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钢护筒与钢套箱封底砼握裹力的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7311发布日期:2020-05-01 16:56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钢护筒与钢套箱封底砼握裹力的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水中承台施工领域,具体涉及采用钢套箱进行水中承台施工过程中,对钢套箱封底砼进行锚固的结构。



背景技术:

采用钢套箱进行水中承台施工时,在浇筑封底砼后,需要抽掉钢套箱内部的水,形成无水的干施工环境,而此时钢套箱主要通过封底砼与钢护筒之间的握裹力和封底砼自身重量共同作用来抵抗钢套箱底板受到的水浮力。在钢套箱设计计算时封底砼和钢护筒之间的握裹力通常采用经验值计算,但是受施工现场条件、钢护筒材质以及人工操作质量的不同,经验取值计算结果无法准确对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所以在施工中如何增加封底砼与钢护筒之间的握裹力,是保证安全施工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钢套箱封底砼锚固了的结构,在封底混凝土厚度一定的前提下,尽量增加钢护筒与封底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确保施工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钢护筒与钢套箱封底砼握裹力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根钢护筒上封底砼设计浇筑位置环向等距焊接多块与钢护筒轴向平行的锚固钢板,所述锚固钢板为直角梯形结构,锚固钢板的直角边与钢护筒外壁焊接,斜边自上而下向钢护筒外侧倾斜;环绕钢护筒在多块锚固钢板上环向穿设至少两层、每层至少两根环形锚固钢筋。

本实用新型由梯形锚固钢板和环向钢筋共同组成类似反压牛腿的结构,不仅能有效的增大钢护筒与封底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而且能在竖向对封底混凝土提供向下的反力,确保封底砼与钢护筒的握裹力足以抵御水的浮力,施工便捷,投入较少,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局部示意图,显示一根钢护筒上锚固钢板和环形锚固钢筋的设置结构;

图2是图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面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平面结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高钢护筒与钢套箱封底砼握裹力的锚固结构,在每根钢护筒1上封底砼设计浇筑位置环向等距焊接多块与钢护筒轴向平行的锚固钢板2,所述锚固钢板2为直角梯形结构,锚固钢板2的直角边与钢护筒1外壁焊接,斜边自上而下向钢护筒外侧倾斜;环绕钢护筒在多块锚固钢板上环向穿设至少两层、每层至少两根环形锚固钢筋3。

本实用新型在钢护筒加工时,根据设计标高在钢护筒1周围等间距焊接若干梯形锚固钢板2,锚固钢板2的最大宽度以不影响套箱底板桁架下放为宜,并将环向锚固钢筋3穿于梯形钢板的预留孔中,形成环向结构。两层环向锚固钢筋的间距,以及每层锚固钢筋中相邻锚固钢筋之间的间距均大于封底砼最大粒径,防止因间距较窄影响砼浇筑。

图3、图4是钢套箱下放后封底砼浇筑完成的状态。锚固钢板2及环形锚固钢筋3被浇筑在封底砼4内,增大了钢护筒1与封底砼4的接触面积,也相应增加了二者之间的握裹力。在钢套箱内的水抽干后,钢套箱底板要承受较大的水浮力,握裹力的增加能确保底板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钢护筒与钢套箱封底砼握裹力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根钢护筒上封底砼设计浇筑位置环向等距焊接多块与钢护筒轴向平行的锚固钢板,所述锚固钢板为直角梯形结构,锚固钢板的直角边与钢护筒外壁焊接,斜边自上而下向钢护筒外侧倾斜;环绕钢护筒在多块锚固钢板上环向穿设至少两层、每层至少两根环形锚固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钢护筒与钢套箱封底砼握裹力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层环向锚固钢筋的间距,以及每层锚固钢筋中相邻锚固钢筋之间的间距均大于封底砼最大粒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钢护筒与钢套箱封底砼握裹力的锚固结构,在每根钢护筒上封底砼设计浇筑位置环向等距焊接多块与钢护筒轴向平行的锚固钢板,所述锚固钢板为直角梯形结构,锚固钢板的直角边与钢护筒外壁焊接,斜边自上而下向钢护筒外侧倾斜;环绕钢护筒在多块锚固钢板上环向穿设至少两层、每层至少两根环形锚固钢筋。本实用新型用于钢套箱水中承台施工,能有效的增大钢护筒与封底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使封底砼与钢护筒的握裹力足以抵御水的浮力,确保施工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吴曼;王安文;陈武;王振佳;王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2
技术公布日:2020.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