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9488发布日期:2021-08-10 14:2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标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绿色交通发展迅速,非机动车道尤其是自行车专用路的建设,逐步成为绿色慢行交通的发展方向。在骑行距离适宜,早晚高峰出行量大的区域之间建设自行车专用路成为首选,目前,现有自行车交通指引标志支撑形式兼容性差,在跨越构筑物时经常缺失,常规标志支撑结构适应性较差,无法与桥梁等结构物连接,难以有效引导交通,已设置的标志支撑形式缺乏系统性,降低了指引系统的使用效果。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指引系统在到达桥梁等构筑物处不连续的、信息的连续性及视认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为竖置的一体成型的l形钢板,所述l形钢板具有相对平行的两个立面及为l形的内侧边缘面和外侧边缘面;所述l形钢板包括竖直立杆部分和水平支撑底部分两部分;所述竖直立杆部分的内侧边缘面从上至下设有标志牌连接部、扶手连接部、防撞栏连接部、底部基础连接部;所述竖直立杆部分的立面从所述扶手连接部开始到底部为上窄下宽,所述扶手连接部、防撞栏连接部为所述内侧边缘面上设置的凸出的连接耳,所述底部基础连接部的内侧面为竖直面并焊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预留孔;所述竖直立杆部分的两侧立面分别设有走线盒,所述走线盒上设有盖板;所述扶手连接部以下,在所述立柱靠近所述内侧边缘面的两侧立面分别设有连接板。

所述走线盒两侧板之间间隔固定支撑板条,所述支撑板条通过固定的柱销与所述盖板的预制孔卡接。

所述立柱连接在桥梁侧面,所述支撑板预留孔与所述桥梁侧面螺栓连接;所述水平支撑底部分位于所述桥梁底面。

所述连接板螺接连接防撞栏板或栏板。

所述支撑板两侧与所述竖直立杆部分设置多条加强筋板焊接连接固定。

所述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对称连接在桥梁两侧构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连接耳预留连接孔,所述连接耳螺接连接套管,扶杆或防撞杆与所述连接套管螺接,或穿过连接套管相互螺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连接方式适合桥梁等建筑不能现场施工的建筑物,连接快捷方便,使得指引系统在到达桥梁等构筑物处能够保持连续,增强信息的连续性及视认性,提高交通通行效率。并设置了栏杆、扶手及防撞设施的连接,提高了结构的兼容性,有效提高一体化设计,将栏杆、行人扶手、防撞条及交通标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减少后期施工工序,提高效率。增加了城市设计的一致性与美观性。

2)本实用新型结构是适用于自行车专用路的标志支撑结构,具有轻量化,小型化、集成化的特点,可有效减小风阻,降低对版面整体强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d-d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编号:立柱-1、内侧边缘面-11、外侧边缘面15、走线盒-12、盖板-121、支撑板条-122、柱销-123、预制孔-124、连接板-13、立面14、竖直立杆部分-2、标志牌连接部-21、扶手连接部-22、防撞栏连接部-23、底部基础连接部-24、支撑板-241、水平支撑底部分-3、桥梁-4、标志牌-211、扶杆-221、防撞杆2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包括立柱,如图4所示,所述立柱1为竖置的一体成型的l形钢板,所述l形钢板具有相对平行的两个立面14及为l形的内侧边缘面11和外侧边缘面15;所述l形钢板包括竖直立杆部分2和水平支撑底部分3两部分;所述竖直立杆部分的内侧边缘面11从上至下设有标志牌连接部21、扶手连接部22、防撞栏连接部23、底部基础连接部24;所述竖直立杆部分的立面从所述扶手连接部开始到底部为上窄下宽,如图4、5所示,所述扶手连接部、防撞栏连接部为所述内侧边缘面11上设置的凸出的连接耳,所述底部基础连接部24的内侧面为竖直面并焊接支撑板241,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预留孔;所述竖直立杆部分2的两侧立面分别设有走线盒12,走线盒与所述立面焊接或者螺接,所述走线盒上设有盖板121;所述扶手连接部22以下,在所述立柱靠近所述内侧边缘面的两侧立面分别焊接连接板13。

所述走线盒两侧板之间间隔固定支撑板条122,所述支撑板条螺接或焊接在所述立面上,所述支撑板条122通过固定的柱销123与所述盖板121的预制孔124卡接。

所述立柱1连接在桥梁侧面,所述支撑板预留孔与所述桥梁侧面螺栓连接;所述水平支撑底部分3位于所述桥梁底面。

所述连接板13螺接连接防撞栏板或栏板。

所述支撑板241两侧与所述竖直立杆部分2设置多条加强筋板焊接连接固定。

如图6所示,所述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对称连接在桥梁4两侧构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连接耳预留连接孔,所述连接耳螺接连接套管16,扶杆221或防撞杆231与所述连接套管螺接,或穿过连接套管相互螺接连接。



技术特征:

1.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包括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为竖置的一体成型的l形钢板,所述l形钢板具有相对平行的两个立面及为l形的内侧边缘面和外侧边缘面;所述l形钢板包括竖直立杆部分(2)和水平支撑底部分(3)两部分;所述竖直立杆部分的内侧边缘面(11)从上至下设有标志牌连接部(21)、扶手连接部(22)、防撞栏连接部(23)、底部基础连接部(24);所述竖直立杆部分的立面从所述扶手连接部开始到底部为上窄下宽,所述扶手连接部、防撞栏连接部为所述内侧边缘面(11)上设置的凸出的连接耳,所述底部基础连接部(24)的内侧面为竖直面并焊接支撑板(241),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预留孔;所述竖直立杆部分(2)的两侧立面分别设有走线盒(12),所述走线盒上设有盖板(121);所述扶手连接部(22)以下,在所述立柱靠近所述内侧边缘面的两侧立面分别设有连接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盒两侧板之间间隔固定支撑板条(122),所述支撑板条(122)通过固定的柱销(123)与所述盖板(121)的预制孔(124)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连接在桥梁侧面,所述支撑板预留孔与所述桥梁侧面螺栓连接;所述水平支撑底部分(3)位于所述桥梁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3)螺接连接防撞栏板或栏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41)两侧与所述竖直立杆部分(2)设置多条加强筋板焊接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对称连接在桥梁(4)两侧构成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耳预留连接孔,所述连接耳螺接连接套管,扶杆或防撞杆与所述连接套管螺接,或穿过连接套管相互螺接连接。


技术总结
自行车专用路一体化标志支撑结构,包括立柱,立柱为竖置的一体成型的L形钢板;L形钢板包括竖直立杆部分和水平支撑底部分两部分;竖直立杆部分的内侧边缘面从上至下设有标志牌连接部、扶手连接部、防撞栏连接部、底部基础连接部;竖直立杆部分的立面从扶手连接部开始到底部为上窄下宽,扶手连接部、防撞栏连接部为内侧边缘面上设置的凸出的连接耳,底部基础连接部的内侧面为竖直面并焊接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预留孔;竖直立杆部分的两侧立面分别设有走线盒,走线盒上设有盖板;扶手连接部以下,在立柱靠近内侧边缘面的两侧立面分别设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指引系统在到达桥梁等构筑物处不连续的、信息的连续性及视认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袁辉;顾启英;臧金萍;葛伟;苑广友;宋洪雨;戈建;庄永文;袁海燕;李懿;荀阳阳;文天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戈建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08.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