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沥青摊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填塞耙。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沥青人工填塞大多使用的是撬棍填塞的施工工艺,具体操作如下:在机械摊铺不到的地方,利用撬棍扁平的一端进行填塞,从而达到填补的效果。在这种方法的使用中,撬棍与沥青的接触面积比较少,工作效率比较低;撬棍的平面面积比较小,平整度也不够高,无法达到良好的整平效果,同时美观性也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沥青摊铺困难、效率低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填塞耙,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沥青填塞耙,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呈扇形板结构的耙身、固定连接于耙身后端上方的挡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挡板后方的耙柄,所述耙身平面平行于水平面分布,耙身前端为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耙柄长度方向沿平行于耙身平面并且前后方向分布。
优选的,所述耙柄与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三角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后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耙柄与套筒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耙身与挡板均采用钢制材料。
优选的,所述耙柄为木质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耙身采用扇形板状结构,增加了与沥青的挤出面积;
2、耙身后端设置有挡板,提高整体结构的受力面积;
3、耙柄使用木质材料,具有质量小、摩擦力大的优点,整体轻便,使用灵活,同时耙头底部平整度较高,极大提高了填塞平整度和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其中,1-耙身,2-挡板,3-支撑结构,4-耙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沥青填塞耙,主要由耙身1、挡板2、支撑结构3以及耙身4组成,其中耙身1为扇形板状的结构,在图1中,耙身1的半径分别为1m和0.8m,弧度为0.52,耙身1的下端向上凹陷,形成弧形凹口,并且耙身1固定连接有挡板2,在图2中,挡板2垂直于分布于耙身1的上端左侧,并且伸出耙身1左端4cm,此外,在挡板2与耙柄4之间通过支撑结构3相连,支撑结构3为三角连接件,提高受力的稳定性,耙身1、挡板2以及支撑结构3均为钢制材料,并且耙身1与挡板2、挡板2与支撑结构3之间均焊接固定,耙柄4采用木质材料。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耙身1平行与地面分布,耙柄4轴线沿前后方向分布,耙身1位于耙柄4的前方,通过耙柄4推动耙身1沿着地面向前推动,由于耙身1前端弧形凹口结构,增大了与沥青的接触面积,提高沥青摊铺的效率,此外,挡板2的设置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受力面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沥青填塞耙,可以保证在沥青填塞过程中,更高效、便捷的施工。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结构整体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点在于在支撑结构3与耙柄4之间设置有套筒,具体的,套筒固定连接于支撑结构3的上端,并且套筒同轴连接于耙柄4下端的外表面,并且套筒上设有通孔,套筒与耙柄4之间通过钢钉穿过通孔后固定在耙柄4上,从而对两者进行固定,同时,当需要更滑部件时,可以将钢钉取下,方便零部件的更换和维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沥青填塞耙,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呈扇形板结构的耙身、固定连接于耙身后端上方的挡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挡板后方的耙柄,所述耙身平面平行于水平面分布,耙身前端为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耙柄长度方向沿平行于耙身平面并且前后方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填塞耙,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柄与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三角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填塞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后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耙柄与套筒之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填塞耙,其特征在于,所述耙身与挡板均采用钢制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填塞耙,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柄为木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