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4509发布日期:2020-10-17 00:4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钢-混组合梁桥具有自重轻、刚度大、跨越能力强和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有钢-混组合梁桥通常是在工厂预制钢箱梁节段,然后将其运输至现场,再在现场搭设的脚手架等支撑体上进行拼接。当桥梁跨越河沟或桥下交通量较大时,由于条件受限不能搭设脚手架,需要采用无支架施工工艺,以避免或降低桥梁施工与桥下道路交通、受限空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无支架施工时,钢箱梁节段进行起吊后,还需要与已安装梁段进行拼装连接,接着进行安装钢模板、绑扎混凝土板钢筋、浇筑桥面板和桥面铺装等工作。现有无支架施工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对吊装梁段和已安装梁段进行拼装时定位困难;对拼装完成的桥梁进行支撑时容易加重临时支撑基础的负担;桥下有车辆通行时,临近行车道的临时支撑有被撞击的风险,并危及全桥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具体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包括:

定位对,其设置在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拼装面上;

支撑组件,其包括用于连接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钢索,所述钢索中部套接在已安装梁段末端横隔板顶部设置的滑轮组上,钢索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设置在已安装梁段中部横隔板底部的第一吊耳板相连,钢索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调节装置与设置在吊装梁段中部横隔板底部的第二吊耳板相连;

连接件,其包括用于连接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穿设有连接螺栓。

所述定位对包括相互配合的剪力键和剪力槽,每对剪力键和剪力槽分别对应设置在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拼装面上。

所述剪力键和剪力槽均设置在所述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拼装面的边缘。

所述支撑组件为多组,其沿横桥向均匀设置。

所述已安装梁段末端横隔板顶部设置有上翼板,所述上翼板上设置有所述滑轮组,每个滑轮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竖向加强肋。

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一调节装置均为连接在所述钢索末端的叉耳式调节索具,所述叉耳式调节索具通过耳板与第一吊耳板/第二吊耳板相连。

所述钢索沿所述滑轮组所在的横隔板对称设置。

所述钢索与所述滑轮组所在横隔板的夹角为40-50°。

所述已安装梁段设置在桥墩上,所述桥墩和已安装梁段之间设置有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结构简单,定位准确,重量轻、体积小,施工方便,能够对拼装桥梁进行牢固支撑,方便后续梁段连接、安装钢模板、绑扎混凝土板钢筋、浇筑桥面板和桥面铺装等工作的开展,有效降低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同时,由于滑轮和钢索等零部件可以重复利用,因此进一步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仰视图。

图5是图2中的已安装梁段末端横隔板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桥梁,左右两端为已安装梁段l1和已安装梁段l2,中间为吊车等设备起吊的吊装梁段l3,吊装梁段l3和已安装梁段l1、已安装梁段l2的拼装面分别为m1、m2。对于每一个拼装面,均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以下以拼装面m1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拼装面m1上设置有定位对1,该定位对1包括设置在已安装梁段l1和吊装梁段l3拼装面m1边缘处的多对相互配合的剪力键和剪力槽,用于起吊拼装的定位工作,提高拼装精确度,并用于抵抗吊装梁段l3施工中产生的扭转和水平力。其次,在拼装面m1附近安装有多组沿横桥向均匀排列的支撑组件,每组支撑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用于连接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钢索2,钢索2中部套接在滑轮组3上,钢索2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装置4.1与位于已安装梁段中部横隔板5.1底部的第一吊耳板6.1(见图4)相连,钢索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调节装置4.2与位于吊装梁段中部横隔板5.2底部的第二吊耳板6.2相连。如图5所示,上述滑轮组3安装在位于已安装梁段末端横隔板5.3顶部的上翼板7上,钢索2沿滑轮组3所在的横隔板(即已安装梁段末端横隔板5.3)对称设置,优选与已安装梁段末端横隔板5.3的夹角为45°。钢索2末端的第一调节装置4.1和第二调节装置4.2均采用叉耳式调节索具,并通过耳板q与第一吊耳板6.1和第二吊耳板6.2相连。为了加强结构稳定性,在已安装梁段末端横隔板5.3上还设置有与每个滑轮组4位置相对应的竖向加强肋8。再次,在拼接完成的已安装梁段l1和吊装梁段l3连接处还安装有通过连接螺栓9固定的连接板10(见图3)。此外,为了防止已安装梁段l1出现位移,在吊装拼接前,即在已安装梁段l1与其对应的桥墩之间安装限位板11。

进行无支架施工时,首先在已安装梁段l1与其对一个的桥墩之间安装限位板11,防止已安装梁段出现位移l1;然后,在已安装梁段末端横隔板5.3的顶安装上翼板7,并根据梁宽在上翼板7上安装若干组(本实施例中为3组)沿横桥向排列的滑轮组3;在已安装梁段中部横隔板5.1底部安装与滑轮组3位置相对应的若干第一吊耳板6.1,在吊装梁段中部横隔板5.2底部安装与滑轮组3位置相对应的若干第二吊耳板6.2;在若干条钢索2的两端分别安装叉耳式调节索具作为第一调节装置4.1和第二调节装置4.2,使每条钢索2均跨过一个滑轮组3并通过耳板q与相应的第一吊耳板6.1/第二吊耳板6.2连接在一起;接着,在已安装梁段l1和吊装梁段l3的拼装面m1边缘安装多对相互配合的剪力键和剪力槽作为定位对1,当用吊车等设备对吊装梁段l3进行起吊时,通过定位对1对吊装梁段l3进行调整就位,在已安装梁段l1和吊装梁段l3对齐后,通过带有连接螺栓9的连接板10对两者进行连接固定后,再通过第一调节装置4.1和第二调节装置4.2调节钢索2的长度,使其对已安装梁段l1和吊装梁段l3形成牢固支撑;之后拆除钢索2和滑轮组3,将其安装在其他拼接面对梁体进行支撑;随后,进行安装钢模板、绑扎混凝土板钢筋、浇筑桥面板和桥面铺装等工作。也可根据需要在桥面铺装完成后,拆除钢索2和滑轮组3,完成施工。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对,其设置在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拼装面上;

支撑组件,其包括用于连接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钢索,所述钢索中部套接在已安装梁段末端横隔板顶部设置的滑轮组上,钢索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设置在已安装梁段中部横隔板底部的第一吊耳板相连,钢索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调节装置与设置在吊装梁段中部横隔板底部的第二吊耳板相连;

连接件,其包括用于连接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穿设有连接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对包括相互配合的剪力键和剪力槽,每对剪力键和剪力槽分别对应设置在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拼装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键和剪力槽均设置在所述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拼装面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多组,其沿横桥向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已安装梁段末端横隔板顶部设置有上翼板,所述上翼板上设置有所述滑轮组,每个滑轮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竖向加强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一调节装置均为连接在所述钢索末端的叉耳式调节索具,所述叉耳式调节索具通过耳板与第一吊耳板/第二吊耳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索沿所述滑轮组所在的横隔板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索与所述滑轮组所在横隔板的夹角为40-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已安装梁段设置在桥墩上,所述桥墩和已安装梁段之间设置有限位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混组合梁无支架施工支撑装置,包括定位对,其设置在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拼装面上;支撑组件,其包括用于连接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钢索,所述钢索中部套接在已安装梁段末端横隔板顶部设置的滑轮组上,钢索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设置在已安装梁段中部横隔板底部的第一吊耳板相连,钢索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调节装置与设置在吊装梁段中部横隔板底部的第二吊耳板相连;连接件,其包括用于连接已安装梁段和吊装梁段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穿设有连接螺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定位准确,重量轻、体积小,施工方便,成本低廉,能够对拼装桥梁进行牢固支撑,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技术研发人员:裴祥远;郭富;张奇伟;刘慧敏;康健;乔玲玲;贾春光;牛丽娜;董迎亚;韩苍伟;刘中原;徐婷婷;张珂;耿可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0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