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6229发布日期:2020-06-20 17:2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传播路径上减隔振技术领域,适用于轨道交通或强振设备等引起的环境振动的主被动隔振,具体为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日趋频繁,其中之一是由人工振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地基振动引起的周围环境振动、噪声污染和地面长期沉降等。环境振动对周边居民、临近建筑、地下管线和精密仪器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地基是传播振动能量的中间介质,振动波能量通过岩土介质向四周传播。振动波按波的传播特性可分为面波和体波,且具有面波衰减慢、体波衰减快的特点。因此在屏障设计时,主要针对面波进行隔振减振设计即可取得较好的隔振效果。一种简单有效的传统隔振措施是开挖单个空沟屏障,但是单个空沟通常需要更大沟深,这将容易引起沟壁稳定性问题,从而限制了单个空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多个浅沟可达到单个等效深沟的隔振效果,这增强了空沟的工程实用性,但浅沟之间需要一定距离才能更好地发挥隔振作用,这势必导致沟屏障占据较大面积的场地;同时,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多雨的地区,地下水或地表水容易渗入(流入)到沟中,不仅影响空沟的隔振性能,同时降低空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为增加空沟的稳定性,可对沟壁进行放坡,但的对于浅沟,放坡将会减小隔振效果;或需要对沟壁进行支护,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造价低且稳定性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在振源和受振体之间的传播路径上设置隔振景观屏障,所述隔振景观屏障为若干个高低起伏的连续波峰波谷形成的波浪状地形截面,波谷处种植绿化植物。

所述的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景观屏障的波谷处种植大根茎植物增强起伏地形屏障的隔振效果。

所述的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景观屏障的近振源一侧的波谷设有一条排水沟增强屏障的功能实用性。

所述的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完成隔振景观屏障的施工后进行复测,判定受振物体是否满足环境振动要求,若符合则完成设计;若不符合,则进一步深挖波谷或在波谷设置一道填充沟或排桩,通过反射、散射或面波转换为体波的原理,增强屏障的隔振效果。

所述的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沟或排桩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设置不同深度,当存在下卧硬土层时,将填充沟或排桩打入硬土层。

所述的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振景观屏障为三个周期的连续起伏地形,其沟深d为0.3lr,沟间距r为1.0lr,其中,lr为需进行隔振处理场地的优势频率下的瑞利波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多个连续起伏波峰波谷的相互耦合作用下,能够获得优于单个深沟获得的隔振效果的原理,结合地形景观设计,根据地形地质变化,将隔振区域做成高低起伏的波浪状地形景观,形成天然环保的振动波减振景观屏障;在起伏地形上种植绿色植物和大根茎树种,增加地形景观屏障的隔振效果,兼具隔声屏障的作用;起伏地形可设计为排水沟等应用地形,增强其功用性;在起伏地形的波谷设置填充沟或排桩,增加面波转换为体波的转换率,大大增强了地形景观屏障的隔振效果。本发明不破坏地表环境,不需开挖深沟,不需采取支护措施,同时可避免传统沟屏障沟壁坍塌的危险,取得优于传统等效深沟的隔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谷底种植大直径根系树种的示意图。

图3为结合地形和应用构成不同形状的示意图。

图4为谷底设置填充沟的示意图。

图5为不同波峰高度和波谷深度的示意图。

图6为填充沟部分插入下卧硬土层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振源,2隔振景观屏障,3受振体,4绿化植物,5大根茎植物,6排水沟渠,7填充沟或排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在振源1和受振体3之间的传播路径上设置隔振景观屏障2,所述隔振景观屏障2为若干个高低起伏的连续波峰波谷形成的波浪状地形截面,波谷处种植绿化植物4形成一道风景宜人的景观;该连续起伏地形不拘泥于传统矩形或倒梯形截面的沟屏障,而是根据自然地形(如地表沟渠、地质条件)、功能使用和景观进行灵活设计,开挖不同波谷深度、波峰高度和波峰波谷间距的地形,形成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2,减小难度和工程量。

如针对某场地进行隔振处理,其优势频率为f,土体参数信息通过现场测试测得,其优势频率下的瑞利波长为lr,现利用本发明进行隔振设计;

如图2所示:所述的隔振景观屏障2为三个周期的连续起伏地形,其沟深d为0.3lr,沟间距r为1.0lr,并且在波谷处种植一些大根茎植物5,进一步增强起伏地形屏障的隔振效果,该大根茎植物种植在波谷时可取得更佳的隔振效果,增强屏障的减振效果。

如图3所示:根据实际应用要求,在近振源1一侧的波谷设计一条排水沟6,增强屏障的功能实用性;完成屏障施工后进行复测,判定受振物体是否满足环境振动要求,若符合则完成设计;若不符合,则可考虑进一步深挖波谷,或者如图4、5所示在波谷设置一道填充沟或排桩7,进一步增强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的隔振性能,通过反射、散射或波转换(面波转换为体波)的原理,增强屏障的隔振效果。

如图6所示:填充沟或排桩7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设置不同深度,当存在下卧硬土层时,考虑将填充沟或排桩7打入硬土层。

作为景观设计,在场地上种植植物,所种植物可根据隔声屏障设计进行栽种,进而形成一道绿色环保的天然减振隔声屏障;

本发明无需采取支护措施,波峰波谷间可进行放坡,通过种植大根茎植物5或置于波谷的填充沟或排桩7,该景观屏障仍然可获得很好的隔振效果。

本发明中,多个连续波谷形成的连续起伏地形类似于多个沟的隔振屏障,当振动波经过本发明屏障时,面波在波峰和波谷之间上下传播,使大量振动波能量在面波和体波间进行切换,同时由于多个波谷的耦合作用,大大增强屏障的隔振效果。而在波谷设置排桩、填充沟或种植大根茎植物等,均可进一步通过波的反射、散射和面波转换为体波(体波易衰减且对地表振动的影响小)等减振原理增强本发明的隔振性能,从而实现对振动波的高效治理,最终形成一道绿色环保的高效隔振屏障。

参照图1-6,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能顺利实施,以上所述近是本发明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进行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在振源(1)和受振体(3)之间的传播路径上设置隔振景观屏障(2),所述隔振景观屏障(2)为若干个高低起伏的连续波峰波谷形成的波浪状地形截面,波谷处种植绿化植物(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景观屏障(2)的波谷处种植大根茎植物(5)增强起伏地形屏障的隔振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景观屏障(2)的近振源(1)一侧的波谷设有一条排水沟(6)增强屏障的功能实用性。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完成隔振景观屏障(2)的施工后进行复测,判定受振物体是否满足环境振动要求,若符合则完成设计;若不符合,则进一步深挖波谷或在波谷设置一道填充沟或排桩(7),通过反射、散射或面波转换为体波的原理,增强屏障的隔振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沟或排桩(7)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设置不同深度,当存在下卧硬土层时,将填充沟或排桩(7)打入硬土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振景观屏障(2)为三个周期的连续起伏地形,其沟深d为0.3lr,沟间距r为1.0lr,其中,lr为需进行隔振处理场地的优势频率下的瑞利波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在振源和受振体之间的传播路径上设置隔振景观屏障,所述隔振景观屏障为若干个高低起伏的连续波峰波谷形成的波浪状地形截面,波谷处种植绿化植物形成一道风景宜人的景观;该连续起伏地形不拘泥于传统矩形或倒梯形截面的沟屏障,而是根据自然地形(如地表沟渠、地质条件)、功能使用和景观进行灵活设计,开挖不同波谷深度、波峰高度和波峰波谷间距的地形,形成连续起伏地形隔振景观屏障,减小难度和工程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磊;李建平;冯世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2.24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