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22926发布日期:2021-09-04 10:3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傍山渠道一般地质条件较差,修建难度较大,由于使用时间的加长,其结构的稳定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对其进行维修,施工难度大,且也难以改变其受力体系,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现有的一些加固装置仅进行局部的支撑,其受力体系不合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所述渠道沿山体侧向修建,渠道包括左侧板、底板,所述左侧板、底板与所述山体构成引水渠道,所述底板与山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下方一定距离的山体处设置横梁,所述横梁一端深入所述山体,所述横梁另一端伸出所述山体,所述横梁的左端位于所述渠道左侧板的左侧,在所述横梁与所述山体之间设置第一斜梁,所述第一斜梁一端与所述横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梁的另一端深入所述山体,所述第一斜梁位于所述横梁下方,所述横梁的左端与左侧板之间设置第二斜梁,所述第二斜梁的一端与所述横梁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斜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侧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若干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高度等于所述底板底部到所述横梁上端面的距离;所述第二斜梁与所述左侧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左侧板贴合,所述翻边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左侧板对应于所述翻边的位置也设置有螺栓孔,连接螺栓穿过翻边与左侧板上的螺栓孔实现连接固定,在所述连接螺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帽,所述螺帽分别位于所述翻边的外侧以及所述左侧板的内侧。
5.作为优选,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斜梁、第二斜梁以及支撑梁均为钢结构。
6.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梁设置为3个,且间隔设置。
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斜梁与横梁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斜梁与横梁连接处的左侧。
8.所述底板与所述山体形成悬臂的支撑结构,对应所述底板位置处设置锚固杆,锚固杆深入所述山体,在所述锚固杆上绑扎钢筋,形成底板钢筋笼,从而提高底板的悬臂支撑效果,提高渠道的整体受力性能。
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
10.利用横梁与第一斜梁形成桁架支撑体系,利用山体作为受力支点,提高了渠道的整体受力支架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于渠道底板采用支撑梁支撑,支撑梁可以起到分配梁的作用,提高支撑效果;对于左侧板采用第二斜梁进行斜向支撑,从而形成空间桁架体系,这种超静定的桁架结构受力强度较高,性能较好,施工相对简单。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2.在底板下方设置横梁,在横梁下方设置第一斜梁,形成桁架支撑体系,对于渠道底板采用支撑梁支撑,支撑梁可以起到分配梁的作用,提高支撑效果,对于左侧板采用第二斜梁进行斜向支撑,从而形成空间桁架体系,该加固结构施工简单,受力效果好,有利于提高渠道与山体的整体受力性能,保证结构安全。
13.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横梁及第一斜梁的设置示意图;
16.图3为横梁及支撑梁的设置示意图;
17.图4位第二斜梁与左侧板的设置示意图。
1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针对说明书附图内容,对本实用新型限定的结构,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所述渠道沿山体3侧向修建,渠道包括左侧板1、底板2,所述左侧板1、底板2与所述山体3构成引水渠道,所述底板2与山体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2下方一定距离的山体3处设置横梁4,所述横梁4一端深入所述山体3,所述横梁4另一端伸出所述山体3,所述横梁4的左端位于所述渠道左侧板1的左侧,在所述横梁4与所述山体3之间设置第一斜梁5,所述第一斜梁5一端与所述横梁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梁5的另一端深入所述山体3,所述第一斜梁5位于所述横梁4下方,所述横梁4的左端与左侧板1之间设置第二斜梁6,所述第二斜梁6的一端与所述横梁4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斜梁6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侧板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4与所述底板2之间设置若干支撑梁7,所述支撑梁7的高度等于所述底板2底部到所述横梁4上端面的距离;所述第二斜梁6与所述左侧板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翻边61,所述翻边61与所述左侧板1贴合,所述翻边61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左侧板1对应于所述翻边61的位置也设置有螺栓孔,连接螺栓62穿过翻边61与左侧板1上的螺栓孔实现连接固定,在所述连接螺栓6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帽,所述螺帽分别位于所述翻边61的外侧以及所述左侧板1的内侧。
20.作为优选,所述翻边61包括位于第二斜梁6上下两侧的上翻边和下翻边,上翻边和下翻边上均设置有螺栓孔,所述上翻边和下翻边均与所述第二斜梁6一体成型。
21.作为优选,所述横梁4、所述第一斜梁5、第二斜梁6以及支撑梁7均为钢结构。
22.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梁7设置为3个,且间隔设置。
2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斜梁6与横梁4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斜梁5与横梁4连接处的左侧。
24.所述底板2与所述山体3形成悬臂的支撑结构,对应所述底板2位置处设置锚固杆,锚固杆深入所述山体3,在所述锚固杆上绑扎钢筋,形成底板2钢筋笼,从而提高底板2的悬臂支撑效果,提高渠道的整体受力性能。
25.其中,所述横梁4的左端、左侧均为所述横梁4伸出所述山体的一端、一侧,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根据附图进行判断的。
26.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技术特征:
1.一种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所述渠道沿山体侧向修建,渠道包括左侧板、底板,所述左侧板、底板与所述山体构成引水渠道,所述底板与山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下方一定距离的山体处设置横梁,所述横梁一端深入所述山体,所述横梁另一端伸出所述山体,所述横梁的左端位于所述渠道左侧板的左侧,在所述横梁与所述山体之间设置第一斜梁,所述第一斜梁一端与所述横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梁的另一端深入所述山体,所述第一斜梁位于所述横梁下方,所述横梁的左端与左侧板之间设置第二斜梁,所述第二斜梁的一端与所述横梁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斜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侧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若干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高度等于所述底板底部到所述横梁上端面的距离;所述第二斜梁与所述左侧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左侧板贴合,所述翻边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左侧板对应于所述翻边的位置也设置有螺栓孔,连接螺栓穿过翻边与左侧板上的螺栓孔实现连接固定,在所述连接螺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帽,所述螺帽分别位于所述翻边的外侧以及所述左侧板的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斜梁、第二斜梁以及支撑梁均为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设置为3个,且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梁与横梁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斜梁与横梁连接处的左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傍山渠道的加固装置,在底板下方设置横梁,在横梁下方设置第一斜梁,形成桁架支撑体系,对于渠道底板采用支撑梁支撑,支撑梁可以起到分配梁的作用,提高支撑效果,对于左侧板采用第二斜梁进行斜向支撑,从而形成空间桁架体系,该加固结构施工简单,受力效果好,有利于提高渠道与山体的整体受力性能,保证结构安全。保证结构安全。保证结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侯占强 王伟 黄兴豹 赵志峰 刘冲 张贝宜 胡心勇 殷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