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控制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现在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为了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冲撞等意外,故设有非机动车道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的分流行驶。
3.虽然非机动车道上行驶的车辆种类为非机动车,危险性相比于机动车较小,但是由于一些驾驶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非机动车在行驶中仍有可能由于个人因素发生意外,尤其是环卫工人在对非机动车道进行打扫时,为了自身安全尤其需要注意行驶中的非机动车,但是环卫工人在打扫时精神不能集中关注来车,虽然环卫工人穿戴有荧光衣进行警戒,但是警戒效果有限,故亟需一款交通控制装置能够配合环卫工人在对非机动车道打扫时使用,用以保护环卫工人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控制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环卫工人在打扫非机动车道时,缺少相应的交通控制装置来确保人身安全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升降装置、限位装置、牵引装置,底座下端均布有多个万向轮;
5.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竖轴,竖轴上竖向滑动配合有下端开口的锥形罩体,锥形罩体开口端均布有多个水平布置且自由端指向其轴线的支撑杆,各个支撑杆的自由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与竖轴滑动配合的轴套,竖轴上对称开设有两竖向布置的引导槽,轴套内固定连接有与引导槽一一对应且滑动配合的长键,轴套经限位装置定位在竖轴上,牵引装置可以牵引底座进行移动。
6.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竖轴外缘面上开设有若干沿竖向均匀间隔排列的凹槽,各个凹槽底端水平向外延伸,各个凹槽靠近竖轴轴线一端为斜向上并朝远离竖轴轴线方向延伸的坡面结构,轴套外缘面的下侧转动连接有一斜向布置的夹片,夹片下端斜向下靠近竖轴,夹片下端固定连接有一能与凹槽配合的插块,插块下端为能与凹槽底端抵接的平面结构,插块靠近竖轴一端为能与凹槽坡面结构滑动配合的弧面结构,夹片与轴套转动连接处设有扭簧。
7.作为优选,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底座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挂环,挂环上固定连接有拉绳的一端,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手环。
8.作为优选,所述竖轴上端固定连接有挡片。
9.作为优选,所述锥形罩体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环,锥形罩体外表面上涂刷有荧光涂料。
10.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竖向布置的立杆,立杆上端固定连接有警示灯。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2.设有的锥形罩体上涂刷有荧光涂料,具有醒目的警示效果,使用者在使用本装置时,可以通过升降装置配合限位装置将锥形罩体定位在合适的高度,用于警示行驶中的非机动车,避免意外的发生,在环卫工人使用本装置时可以将弹性手环套在手腕上,环卫工人可以在打扫的同时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牵引,无需来回搬运消耗体力,设有的警示灯可以进一步提高警示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全剖立体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全剖立体视图中a区域的放大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全剖立体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全剖立体视图中b区域的放大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视角立体视图。
18.附图标记
19.1.底座,2.万向轮,3.竖轴,4.锥形罩体,5.支撑杆,6.轴套,7.引导槽,8.长键,9.凹槽,10.坡面结构,11.夹片,12.插块,13.弧面结构,14.扭簧,15.挂环,16.拉绳,17.弹性手环,18.挡片,19.提拉环,20.立杆,21.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21.非机动车道作为非机动车的专用行驶通道,在为公共交通缓解行车压力的同时,其作为城市面貌的一部分,需要环卫工人对其进行打扫以保持市容整洁,但是难免存在部分非机动车驾驶者交通意识淡薄,可能会对正在工作的环卫工人造成伤害,为了避免这种意外发生的概率,故设有本装置对非机动车进行警示,促使非机动车驾驶者安全驾驶。
22.在使用时,环卫工人可以根据需求将锥形罩体4提升到合适的高度,使得涂有荧光涂料的锥形罩体4瞩目,具体为,环卫工人可以通过提拉环19向上提拉锥形罩体4,在长键8与引导槽7的相互配合限制下,锥形罩体4只能通过轴套6沿竖轴3进行竖向滑动,轴套6通过支撑杆5固定安装在锥形罩体4的中轴处,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初始时,限位装置中的插块12与竖轴3上最下侧的凹槽9配合,锥形罩体4处于最低处,在向上提拉的锥形罩体4时,插块12下端的平面结构部分与该凹槽9的底端逐渐脱离配合,插块12的弧面结构13与该凹槽9的坡面结构10发生相对滑动,并迫使与插块12一体固定连接的夹片11绕其与轴套6转动连接处发生转动,同时扭簧14产生扭转,继续向上提拉锥形罩体4,插块12脱离出该凹槽9并开始与竖轴3外缘面滑动配合,此时扭簧14依旧处于扭转状态,继续提拉锥形罩体4至插块12与该凹槽9上侧的凹槽9对应时,此时插块12不在受到竖轴3外缘面限制,扭簧14向初始状态恢复并带动夹片11绕其与轴套6转动连接处转动使得插块12插入到这一凹槽9中,当插块12处于凹槽9中时,插块12下端的平面结构与凹槽9底端抵接,从而限制轴套6沿竖轴3向下滑动,环卫工人可以根据需求向上提拉锥形罩体4至合适位置,并在限制装置作用下,锥形罩体4被
定位柱该位置。
23.当需要向下调节锥形罩体4时,按压夹片11的上端,使得夹片11上端绕其与轴套6转动连接部位靠近竖轴3转动,直至夹片11下端的插块12脱离出凹槽9,此时扭簧14处于扭转轴套6,保持这一状态,可以使得轴套6沿竖轴3向下滑动,当轴套6移动到合适位置松开夹片11,扭簧14向初始状态恢复,可以带动夹片11转动并使得插块12插入到对应的凹槽9中,使得轴套6再次被定位到相应的高度。
24.调节好锥形罩体4的高度后,环卫工人可以将弹性手环17穿戴在手腕上,并通过拉绳16拉动挂环15进而带动底座1移动,底座1下端的万向轮2可以确保底座1移动的灵活性,环卫可以在打扫时通过拉环拉动本装置跟随移动,避免了环卫工人来回搬运本装置造成体力负担。
25.竖轴3上端的挡片18可以阻挡轴套6向上移动过度而脱离竖轴3,立杆20上的警示灯21可以进一步提高警示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控制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升降装置、限位装置、牵引装置,底座(1)下端均布有多个万向轮(2);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竖轴(3),竖轴(3)上竖向滑动配合有下端开口的锥形罩体(4),锥形罩体(4)开口端均布有多个水平布置且自由端指向其轴线的支撑杆(5),各个支撑杆(5)的自由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与竖轴(3)滑动配合的轴套(6),竖轴(3)上对称开设有两竖向布置的引导槽(7),轴套(6)内固定连接有与引导槽(7)一一对应且滑动配合的长键(8),轴套(6)经限位装置定位在竖轴(3)上,牵引装置可以牵引底座(1)进行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竖轴(3)外缘面上开设有若干沿竖向均匀间隔排列的凹槽(9),各个凹槽(9)底端水平向外延伸,各个凹槽(9)靠近竖轴(3)轴线一端为斜向上并朝远离竖轴(3)轴线方向延伸的坡面结构(10),轴套(6)外缘面的下侧转动连接有一斜向布置的夹片(11),夹片(11)下端斜向下靠近竖轴(3),夹片(11)下端固定连接有一能与凹槽(9)配合的插块(12),插块(12)下端为能与凹槽(9)底端抵接的平面结构,插块(12)靠近竖轴(3)一端为能与凹槽(9)坡面结构(10)滑动配合的弧面结构(13),夹片(11)与轴套(6)转动连接处设有扭簧(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底座(1)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挂环(15),挂环(15)上固定连接有拉绳(16)的一端,拉绳(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手环(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轴(3)上端固定连接有挡片(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罩体(4)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环(19),锥形罩体(4)外表面上涂刷有荧光涂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竖向布置的立杆(20),立杆(20)上端固定连接有警示灯(21)。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控制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控制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升降装置、限位装置、牵引装置,底座(1)下端均布有多个万向轮(2);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竖轴(3),竖轴(3)上竖向滑动配合有下端开口的锥形罩体(4),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环卫工人在打扫非机动车道时,缺少相应的交通控制装置来确保人身安全的问题,设有的警示灯可以进一步提高警示效果。提高警示效果。提高警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平 孙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5.19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