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6001发布日期:2020-11-10 12:0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标志牌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



背景技术:

道路交通标志是显示交通法规及道路信息的图形符号,它可使交通法规得到形象、具体、简明的表达,同时还表达了难以用文字描述的内容,用以管理交通、指示行车方向以保证道路畅通与行车安全的设施。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一切专用公路,具有法令的性质,车辆、行人都必须遵守。

标志牌安装在进出口以及车场内、道路的适当位置,引导车辆正确行驶,交通标志设禁标志、指示标志及其他标志。道路交通标志的主要作用有:提供道路信息,起到道路语言作用;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通安全;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等。

道路交通标志一般由标志底板、标志面、立杆、紧固件、基础等几部分组成。

在现代交通管理中,交通标志牌作为必不可少的道路构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交通标志牌的支撑部件,交通标志杆的安装便捷性和耐久性直接影响着交通标志牌能否跟上道路建设的效率和使用时限。

传统的交通标志杆往往为结构简单的外层涂刷油漆或进行防锈电镀的铸铁钢管。这种交通标志杆在历经长时间的自然侵蚀或者外力破坏下,表层的油漆或电镀层容易破损、脱落,失去保护的铸铁钢管极易发生锈蚀和腐蚀,导致标志牌提前损毁。不仅如此,在这种传统交通标志杆上安装标志牌时,安装工人必须爬至标示杆的顶端,将标志牌通过螺栓和抱箍连接在标志杆上。由于这种操作方式需要安装人员长时间的登高作业,且所有连接程序均要在高空完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极高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旨在解决传统交通标志杆容易锈蚀、腐蚀,且标志牌的安装不便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套筒、防水圈;

所述立杆包括杆本体、杆盖、止转钢筋、限位基座,所述杆本体为金属空心圆形筒状物,所述杆盖为球面金属片,所述杆盖固定在所述杆本体的顶端,所述止转钢筋有两根,两根所述止转钢筋对称分布在所述杆本体的底端,两根所述止转钢筋的中心轴线平行且分别与所述杆本体的中心轴线异面垂直,所述限位基座形成于所述杆本体上,所述限位基座为环形,所述限位基座的上端为平口;

所述套筒为上下贯通的金属空心圆形筒状物,所述套筒的内径比所述杆本体的外径大,所述套筒套在所述杆本体上且被所述限位基座托住,所述套筒可绕所述杆本体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套筒的中部形成有一贯通一侧筒壁的螺纹孔,通过将螺栓穿入所述螺纹孔可固定所述套筒与所述杆本体的相对位置;

所述防水圈呈圆环状,所述防水圈的截面的上下两端均为锐角,所述防水圈与所述杆本体过渡配合,所述防水圈套在所述杆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套筒的上方,所述防水圈的下端插入所述杆本体与所述套筒之间形成的空隙中,所述防水圈的内侧贴有一层弹性橡胶膜。

更进一步地,所述杆盖与所述杆本体之间为焊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止转钢筋与所述杆本体之间为焊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立杆、套筒及防水圈均为不锈钢材质。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基座与所述杆本体一体成型。

通过设置杆盖、防水圈,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结构内积水,从而降低锈蚀或腐蚀的概率。通过设置限位基座、套筒,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高空作业的程序和时间,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地对标志牌进行安装。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结构和原理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水圈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防水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限位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5,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包括立杆1、套筒2、防水圈3;所述立杆1包括杆本体101、杆盖102、止转钢筋103、限位基座104,所述杆本体101为金属空心圆形筒状物,所述杆盖102为球面金属片,所述杆盖102固定在所述杆本体101的顶端,所述止转钢筋103有两根,两根所述止转钢筋103对称分布在所述杆本体101的底端,两根所述止转钢筋103的中心轴线平行且分别与所述杆本体101的中心轴线异面垂直,所述限位基座104形成于所述杆本体101上,所述限位基座104为环形,所述限位基座104的上端为平口;所述套筒2为上下贯通的金属空心圆形筒状物,所述套筒2的内径比所述杆本体101的外径大,所述套筒2套在所述杆本体101上且被所述限位基座104托住,所述套筒2可绕所述杆本体101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套筒2的中部形成有一贯通一侧筒壁的螺纹孔201,通过将螺栓202穿入所述螺纹孔201可固定所述套筒2与所述杆本体101的相对位置;所述防水圈3呈圆环状,所述防水圈3的截面的上下两端均为锐角,所述防水圈3与所述杆本体101过渡配合,所述防水圈3套在所述杆本体101上且位于所述套筒2的上方,所述防水圈3的下端插入所述杆本体101与所述套筒2之间形成的空隙中,所述防水圈3的内侧贴有一层弹性橡胶膜301;所述杆盖102与所述杆本体101之间为焊接;所述止转钢筋103与所述杆本体101之间为焊接;所述立杆1、套筒2及防水圈3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限位基座104与所述杆本体101一体成型。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立杆1的底端放进预先挖好的埋设基坑中,将立杆1调整至竖直状态并支撑固定,往基坑中填入混凝土或回填土,使立杆1稳定竖立。安装工人通过螺栓和抱箍将外部标志牌安装在套筒2上,并将安装好外部标志牌的套筒2和防水圈3依次从立杆1的顶部套入杆本体1,套筒2套入后被限位基座104托住,安装工人通过旋转套筒2将外部标志牌的朝向调整至符合设计要求,将螺栓202插入螺纹孔201并拧紧,外部标志牌被固定。最后把防水圈3的下端向下压入杆本体101与套筒2之间形成的空隙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杆盖102、防水圈3,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结构内积水,从而降低锈蚀或腐蚀的概率。通过设置限位基座104、套筒2,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高空作业的程序和时间,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地对标志牌进行安装。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结构和原理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1)、套筒(2)、防水圈(3);

所述立杆(1)包括杆本体(101)、杆盖(102)、止转钢筋(103)、限位基座(104),所述杆本体(101)为金属空心圆形筒状物,所述杆盖(102)为球面金属片,所述杆盖(102)固定在所述杆本体(101)的顶端,所述止转钢筋(103)有两根,两根所述止转钢筋(103)对称分布在所述杆本体(101)的底端,两根所述止转钢筋(103)的中心轴线平行且分别与所述杆本体(101)的中心轴线异面垂直,所述限位基座(104)形成于所述杆本体(101)上,所述限位基座(104)为环形,所述限位基座(104)的上端为平口;

所述套筒(2)为上下贯通的金属空心圆形筒状物,所述套筒(2)的内径比所述杆本体(101)的外径大,所述套筒(2)套在所述杆本体(101)上且被所述限位基座(104)托住,所述套筒(2)可绕所述杆本体(101)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套筒(2)的中部形成有一贯通一侧筒壁的螺纹孔(201),通过将螺栓(202)穿入所述螺纹孔(201)可固定所述套筒(2)与所述杆本体(101)的相对位置;

所述防水圈(3)呈圆环状,所述防水圈(3)的截面的上下两端均为锐角,所述防水圈(3)与所述杆本体(101)过渡配合,所述防水圈(3)套在所述杆本体(101)上且位于所述套筒(2)的上方,所述防水圈(3)的下端插入所述杆本体(101)与所述套筒(2)之间形成的空隙中,所述防水圈(3)的内侧贴有一层弹性橡胶膜(3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盖(102)与所述杆本体(101)之间为焊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钢筋(103)与所述杆本体(101)之间为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套筒(2)及防水圈(3)均为不锈钢材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基座(104)与所述杆本体(101)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标志牌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面防腐蚀交通标志杆,通过设置杆盖、防水圈,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结构内积水,从而降低锈蚀或腐蚀的概率。通过设置限位基座、套筒,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高空作业的程序和时间,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地对标志牌进行安装。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结构和原理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陈怀军;莫龙;陈永春;阮乐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天鹰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6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