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8761发布日期:2020-07-29 03:2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振动控制中最常见的做法是在上部轨道结构和下部基础之间插入弹性支承层,通过上部轨道结构在弹性支承层上的惯性运动衰减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随着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浮置板轨道支承层结构形式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通过改善浮置板轨道弹性支承层,可有效降低行车造成的振动。

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浮置板轨道的厚度成为了支承层结构形式的一个制约因素,因为根据具体的实时工况需要对轨道板的厚度及轨道板的重量进行调整,以此对减振的频段进行调节,而当前的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均为定高结构,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安装与浮置板轨道中后无法实现对轨道板的厚度及轨道板的重量进行调整,导致施工灵活性差,难以根据实际工况实现减振的频段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包括储液箱、钢隔板和压力输出机构,其中:

储液箱,为相互嵌套的多级可抬升空腔结构,每级空腔之间相互贯通,未抬升状态时的外圈至内圈对应抬升状态的时的底端至顶端;

钢隔板,设于储液箱顶端空腔结构的上方,钢隔板的上表面与支承结构的底端连接;

压力输出机构,通过管路与储液箱连通,压力输出机构向储液箱中输出压力液体,使得储液箱的多级空腔按照由底至顶逐级升高。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级可抬升空腔包括多个环形嵌套的环形柱状空腔和位于中心的圆柱状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力输出机构通过管路连接于外圈空腔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圈空腔上设有阀门,阀门一端与外圈空腔连通,另一端可拆卸的与压力输出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门通过快速接头与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门为具有双向密封的硬密封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力输出机构为高压柱塞泵。

进一步地,所述的管路的内层为橡胶材料,外层为钢丝编织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隔板的直径与最外圈空腔的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支承结构厚度方向上尺寸设置的灵活性,使支承结构更有效地发挥出其减振作用,通过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可以拓展轨道板的厚度,增加轨道板的重量,拓宽减振频段,提高浮置板轨道整体减振效果。

2)调高装置依据帕斯卡原理,整体具有很高的承压性能,适用于轨道结构及列车的重荷载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隔板,2、储液箱,3、阀门,4、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包括储液箱2、钢隔板1和压力输出机构,参见图1,其中:

储液箱2:为相互嵌套的多级可抬升空腔结构,每级空腔之间相互贯通,未抬升状态时的外圈至内圈对应抬升状态的时的底端至顶端。所述的多级可抬升空腔包括多个环形嵌套的环形柱状空腔和位于中心的圆柱状空腔。所述的外圈空腔上设有阀门3,阀门3一端与外圈空腔连通,另一端可拆卸的与压力输出机构连接。

钢隔板1:设于储液箱2顶端空腔结构的上方,钢隔板1的上表面与支承结构的底端连接,钢隔板1的直径与最外圈空腔的直径相同。

压力输出机构:通过管路4与储液箱2连通,压力输出机构向储液箱2中输出压力液体,使得储液箱2的多级空腔按照由底至顶逐级升高。所述的压力输出机构通过管路4连接于外圈空腔上。所述的阀门3通过快速接头与管路4连接。所述的阀门3为具有双向密封的硬密封球阀。所述的压力输出机构为高压柱塞泵。所述的管路4的内层为橡胶材料,外层为钢丝编织结构,其材料性质参见表1。其中输出的压力液体可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进行更换。

表1材料参数表

具体运行时,首先通过快速接头将压力输出机构与阀门3连接,然后打开阀门,向储液箱2中输入压力液体由储液箱2的首先填满外圈空腔,按照由外圈空腔至内圈空腔的顺序逐渐向上升起,通过输入压力的调节实现储液箱2的高度的调节,进一步通过钢隔板1将支承结构调节至目标高度。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箱(2),为相互嵌套的多级可抬升空腔结构,每级空腔之间相互贯通,未抬升状态时的外圈至内圈对应抬升状态的时的底端至顶端;

钢隔板(1),设于储液箱(2)顶端空腔结构的上方,钢隔板(1)的上表面与支承结构的底端连接;

压力输出机构,通过管路(4)与储液箱(2)连通,压力输出机构向储液箱(2)中输出压力液体,使得储液箱(2)的多级空腔按照由底至顶逐级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可抬升空腔包括多个环形嵌套的环形柱状空腔和位于中心的圆柱状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输出机构通过管路(4)连接于外圈空腔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空腔上设有阀门(3),阀门(3)一端与外圈空腔连通,另一端可拆卸的与压力输出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3)通过快速接头与管路(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3)为具有双向密封的硬密封球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输出机构为高压柱塞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4)的内层为橡胶材料,外层为钢丝编织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隔板(1)的直径与最外圈空腔的直径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调高装置,包括储液箱、钢隔板和压力输出机构,其中:储液箱为相互嵌套的多级可抬升空腔结构,每级空腔之间相互贯通,未抬升状态时的外圈至内圈对应抬升状态的时的底端至顶端;钢隔板设于储液箱顶端空腔结构的上方,钢隔板的上表面与支承结构的底端连接;压力输出机构通过管路与储液箱连通,压力输出机构向储液箱中输出压力液体,使得储液箱的多级空腔按照由底至顶逐级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支承结构厚度方向上尺寸设置的灵活性,使支承结构更有效地发挥出其减振作用;本调高装置依据帕斯卡原理,整体具有很高的承压性能,适用于轨道结构及列车的重荷载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金浩;李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7.29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