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6049发布日期:2020-09-01 19:0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修复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实使用过程中,道路转弯处的两侧路面大多设计有微量得高度差,以方便于转弯时车辆行驶,因为车辆转弯时的离心力作用和道路地基松动等因素,极易造成转弯处道路内侧形成下凹面1,该下凹面1容易造成大量的积水,积水越多,越容易造成下凹面1处地下土基的松动,使得转弯处下凹的程度越大,最终造成大量的积水。

现有道路中通常在转弯处的外侧设有排水沟渠7,因为外侧设置排水沟渠7后易于与河道连接,以便于将沟渠7中的水流排入河道,但该种设置并不利于内侧积水的排出,严重的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和道路的日常维护,并且大量的积水和凹陷面的容易造成车辆的打滑和侧翻,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中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包括下夹板、上夹板、多根管道、垫层和路面层,其中具体地:

下夹板铺设于道路转角处的下凹面上;

上夹板铺设于所述的下夹板上,两侧边沿与所述的下夹板连接;

多根管道夹设于所述的下夹板和上夹板之间,管道的设置方向与道路的延伸方向垂直,即与路面的宽度方向平行,使得下凹面处的积水经由管道流入排水沟渠,并使得下夹板呈与道路转角处的下凹面匹配的下凹型弧面;

垫层铺设于所述的上夹板上;

路面层铺设于所述的垫层上。

进一步地,多根管道中管道的直径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夹板呈上凸型弧面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夹板和上夹板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螺栓依次穿过上夹板和下夹板并螺接于下凹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夹板和上夹板均为不锈钢板材。

进一步地,所述的垫层为弹性橡胶材料,所述的路面层为磨砂表面的硬质橡胶材料,垫层与路面层胶黏连接,垫层与上夹板胶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管道为刚性金属材料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管道位于道路内侧的一端设于下凹面的最低处,管道位于道路外侧的一端与排水沟渠连接,且管道位于道路内侧的一端高于位于道外侧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管道为弹性塑胶材料管道。所述上夹板和垫层之间还设有多片按压板,所述的按压板为长度由道路内侧向道路外侧依次降低的条形板,按压板的长度方向与道路的宽度方向垂直。在运行时,过路的车辆前轮首先压到最长的按压板上,之后从道路内侧逐步压到道路外侧的按压板上,使得道路内侧管道内的水逐步被压至道路外侧的排水沟渠中,完成一个回合的输水过程,之后通过管内的吸力将下凹面的水吸入管道中,车辆后轮重复上述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中的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连通了道路内侧和道路外侧,使得道路内侧的积水由管道流动至道路外侧的排水沟渠中,实现了道路转弯凹陷处的修复,避免了积水对路面的进一步侵蚀。

2)本技术方案中的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垫高了路面,在转角路面的凹陷部分上构建了凸弧面的修复部,凸起的结构汽车通过该路段时不会出现打滑。

3)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设有挤压组件,实现了借助汽车的挤压力将处于内侧的积水泵入排水沟渠中,可克服液位差实现积水的排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道路转角处的放积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多片按压板的排布形式示意图。

图中:1、下凹面,2、下夹板,3、上夹板,4、管道,5、垫层,6、路面层,7、排水沟渠,8、按压板,9、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中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包括下夹板2、上夹板3、多根管道4、垫层5和路面层6,参见图1,下夹板2铺设于道路转角处的下凹面1上。上夹板3铺设于所述的下夹板2上,两侧边沿与所述的下夹板2连接。多根管道4夹设于所述的下夹板2和上夹板3之间,管道4的设置方向与道路的延伸方向垂直,即与路面的宽度方向平行,使得下凹面1处的积水经由管道4流入排水沟渠,并使得下夹板2呈与道路转角处的下凹面1匹配的下凹型弧面;垫层5铺设于所述的上夹板3上。路面层6铺设于所述的垫层5上。

多根管道4中管道的直径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上夹板3呈上凸型弧面状。下夹板2和上夹板3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螺栓依次穿过上夹板3和下夹板2上的螺栓孔9并螺接于下凹面1上,实现上夹板3、下夹板2和管道4的固定。管道4位于道路内侧的一端设于下凹面1的最低处,管道4位于道路外侧的一端与排水沟渠7连接,且管道4位于道路内侧的一端高于位于道外侧的一端。

具体选材时,下夹板2和上夹板3均为不锈钢板材。垫层5为弹性橡胶材料,所述的路面层6为磨砂表面的硬质橡胶材料,管道4为刚性金属材料管道。

本实施例中的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连通了道路内侧和道路外侧,使得道路内侧的积水由管道4流动至道路外侧的排水沟渠7中,实现了道路转弯凹陷处的修复,避免了积水对路面的进一步侵蚀;本实施例中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垫高了路面,在转角路面的凹陷部分上构建了凸弧面的修复部,凸起的结构汽车通过该路段时不会出现打滑。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实施例借助汽车的挤压力将处于内侧的积水泵入排水沟渠7中,可克服液位差实现积水的排除。具体实施时,参见图2。管道4为弹性塑胶材料管道,上夹板3和垫层5之间还设有多片按压板8,所述的按压板8为长度由道路内侧向道路外侧依次降低的条形板,按压板8的长度方向与道路的宽度方向垂直,上夹板3超出原始上夹板3的部分上面仍铺设垫层5和路面层6。在运行时,过路的车辆前轮首先压到最长的按压板8上,之后从道路内侧逐步压到道路外侧的按压板8上,使得道路内侧管道4内的水逐步被压至道路外侧的排水沟渠7中,完成一个回合的输水过程,之后通过管内的吸力将下凹面1的水吸入管道4中,车辆后轮重复上述过程。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夹板(2),铺设于道路转角处的下凹面(1)上;

上夹板(3),铺设于所述的下夹板(2)上,两侧边沿与所述的下夹板(2)连接;

多根管道(4),夹设于所述的下夹板(2)和上夹板(3)之间,管道(4)的设置方向与道路的延伸方向垂直,使得下凹面(1)处的积水经由管道(4)流入排水沟渠,并使得下夹板(2)呈与道路转角处的下凹面(1)匹配的下凹型弧面;

垫层(5),铺设于所述的上夹板(3)上;

路面层(6),铺设于所述的垫层(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管道(4)中管道的直径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板(3)呈上凸型弧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夹板(2)和上夹板(3)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螺栓依次穿过上夹板(3)和下夹板(2)并螺接于下凹面(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夹板(2)和上夹板(3)均为不锈钢板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层(5)为弹性橡胶材料,所述的路面层(6)为磨砂表面的硬质橡胶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4)为刚性金属材料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4)位于道路内侧的一端设于下凹面(1)的最低处,管道(4)位于道路外侧的一端与排水沟渠(7)连接,且管道(4)位于道路内侧的一端高于位于道路外侧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4)为弹性塑胶材料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3)和垫层(5)之间还设有多片按压板(8),所述的按压板(8)为长度由道路内侧向道路外侧依次降低的条形板,按压板(8)的长度方向与道路的宽度方向垂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包括下夹板、上夹板、多根管道、垫层和路面层,其中下夹板铺设于道路转角处的下凹面上;上夹板铺设于所述的下夹板上,两侧边沿与所述的下夹板连接;多根管道夹设于所述的下夹板和上夹板之间,使得下凹面处的积水经由管道流入排水沟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本中的道路转角处的防积水装置连通了道路内侧和道路外侧,使得道路内侧的积水由管道流动至道路外侧的排水沟渠中,实现了道路转弯凹陷处的修复,避免了积水对路面的进一步侵蚀;防积水装置垫高了路面,在转角路面的凹陷部分上构建了凸弧面的修复部,凸起的结构汽车通过该路段时不会出现打滑。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俊;宋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3
技术公布日:2020.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