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锚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4659发布日期:2022-07-23 09:02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式锚碇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锚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桩基础于一体的复合式锚碇结构。


背景技术:

2.锚碇是一种起稳定作用的结构,一般通过与之相连的缆索向其他结构提供稳定的拉力,以保证其他结构的稳定,锚碇的稳定性主要需要考虑锚碇结构的抗滑移性和抗剪切作用。
3.目前常用的锚碇结构有重力式锚碇,重力式锚碇主要依靠自重承载,结构形式简单,安全储备较高,对围岩质量级别的要求比隧道式、岩锚等其他形式锚锭结构低,因而适用范围广,成为大跨度悬索桥的首选锚碇形式。其缺点在于体型较大,可能造成经济和资源浪费。
4.由于岩土介质力学行为的复杂性,以及目前在重力式锚碇与地基的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尚存在不足(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山体/大地中挖一个大坑槽,用比石头更重的钢筋混凝土代替原有被开挖的石头,以实现对锚索的固定),使得当前工程上普遍将锚碇简化为独立结构研究其力系平衡,较少考虑锚碇与地基的协同作用,不符合锚锭的真实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周围岩体共同受力以达到减轻混凝土用量的复合式锚碇。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锚碇结构,包括锚碇件、锚碇基础和紧固组件,所述锚碇件安装于锚碇基础上,且所述锚碇件与锚碇基础的连接位置设置为相互配合的齿结构;所述紧固组件安装于锚碇基础上并用于固定锚碇件的位置;所述锚碇件内设有与锚固件连接的预应力锚索。
7.可选的,设置在所述锚碇件和锚碇基础上的多个齿结构沿预应力锚索的作用力方向排布设置。
8.可选的,所述锚碇基础设置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
9.可选的,所述锚碇件和紧固组件安装在锚碇基础的上端面上;所述锚碇基础的上端面整体设置为内凹的弧形结构。
10.可选的,所述锚碇基础的材质为混凝土。
11.可选的,所述紧固组件设置在锚碇件的至少三个侧面方向上并采用接触式连接,其中至少有两个侧面平行相对设置,且该两个侧面沿预应力锚索的作用力方向排布。
12.可选的,该复合式锚碇结构整体设置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在所述复合式锚碇结构的上端,锚碇件和紧固组件配合形成凹槽。
13.可选的,该复合式锚碇结构上端的凹槽内回填上覆材料。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紧固组件(山体岩石)与混凝土结合的结构以实现对锚索的固定,并通过充分利用周围岩体共同受力来达到桥梁所需的拉力的目的,有效减少了混凝土的用量,同时保证了对桥梁的拉力。
1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锚碇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锚碇件的轴测示意图;
20.图3是图1中锚碇基础的轴测示意图。
21.其中:
22.1、锚碇件,1.1、第一齿结构,2、锚碇基础,2.1、第二齿结构,3、紧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等能够更加明确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确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若干,并非限于附图实例中具体数量;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


’‘

’‘

’‘

’‘

’‘

’‘

’‘
顶部
’‘
底部
’‘
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基于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亦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实用例:
25.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锚碇结构,包括锚碇件1、锚碇基础2和紧固组件3,所述锚碇件1安装于锚碇基础2上,并通过安装于锚碇基础2上的紧固组件3进行位置的固定;且所述锚碇件1内设预应力锚索(未标示),所述预应力锚索(未标示)用于与锚固件(如桥梁)连接。
26.可选的,所述锚碇件1用于与锚碇基础2相连接的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齿结构1.1;所述锚碇基础2上设有若干个用于与第一齿结构1.1相互配合的第二齿结构2.1,第一齿结构1.1与第二齿结构2.1的尺寸规格一致,且第一齿结构1.1和第二齿结构2.1采用间隙配合,以实现锚碇件1和锚碇基础2位置的相互固定。
27.可选的,为保证锚碇件1与锚碇基础2在为桥梁提供拉力的情况下的稳定性,多个第一齿结构1.1和第二齿结构1.2沿预应力锚索(未标示)的作用力方向(参见图1中的箭头所示)排布。
28.可选的,为使锚碇基础2固定卡装于山体或大地内,所述锚碇基础2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且锚碇基础2的上端面大于锚碇件1的下端面,以用于安装锚碇件1和紧固组件3。
29.可选的,为保证锚碇基础2的受力重量,所述锚碇基础2采用混凝土制作而成。
30.可选的,为实现紧固组件3对锚碇件1的包围式紧固,所述紧固组件3与锚碇件1的其中三个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采用接触式连接。
31.可选的,为实现山体或大地的岩石的充分利用,所述紧固组件3优选采用用于安装锚碇结构的山体或大地所挖出的山体岩石,且紧固组件3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大小,以保证锚碇结构的稳定。
32.可选的,该复合式锚碇结构整体设置为上端小且带有内凹槽、下端大的结构,其内凹槽用于回填上覆材料(如山体土层),以将该复合式锚碇结构填埋于山体或大地内。
33.应用该复合式锚碇结构实现桥梁的锚碇的具体方式如下:
34.在桥梁相对应的大地/山体上挖掘出一个用于放置该复合式锚碇结构的空腔;
35.将该复合式锚碇结构放置于空腔内(需注意的是:将齿结构与预应力锚索的拉力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36.将预应力锚索与桥梁连接。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式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碇件、锚碇基础和紧固组件,所述锚碇件安装于锚碇基础上,且所述锚碇件与锚碇基础的连接位置设置为相互配合的齿结构;所述紧固组件安装于锚碇基础上并用于固定锚碇件的位置;所述锚碇件内设有与锚固件连接的预应力锚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锚碇件和锚碇基础上的多个齿结构沿预应力锚索的作用力方向排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碇基础设置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碇件和紧固组件安装在锚碇基础的上端面上;所述锚碇基础的上端面整体设置为内凹的弧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碇基础的材质为混凝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设置在锚碇件的至少三个侧面方向上并采用接触式连接,其中至少有两个侧面平行相对设置,且该两个侧面沿预应力锚索的作用力方向排布。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式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锚碇结构整体设置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在所述复合式锚碇结构的上端,锚碇件和紧固组件配合形成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式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锚碇结构上端的凹槽内回填上覆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锚碇结构,包括锚碇件、锚碇基础和紧固组件,所述锚碇件安装于锚碇基础上,并通过安装于锚碇基础上的紧固组件进行位置的固定;且所述锚碇件内设预应力锚索,所述预应力锚索用于与锚固件(桥梁)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紧固组件(山体岩石)与混凝土结合的结构以实现对锚索的固定,并通过充分利用周围岩体共同受力来达到桥梁所需的拉力的目的,有效减少了混凝土了用量,同时保证了对桥梁的拉力。证了对桥梁的拉力。证了对桥梁的拉力。


技术研发人员:韩洪举 赵伟 刘新华 彭力 郭吉平 黄盛 敖登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