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封机,具体是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
背景技术:2.沥青路面在使用时开裂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当路面出现裂隙后,需要及时对路面进行修补,而目前对路面裂隙的修复主要依靠沥青灌封。
3.现有的灌封机在使用前需要人工对路面上的缝隙进行清理,待公路缝隙清理后才能对缝隙进行封补,工作效率非常低,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设有储料罐,所述储料罐内设有搅拌机构,在储料罐上设有加热机构,在储料罐的顶部导通连接有可密封的进料口,在储料罐的底部导通连接有灌封出料组件;
7.在移动座上设有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的出口通过管道导通连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其中一个出口导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导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出口与储料罐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出口导通连接有吹扫喷嘴。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座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推杆,在底板的外底部平行且间隔设有若干支撑腿,在各支撑腿的下端设有万向轮;所述储料罐和空压机分别设置在底板的外顶部,所述吹扫喷嘴位于底板的下方。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储料罐外顶部的搅拌电机,在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通过轴承与储料罐转动连接,在搅拌轴上设有位于储料罐内的搅拌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料罐的底部呈半圆球形,在搅拌杆的自由端设有与储料罐内侧壁和内底壁相适应的刮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储料罐外围的保温箱,在保温箱内的储料罐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电加热板,在保温箱与储料罐之间设有保温层。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灌封出料组件包括导通连接在储料罐底部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阀门,在出料管的下端设有灌注头。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的空压机、三通阀、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和吹扫喷嘴,在使用时,先将空压机产生的压缩气体,依序通过三通阀、第二导气管和吹扫喷嘴,将裂缝内的灰尘或杂物吹出,保证缝隙内的干净,从而提高灌封效果;然后,空压机
产生的压缩气体,再依序通过三通阀和第一导气管进入储料罐内,对储料罐进行加压,使储料罐内的沥青能够通过灌封出料组件排出进行灌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可利用压缩气体对缝隙进行清理,同时利用压缩气体进行出料,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中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中:1、移动座;101、底板;102、推杆;103、支撑腿;104、万向轮;2、储料罐;3、搅拌机构;301、搅拌电机;302、搅拌轴;303、搅拌杆;304、刮板;4、加热机构;401、保温箱;402、电加热板;403、保温层;5、进料口;6、灌封出料组件;601、出料管;602、阀门;603、灌注头;7、空压机;8、三通阀;9、第一导气管;10、第二导气管;11、吹扫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0.请参阅图1
‑
3,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包括移动座1,所述移动座1上设有储料罐2,所述储料罐2内设有搅拌机构3,在储料罐2上设有加热机构4,在储料罐2的顶部导通连接有可密封的进料口5,在储料罐2的底部导通连接有灌封出料组件6;在移动座1上设有空压机7,所述空压机7的出口通过管道导通连接有三通阀8,所述三通阀8的其中一个出口导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9,三通阀8的另一个出口导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10,所述第一导气管9的出口与储料罐2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10的出口导通连接有吹扫喷嘴11。通过设置的空压机7、三通阀8、第一导气管9、第二导气管10和吹扫喷嘴11,在使用时,先将空压机7产生的压缩气体,依序通过三通阀8、第二导气管10和吹扫喷嘴11,将裂缝内的灰尘或杂物吹出,保证缝隙内的干净,从而提高灌封效果;然后,空压机7产生的压缩气体,再依序通过三通阀8和第一导气管9进入储料罐2内,对储料罐2进行加压,使储料罐2内的沥青能够通过灌封出料组件6排出进行灌注。
21.其中,所述移动座1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底板101,所述底板101上设有推杆102,在底板101的外底部平行且间隔设有若干支撑腿103,在各支撑腿103的下端设有万向轮104;所述储料罐2和空压机7分别设置在底板101的外顶部,所述吹扫喷嘴11位于底板101的下方,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22.具体的,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设置在储料罐2外顶部的搅拌电机301,在搅拌电机301的输出端设有搅拌轴302,所述搅拌轴302通过轴承与储料罐2转动连接,在搅拌轴302上设有位于储料罐2内的搅拌杆303,可对沥青进行搅拌,避免沥青粘结。
23.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罐2的底部呈半圆球形,在搅拌杆303的自由端设有与储料罐2内侧壁和内底壁相适应的刮板304,可将储料罐2内壁上的沥青刮除,并且,在通过沥青冲洗溶剂对储料罐2进行清理时,可防止罐体内壁残留沥青。
24.另外,所述加热机构4包括设置在储料罐2外围的保温箱401,在保温箱401内的储料罐2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电加热板402,在保温箱401与储料罐2之间设有保温层403,可对储料罐2内的沥青进行加热,避免凝结。
25.具体的,所述灌封出料组件6包括导通连接在储料罐2底部的出料管601,所述出料管601上设有阀门602,在出料管601的下端设有灌注头603,方便储料罐2内的沥青灌入缝隙中。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搅拌机构3对储料罐2内的沥青进行搅拌,同时加热机构4对储料罐2内的沥青进行加热。在将装置移动到待修复处后,空压机7产生的压缩气体,先依序通过三通阀8、第二导气管10和吹扫喷嘴11,将裂缝内的灰尘或杂物吹出;然后,空压机7产生的压缩气体,再依序通过三通阀8和第一导气管9进入储料罐2内,对储料罐2进行加压,使储料罐2内的沥青能够通过灌封出料组件6排出进行灌注。
27.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1.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包括移动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1)上设有储料罐(2),所述储料罐(2)内设有搅拌机构(3),在储料罐(2)上设有加热机构(4),在储料罐(2)的顶部导通连接有可密封的进料口(5),在储料罐(2)的底部导通连接有灌封出料组件(6);在移动座(1)上设有空压机(7),所述空压机(7)的出口通过管道导通连接有三通阀(8),所述三通阀(8)的其中一个出口导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9),三通阀(8)的另一个出口导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10),所述第一导气管(9)的出口与储料罐(2)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10)的出口导通连接有吹扫喷嘴(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1)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底板(101),所述底板(101)上设有推杆(102),在底板(101)的外底部平行且间隔设有若干支撑腿(103),在各支撑腿(103)的下端设有万向轮(104);所述储料罐(2)和空压机(7)分别设置在底板(101)的外顶部,所述吹扫喷嘴(11)位于底板(101)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设置在储料罐(2)外顶部的搅拌电机(301),在搅拌电机(301)的输出端设有搅拌轴(302),所述搅拌轴(302)通过轴承与储料罐(2)转动连接,在搅拌轴(302)上设有位于储料罐(2)内的搅拌杆(3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罐(2)的底部呈半圆球形,在搅拌杆(303)的自由端设有与储料罐(2)内侧壁和内底壁相适应的刮板(30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4)包括设置在储料罐(2)外围的保温箱(401),在保温箱(401)内的储料罐(2)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电加热板(402),在保温箱(401)与储料罐(2)之间设有保温层(40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封出料组件(6)包括导通连接在储料罐(2)底部的出料管(601),所述出料管(601)上设有阀门(602),在出料管(601)的下端设有灌注头(603)。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旧损市政道路改造修复裂隙灌封机,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设有储料罐,所述储料罐内设有搅拌机构,在储料罐上设有加热机构,在储料罐的顶部导通连接有可密封的进料口,在储料罐的底部导通连接有灌封出料组件;在移动座上设有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的出口通过管道导通连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其中一个出口导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导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出口与储料罐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出口导通连接有吹扫喷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可利用压缩气体对缝隙进行清理,同时利用压缩气体进行出料,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效果较好。用效果较好。用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飞 姬玉清 郭兴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9
技术公布日: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