盖轨腰部位的长度均大于覆盖轨底部位的长度;在所述的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两端均设有方便扣件安装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槽和连接头呈燕尾榫结构连接。

采用该结构的防迷流阻尼包裹,不再通过轨腰两侧设置阻尼板和轨底阻尼板组合的形式,只需要通过两个阻尼件拼装便能够实现对钢轨的全覆盖,将传统的“三瓣式”组合改成两块的组合形式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组装起来更加方便,在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连接部位设置密封槽和密封筋配合实现密封,且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沿轨道长度方向通过搭接实现连接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提高防迷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阻尼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阻尼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防迷流阻尼包裹结构包括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左阻尼件1覆盖钢轨的轨腰以及一侧轨底的上表面,右阻尼件2则覆盖另一侧的轨腰和轨底的剩余部分,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通过插接形式组合在一起将钢轨轨腰及轨底包裹住,起到防迷流和减振的效果。

如图3所示在左阻尼件1位于轨底一端设有连接头3,如图4所示在右阻尼件2位于轨底一端设有连接槽4,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通过连接头3和连接槽4插接组装到一起实现对钢轨的轨腰和轨底全覆盖,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燕尾榫结构连接,实际中不限于该结构的连接形式,且连接头3和连接槽4位置能够互换,由于该部位需要连接而非整体成型,则需要解决密封问题,故在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连接的部位分别设置密封槽5和密封筋6,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通过连接头3和连接槽4连接后,密封筋6也配合嵌入密封槽5实现密封。为了节省材料,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与轨腰接触一侧设置空腔,该空腔不仅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而且使得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具有更多的变形余量,提高了减振降噪的效果。

由于钢轨长度长无法只用一条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实现对钢轨的全覆盖,故需要沿钢轨长度方向拼接组合实现对整条钢轨的保护,为了方拼接组合,在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沿轨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端7,连接端7为台阶能实现搭接连接,且左阻尼件1两端的连接端7能够配合实现搭接连接,右阻尼件2两端的连接端7也能够配合实现搭接连接,这样便可以实现统一规格批量生产,沿轨道拼装时,相邻两个左阻尼件1或右阻尼件2通过连接端7的台阶搭接连接到一起。

为了方便钢轨上扣件的安装,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覆盖轨腰部位的长度均大于覆盖轨底部位的长度,同时在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两端设置缺口9为扣件让位方便安装。



技术特征:

1.一种有轨电车轨道防迷流阻尼包裹结构,包括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阻尼件(1)将钢轨一侧轨腰及一侧轨底上表面覆盖,所述的右阻尼件(2)将钢轨另一侧轨腰、另一侧轨底上表面以及轨底下表面覆盖,所述的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组合后将钢轨轨腰和轨底全覆盖,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位于轨底的一端分别设有能插接组合在一起的连接头(3)和连接槽(4),在所述的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插接部位还分别设有密封槽(5)和密封筋(6),所述的密封筋(6)能插入密封槽(5)内,在所述的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沿钢轨方向两端分别设有能搭接配合呈台阶形状的连接端(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轨道防迷流阻尼包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与轨腰接触面上均设有空腔(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轨道防迷流阻尼包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覆盖轨腰部位的长度均大于覆盖轨底部位的长度;在所述的左阻尼件(1)和右阻尼件(2)两端均设有方便扣件安装的缺口(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轨道防迷流阻尼包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槽(4)和连接头(3)呈燕尾榫结构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轨电车轨道防迷流阻尼包裹结构,包括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所述的左阻尼件将钢轨一侧轨腰及一侧轨底上表面覆盖,所述的右阻尼件将钢轨另一侧轨腰、另一侧轨底上表面以及轨底下表面覆盖,所述的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组合后将钢轨轨腰和轨底全覆盖,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位于轨底的一端分别设有能插接组合在一起的连接头和连接槽,在所述的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插接部位还分别设有密封槽和密封筋,所述的密封筋能插入密封槽内,在所述的左阻尼件和右阻尼件沿钢轨方向两端分别设有能搭接配合呈台阶形状的连接端。

技术研发人员:张法明;杨召;王红英;杨保利;陈刚;侯煜;李晓云;杨铁梅;李强;郭俊峰;张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长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2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