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0907发布日期:2020-09-18 17:3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道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



背景技术:

在航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航行中船舶通过施工区域时撞击挂篮的风险,从而避免对施工中的桥梁结构和挂篮造成损坏。现有技术中航道上防撞墩系统采用的形式包括固式防撞装置、浮式防撞装置以及混凝土桩基防撞墩,固定式及浮式多采用复合材料,其中固定或浮式防撞装置不适于用作航道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撞设施,混凝土桩基式防撞墩难以重复利用,且插拔不便,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的同时插拔方便,适用于跨航道桥梁施工防护的效果。

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包括围绕挂篮设置的若干组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三个相互连接的防撞墩,所述防撞墩包括钢桩和漂浮筒,所述钢桩的底端插接在地面上,所述漂浮筒套设在钢桩的外壁上并且为滑移连接,所述漂浮筒包括钢浮筒和钢护筒,所述钢护筒与钢浮筒之间通过内支撑相连,所述钢浮筒远离钢护筒一侧形成均匀分布有十个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为筒式橡胶护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桩的桩尖插入地面的长度不小于12m,所述防撞组件的三个钢桩之间通过钢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件为橡胶护舷,所述缓冲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缓冲件与钢浮筒之间通过连接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和钢浮筒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桩的顶端设置有警示柱,所述警示柱外侧设置有反光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警示柱为pvc管,所述警示柱内部填充有粗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浮筒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缓冲件的底壁位于定位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件的内径为20cm,外径为40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护筒的直径为360cm,高为260cm。

将三个防撞墩一组的防撞组件通过钢桩插接在地面上安装在航道内的吊篮附近后,通过钢管相连的三角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设置为橡胶护舷的缓冲件随空箱内的水位变化由于浮力带动钢浮筒和钢护筒上下移动,设置在其顶端的警示柱以及反光层对来往船只起到警示作用,当船只与防撞墩之间发生碰撞时,钢护筒和橡胶护舷吸收船舶的能量,起到良好的防撞作用,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易于安装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由钢桩和漂浮筒构成的防撞墩,适用于航道防撞的同时易于插拔,可反复利用;

2.通过均匀分布在外环上的十个设置为橡胶护舷的缓冲件,提供浮力的同时与钢护筒一同缓冲撞击力;

3.通过设置在钢桩顶端的警示柱以及反光层的设置,对来往船只起到警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整体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防撞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防撞墩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防撞墩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a部放大图。

图中,1、防撞组件;11、钢管;12、警示柱;121、反光层;122、粗砂;2、防撞墩;21、钢桩;3、漂浮筒;31、钢浮筒;311、定位板;32、钢护筒;33、内支撑;4、缓冲件;41、连接孔;42、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包括围绕挂篮设置的八组防撞组件1,防撞组件1包括三个相互连接的防撞墩2,防撞墩2由钢桩21和漂浮筒3构成,钢桩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警示柱12,警示柱12外侧贴设有红白相间的反光层121。警示柱12为pvc管,警示柱12内部填充有粗砂122,pvc管性质稳定,填入粗砂122增强警示柱12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歪斜。

如图2至图4所示,防撞组件1的三个钢桩21之间通过钢管11相连,钢桩21的两端分别与钢桩21焊接固定,形成三角形结构,具有较高稳定性。钢桩21的底端插接在地面上的持力层上,如图深度不小于12m,漂浮筒3套设在钢桩21的外壁上并且为滑移连接,漂浮筒3包括钢浮筒31和钢护筒32,钢护筒32与钢浮筒31之间通过内支撑33相连,钢浮筒31远离钢护筒32一侧形成均匀分布有十个的缓冲件4,缓冲件4为筒式橡胶护舷。缓冲件4的内径为20cm,外径为40cm,钢护筒32的直径为360cm,高为260cm。

如图3至图5所示,缓冲件4为橡胶护舷,缓冲件4上开设有连接孔41,缓冲件4与钢浮筒3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42依次穿过连接孔41和钢浮筒31固定。钢浮筒3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311,缓冲件4的底壁位于定位板311上。在钢护筒32内部焊接内支撑33,再在内支撑33另一端焊接钢浮筒31,然后将缓冲件4置于钢护筒32内令其底端与内支撑33接触,通过连接螺栓42将其固定在在钢浮筒31上。将钢桩21插接于地面上,插接深度为12米,将漂浮筒3整体套设在钢桩21上,随航道水位上下移动,起到防撞作用。再在钢桩21之间焊接钢管11,施工警示柱12,整体施工完成。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三个防撞墩2一组的防撞组件1通过钢桩21插接在地面上安装在航道内的吊篮附近后,通过钢管11相连的三角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设置为橡胶护舷的缓冲件4随空箱内的水位变化由于浮力带动钢浮筒31和钢护筒32上下移动,设置在其顶端的警示柱12以及反光层121对来往船只起到警示作用,当船只与防撞墩2之间发生碰撞时,钢护筒32和橡胶护舷吸收船舶的能量,起到良好的防撞作用,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易于插拔的优点,适用于临时防撞。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绕挂篮设置的若干组防撞组件(1),所述防撞组件(1)包括三个相互连接的防撞墩(2),所述防撞墩(2)包括钢桩(21)和漂浮筒(3),所述钢桩(21)的底端插接在地面上,所述漂浮筒(3)套设在钢桩(21)的外壁上并且为滑移连接,所述漂浮筒(3)包括钢浮筒(31)和钢护筒(32),所述钢护筒(32)与钢浮筒(31)之间通过内支撑(33)相连,所述钢浮筒(31)远离钢护筒(32)一侧形成均匀分布有十个的缓冲件(4),所述缓冲件(4)为筒式橡胶护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桩(21)的桩尖插入地面的长度不小于12m,所述防撞组件(1)的三个钢桩(21)之间通过钢管(1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4)为橡胶护舷,所述缓冲件(4)上开设有连接孔(41),所述缓冲件(4)与钢浮筒(3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42)依次穿过连接孔(41)和钢浮筒(3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桩(21)的顶端设置有警示柱(12),所述警示柱(12)外侧设置有反光层(1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柱(12)为pvc管,所述警示柱(12)内部填充有粗砂(12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浮筒(31)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311),所述缓冲件(4)的底壁位于定位板(3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4)的内径为20cm,外径为4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32)的直径为360cm,高为260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航道桥梁施工用临时防撞墩结构,属于航道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围绕挂篮设置的若干组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三个相互连接的防撞墩,所述防撞墩包括钢桩和漂浮筒,所述钢桩的底端插接在地面上,所述漂浮筒套设在钢桩的外壁上并且为滑移连接,所述漂浮筒包括钢浮筒和钢护筒,所述钢护筒与钢浮筒之间通过内支撑相连,所述钢浮筒远离钢护筒一侧形成均匀分布有十个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为筒式橡胶护舷。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的同时插拔方便,适用于航道防撞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钱进;赵海艳;朱新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9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